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心得交流 把握當下 預防失智
2019-04-06
佛光山蘭陽別院4月6日舉辦福報心生活講座,邀請前榮總神經內科醫師劉秀枝,主講「把時間留給自己」,為民眾介紹阿茲海默症,及如何預防失智症。國際佛光會松五分會林美露、林靜玉、陳奕穎及盧美如於講座結束後,在蘭陽別院旁河濱公園舉行讀書會,交流心得。
林靜玉說,自己的媽媽及婆婆一樣生病就醫,吃藥態度卻大不相同,媽媽認為吃藥只能延緩症狀加重速度,無法完全痊癒,對藥效不會過度執著;婆婆則認為既然醫師開了這麼多藥,就應該有相應的療效,導致陪伴的家屬備感負擔,所以照顧病人需要同理心及耐心。
陳奕穎表示,劉醫師提及親人曾罹患失智症者,即屬高危險群,但不等於一定會失智。陳奕穎勉勵自己,希望效法劉醫師,把預防失智當作一生的志業,藉由多寫新聞稿,多多動腦,不但能預防失智又能以筆耕弘法,一舉數得。
林美露則談到,罹患阿茲海默症各期症狀不同,初期時看不出來,到中期容易走失,晚期可能已不認得親人,甚至大小便失禁,將造成家人照護負擔及壓力。參考劉醫師講述的醫學研究,可以透過多刺激腦神經、持續運動及終身學習等方式預防失智,並以正面態度看待老年,惜福感恩。
盧美如分享,從本次講座學會分辨失智症狀,明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重要。明天會比今天更老,雖然失智讓人惶恐,但與其擔心未知的未來,不如好好珍惜現在,精進修行,隨遇而安。
林靜玉說,自己的媽媽及婆婆一樣生病就醫,吃藥態度卻大不相同,媽媽認為吃藥只能延緩症狀加重速度,無法完全痊癒,對藥效不會過度執著;婆婆則認為既然醫師開了這麼多藥,就應該有相應的療效,導致陪伴的家屬備感負擔,所以照顧病人需要同理心及耐心。
陳奕穎表示,劉醫師提及親人曾罹患失智症者,即屬高危險群,但不等於一定會失智。陳奕穎勉勵自己,希望效法劉醫師,把預防失智當作一生的志業,藉由多寫新聞稿,多多動腦,不但能預防失智又能以筆耕弘法,一舉數得。
林美露則談到,罹患阿茲海默症各期症狀不同,初期時看不出來,到中期容易走失,晚期可能已不認得親人,甚至大小便失禁,將造成家人照護負擔及壓力。參考劉醫師講述的醫學研究,可以透過多刺激腦神經、持續運動及終身學習等方式預防失智,並以正面態度看待老年,惜福感恩。
盧美如分享,從本次講座學會分辨失智症狀,明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重要。明天會比今天更老,雖然失智讓人惶恐,但與其擔心未知的未來,不如好好珍惜現在,精進修行,隨遇而安。
最新消息
佛光山叢林學院畢業禮祖 心保和尚勉學無止境做人間菩薩
2025-09-11佛光大學新生定向營 開啟多元生活
2025-09-11北斗分會「佛光菩薩人間行」講座 闡釋四句偈人生智慧
2025-09-11極樂寺好苗子幸福學堂 開學典禮喜入寶山
2025-09-11旗山禪淨與里長有約 攜手社區共創新願景
2025-09-11世界佛教童軍會 佛光童軍團長獲選主席
2025-09-11中天寺供僧道糧總回向 領納人間佛教傳燈錄
2025-09-11明德分監孝親報恩 收容人感恩懺悔祈願
2025-09-11中興社區一社區一蓮花 分享如何面對壓力
2025-09-11大洋洲《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講座 探索台灣佛教新出路與推動兩岸佛教交流
2025-09-11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