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美國天普教授宗教系副教授馬德偉教授(Marcus Bingenheimer) 人間社記者王虹月攝【人間佛教翻譯論壇】馬德偉:讓機器學習佛教特色 從事佛學機構責任
2019-01-16
「2019人間佛教翻譯論壇」1月12日至15日於佛光山舉行,由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澳洲南天大學人間佛教中心主辦,來自海內外80人參加。期達到翻譯計畫在佛典翻譯、名相和學術用語的整體性,並透過網路平台的運用,建構超越時間、地域的現代譯經場。
美國天普教授宗教系副教授馬德偉教授(Marcus Bingenheimer),在此次論壇講述「佛典翻譯:翻譯協作及科技運用」。他表示,面對一個新的時代,佛典翻譯已傾向機器、科技翻譯為主,但應如何判斷翻譯後的正確度和流利度,是需要去思考、評估的問題。
他也談及,研究佛學最困難的地方,就是佛教的多語言性,佛教從印度傳到斯里蘭卡、日本、韓國等,跨足許多文化、語言。且佛典在翻譯的過程中,有時保留了當時印度的文詞、音,甚至句型,而古代中國人所翻譯的佛典,也會有當代術語的表現方法。「而這些都與現代說話、寫文章的表現方法不一樣,也和文言文不一樣。」
他舉例佛典中的偈誦,有時中文翻譯寫得非常簡單,若只看中文,會有兩三種正確的解釋,若沒有梵文、巴利文等其他語言翻譯的對比,很難清楚知道哪一個意思才是正確的。他強調,若要翻譯佛典,需要了解當代中文的特色,更甚需學習梵文、巴利文、藏文等,且需思考如何讓機器更容易學到佛教經典的特色、預備佛教的語言資料庫,「我認為這是我們從事佛學機構的一個責任。」
美國天普教授宗教系副教授馬德偉教授(Marcus Bingenheimer),在此次論壇講述「佛典翻譯:翻譯協作及科技運用」。他表示,面對一個新的時代,佛典翻譯已傾向機器、科技翻譯為主,但應如何判斷翻譯後的正確度和流利度,是需要去思考、評估的問題。
他也談及,研究佛學最困難的地方,就是佛教的多語言性,佛教從印度傳到斯里蘭卡、日本、韓國等,跨足許多文化、語言。且佛典在翻譯的過程中,有時保留了當時印度的文詞、音,甚至句型,而古代中國人所翻譯的佛典,也會有當代術語的表現方法。「而這些都與現代說話、寫文章的表現方法不一樣,也和文言文不一樣。」
他舉例佛典中的偈誦,有時中文翻譯寫得非常簡單,若只看中文,會有兩三種正確的解釋,若沒有梵文、巴利文等其他語言翻譯的對比,很難清楚知道哪一個意思才是正確的。他強調,若要翻譯佛典,需要了解當代中文的特色,更甚需學習梵文、巴利文、藏文等,且需思考如何讓機器更容易學到佛教經典的特色、預備佛教的語言資料庫,「我認為這是我們從事佛學機構的一個責任。」
最新消息
中天合唱團高歌風起花開 妙音聲供眾
2025-11-05南屏佛光童軍三好家庭日 愛與成長同行
2025-11-05慈悲基金會捐贈2千台住警器 保護台中市民住宅安全
2025-11-05沙加緬度重視環保 推廣蔬食A計畫
2025-11-05森林覺醒戶外課程 以六感體驗引導從生態觀察走向行動實踐
2025-11-05光明寺佛光社區日 新年新希望的「減法人生」
2025-11-05多倫多佛光山英文半日修持 心經開啟智慧之門
2025-11-05普中自主學習課程 慧傳法師勉勵學子找到人生方向
2025-11-05西來寺新聞攝影班外拍參學 三眼觀照三法修心
2025-11-05佛光青年藉創作禪繞畫 觀心學懂接納和放下
2025-11-05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