
惠中寺「未來與希望」講座 江振誠以「Reset歸零」談論廚藝人生
【人間社 黃嘉偉 台中報導】2025-06-15佛光山惠中寺「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第14場,於6月13日邀請米其林主廚江振誠以「Reset歸零」為題,分享自己在生活、工作與社交的人生觀,現場近600人聆聽,線上觸及人數近9000人。 江振誠表示,每一件事的抉擇,如同回到最初的原廠設定,他提到第一本著作《初心》,初心不會一直都在,初心是需要不斷被提醒,時時檢視自己,他保留第一份工作廚師的湯匙、圍裙,每年回法國向啟蒙老師致敬,確保初心不偏離人生軌道。 工作需熱情,但挑戰及挫折會澆熄熱情。從毅然決然赴法國、新加坡、及至回台,每一家餐廳都只開10年,到決定離開餐飲第一線,成立料理學院栽培年輕人,江振誠表示都是在歸零,為的是讓自己有時間做更重要的事情。 江振誠所做的第一個歸零,是關於時間的安排,人無法改變一天24小時的長度,但可以增加深度,檢討會讓自己浪費太多時間及無意義的事,爭取多一些時間專心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小熊軟糖理論」是江振誠的情緒歸零理論。他說,小時候口袋裡永遠有小熊軟糖,當心情低落時,吃一顆小熊軟糖,可以讓自己心情好起來。長大後,小熊軟糖可以是魷魚羹、想了很久的黑膠唱片,或是出國旅行,當發現需要鼓舞自己時,做一點會讓自己開心的事,他認為每個人口袋裡都要有屬於自己的小熊軟糖。 江振誠還提出「火箭理論」,每10年做一個檢查,調整彈道,而不是改換跑道,往下個目標推進。目前的他進入第5個階段,貢獻自己的專業知識經驗,讓下一代有更好的養成,訓練出更好的料理人。 關於創作中的歸零,江振誠表示創意是最快的解決問題的模式,回到最原始的本質,解決最原始的問題。最好服務是滿足顧客所需要的,最好的款待是適得其所,所以最基本的就是創作出更貼近顧客的料理。 至於健康的歸零,江振誠以喜愛與需要的理論作來思考,做自己喜歡的事讓心理健康,要維持生理健康,則必須做身體需要的事情,他指出改變生活方式是健康的開始,到一定年紀,想吃和該吃的要取得平衡。 而社交的歸零,是因為想做的事太多,故而社交可能會變成一件累人的事,社交應該是讓人更有活力,因此質量都要提升,目標是少而精,讓能量情緒價值提升,不應是耗損時間精力,否則便是無效社交,重點不是變少,而是要有所選擇。 江振誠最後強調,歸零是不忘初心,不是歸於空白,而是回到心的原點,不是一個結束,而是新的開始,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最後與聽眾互動環節中,聽眾賴君香首先向江振誠表達感謝。她分享了自己的兒子羅晨維,過去在求學階段缺乏人生目標,一度令人操心,但是在高中一年級時讀了江振誠所著的《初心》後,羅晨維找到了人生的志向,以江振誠為學習標竿,目前更是在國內外許多餐飲賽事中屢獲佳績,展現出屬於自己的夢想與光彩。
相關新聞
-
惠中寺「未來與希望」講座 謝文憲分享《極限賽局》五大心法
佛光山惠中寺2025年「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6月11日邀請到暢銷書《極限賽局》作者謝文憲,分享他的五大心法,幫助大家在人生中尋找優勢、保持動力、建立連結、克服低谷,並找到人生的使命。現場近600人聆聽,網路觸及達9千人。 被喻為「年薪千萬講師」、「知識創業家」的謝文憲,大家都親切稱呼他為「憲哥」。擔任企業講師19年,企業授課時數達14,000小時,出版過12本書,主持《書房憲場》、《極憲燴課室》和《極憲彤鄉會》等節目,也擔任台灣運動好事協會理事長,和謝文憲接班人總導師。 謝文憲將五大心法整合成一個公式,分母是低谷;分子則是優勢和動力的總合,乘上連結,再由使命做指數,完美詮釋每個力量對人生賽局的貢獻。簡單的說,就是困難時不躺平,富足時不迷惘,並找到自己熱愛的人生。 謝文憲提到,人生這一場極限賽局,關鍵不是誰跑得快,而是有的人已經出發了,有的人還在看。他認為自己比別人更厲害的地方在於敢於嘗試,希望這一生可以留下精彩的故事、不懈的精神、和跟隨的後輩。 在演講中強調努力加天賦可以挑戰任何事,例如謝文憲自己曾練習不擅長的馬術和鋼琴。他勉勵大家想清楚為何而戰。要創造自己被需要的價值,因為這個社會本來就是價值交換。在低潮時要看見自已,在高潮時要看見他人。他說,人生就像棒球賽,單局驚悚劇,九局是喜劇,因此只要有正向的心態低谷總會過去。 謝文憲分享景美女中拔河教練郭昇,曾嚴重車禍需坐輪椅,卻指導出世界拔河冠軍,是因為熱愛拔河而堅持,堅持就能成功。他訂定自己的人生使命,將致力推動優質企業訓練、公眾演說普及、運動平權、和閱讀習慣等。 首次來到佛光山惠中寺的謝文憲,讚歎常住精心設計的「未來與希望」講座是文藝圈裡的盛事。他也稱讚講座聽眾專注守規矩,歡喜地捐出講座酬金,並發願未來多來台中和大眾結緣。
-
惠中寺「未來與希望」講座 沈春華談開創第二人生黃金心法
佛光山惠中寺2025年「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6月12日邀請曾經榮獲13座金鐘獎的知名電視新聞主播沈春華闡述「開創第二人生的黃金心法」,帶領大眾學習如何在歲月中持續綻放自利利他光芒,現場近800人聆聽,線上觸及人數近11000人。 沈春華提及,每項成就的背後都要在工作及生活中投入努力與熱情,自己始終秉持「凡事都很認真」的座右銘,無論是台前主播新聞或幕後策劃都會全力以赴,自我期許每一段歷程都要過得精采動人,達成對生命的莊嚴承諾。 在52歲那年,選擇用更開闊的心境離開主播台,擁抱人生新篇章;很多事情如果總是先問:「有必要嗎?」就不會去做,唯有樂觀謹慎踏出去,才能在開創第二人生中看見生命的意義。 現代見證了全球天災、多處戰爭動盪、尖端科技顛覆、台灣超高齡社會趨勢,種種跨世紀變遷的挑戰,需要安排自己與「心」對話,以安住心抉擇有「捨」有「得」的人生觀,用謙卑謹慎心向前;其實第二人生不必遠求,只要重新看見自己,發現快樂的源泉就是新篇章。 黃金心法為「自己沒有真正的答案,只是用分享心來解說。」第二人生的抉擇要件是要有價值、有正能量,能讓自己開心,使旁人快樂,以活到老學到老的心態開拓新視野、汲取新知識。因此到美國當全職媽媽,陪伴兒女成長;擔任廣播界新兵,在和年輕同事互動中學習新思惟,感受青春的喜悅,這是黃金心法第一項「不要失去想像力及學習力,方可營造青春活力」。 用務實評估及積極行動,展現行動力,是第二個黃金心法。行動力就是要脚踏實地去做,參加乘風破浪獨木舟航行及花甲少年趣旅行,藉由運動休閒及旅行,放下太認真的執著,享受快樂的人生。 第三個黃金心法是助人為快樂之本,人生的課題及責任其實很嚴謹,義工在護持當中得到安住的力量,就有快樂的湧泉;在主持「我愛紅娘」期間促成500對佳偶,心中充滿助人的喜悅,感受沒有平白空過的踏實。 第四個黃金心法是認真過後要用雲淡風清看待,幸福才會在不比較當中呈現,因「人生從來不是計算得失的遊戲,而是一場用心赴約的長跑。」沈春華結語表示:「人生懂得在歲月裡淘金,生活裡面還是有閃閃的亮光。」 與聽眾互動時段,沈春華指出:在網路上發言要用善語,有重大誤會,要把自己的立場說清楚,不要什麼都不講,心裡會很委曲受傷,但小委曲就當做是種學習,不要太在意;親子間陪伴關心很重要,但也要給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及成長空間,適度放手讓他面對挑戰才是相處良方。
-
惠中寺「未來與希望講座」 李崇義談「問題不再是問題—看見人的內在冰山」
「真正的問題,不是你眼前看到的問題,而是你怎麼看問題。」長耳兔心靈維度創辦人李崇義,是薩提爾溝通領域深具影響力的名師,6月11日應佛光山惠中寺之邀,於「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中,以「問題不再是問題——看見人的內在冰山」為題,引出如何做有效溝通,以及接納才是對話的關鍵。帶領600位現場聽眾與近萬名線上觀眾進行一場深刻的內在覺察之旅。 惠中寺住持覺居法師講座前引言,李崇義老師其背景橫跨企業高層與心理成長領域,曾任美國NASDAQ上市企業副總裁,現專注推廣薩提爾模式多年,對話與引導經驗豐富。覺居法師引用美國家族治療大師薩提爾的話:「問題不是問題,如何回應問題才是問題」,呼應講題核心。 李崇義指出,人容易因情緒與慣性回應而失焦,特別在教育與親子關係中,若將孩子的自傷、拒學等行為視為「必須被解決的問題」,反而會讓對話失焦。他提醒家長及老師:「當我們改變看法,從『解決問題』轉為『理解對方』,才有真正的連結與轉化。」人可以有很多的情緒,但回應時可以有所選擇。人都有渴望,接納是動力的來源,這是對話的關鍵,受過傷的人說話容易傷人,能夠覺察自己的內在,還能看到別人的內在才是智慧。 講座中,他舉例一位照顧失智母親卻常與之爭執的學員,透過層層提問,幫助學員看見自己行動背後的勇氣與愛,強調:「很多時候,是我們看待事情的角度造成困擾,不是事情本身。」另一則談論孩子拒學的案例中,他透過鼓勵孩子看見自我選擇的價值與不同觀點,展現薩提爾理論中「正向資源」的重要性。 李崇義也引用九尾貓、星雲大師受戒等故事,強調「接受委屈的修行」,以及「放下對錯、放下執念」的智慧。他指出,當人陷入對成敗的執著,就容易迷失自我,而真正的自由,是能自在穿梭在情緒與選擇的光譜中。 「接納才是一切動力的來源」,他強調,對話的核心是「看見彼此的內在冰山」,事件及行為發生時,背後看不見的遠比表面上看到的還多,跳脫慣性思考,不把問題視為問題,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用傾聽、提問、同理等七項裝備,創造安全且真誠的溝通場域。當家長與老師能覺察自己、穩定自己,也才能照見孩子的陰影與渴望,進而支持他們負起生命的責任。 李崇義更以電影《終極對弈》為例指出:「不是要放棄目標,而是要無心執著於成敗,以『誠意』全然投入,才是真正的對話與人生智慧。」他提醒聽眾,最慢的速度是猶豫,最快的速度是堅持。向前有路,只要我們不困在自己設下的問題裡,跳脫慣性,轉化對話,就能從冰山底層看見人性的光亮。
-
惠中寺「未來與希望」講座 謝哲青領眾與藝術相遇
佛光山惠中寺2025年「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6月7日邀請常年致力於推廣文化藝術與深度閱讀的知性旅行作家、節目主持人、文史學者謝哲青老師,第10次站上「未來與希望」講台,以「藝術.在黑暗中相遇」為題,帶領聽眾從感知及思索中,領略藝術之境,深入歷史文化之美。現場近千人聆聽,線上觸及人數逾11OOO人。 行旅遍及四大洲,有「行走的百科全書」之稱,心靈始終深植於閱讀與美感的謝哲青,2016年起主持的《青春愛讀書》成為年輕世代與文學對話的平台,歷經形態創新和內容深化,曾四度入圍金鐘獎,2024年獲得「生活風格節目主持人獎」,他的文字在「蘇富比」專欄中游走古今,為藝術開啟多重視角,也為人心向上引路。 謝哲青提到觀光客不多、鮮少台灣人知道的比利時「根特」,在中世紀是紡織業重鎮,卻長期淪為強權爭戰、多次被統治的區域,一直到1831年才獨立成為比利時王國,能夠留下美麗運河、鐘樓、聖巴夫主教座堂、聖尼可拉斯教堂等名勝古蹟,殊屬不易,見證了黑暗年代的藝術文物古蹟依然綻放流芳,帶給人們對光明未來的信心。 謝哲青說,看見聖巴夫主教座堂的光從走廊透出來,就像看到希望,存於聖巴夫主教座堂著名的〈根特祭壇畫〉,是世界上第一幅油畫,分成關閉祭壇時外層的畫作及打開祭壇所見的内層畫作,內層畫作,由揚‧范艾克(Jan Van Eyck)和哥哥休伯特‧范艾克所繪。他指出站在〈根特祭壇畫〉前靜觀的震撼,可以驅走人生的低潮和黑暗。 西班牙最大的博物館「普拉多美術館」,位於馬德里,收藏為數眾多西班牙皇室典藏的歐洲名畫,也收藏林布蘭、杜勒跟拉斐爾,以及西班牙最具代表性畫家哥雅的畫。 謝哲青介紹許多哥雅畫作,如〈黑色繪畫〉及〈戰爭的災難〉,畫風中呈現出他歷經拿破崙戰爭及西班牙政府變革帶來内亂的深刻恐懼,對人性的極度悲觀及焦慮,謝哲青精闢的解說,讓聽眾彷彿身歷其境,穿越時空與名畫相遇。 謝哲青分享在日本東京觀賞被譽為「光之畫家」的英國浪漫主義畫家透納的畫作,稱透納為光的先知,風格真實而強烈。 謝哲青結語時提及,藝術文化有多種呈現方式,從觀看到觀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解讀方式,但「只有用心才能看清一切,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南台別院三皈五戒典禮 與佛法結殊勝因緣
2025-06-15智利佛光山贈書科爾陶科理工學校 推動閱讀與文化交流
2025-06-15關丹禪淨中心三好兒童生活營 孩童學習建立正向品格與慈悲心
2025-06-15法寶寺舉辦「整理人生」講座 結合法律與財稅智慧開啟圓滿人生新視野
2025-06-15惠中寺「未來與希望」講座 江振誠以「Reset歸零」談論廚藝人生
2025-06-15大慈佛社推動人間佛教 台北景仁里舉辦「做個樂齡老人」講座
2025-06-15一社區一蓮花 信義里談祖孫
2025-06-15高貴林分會響應Vegrun公益路跑 繞湖健走
2025-06-15歡喜淨山行 三峽一會的心靈環保之旅
2025-06-15豐原第二分會一社區一蓮花講座 幸福生活
2025-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