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10月25日 星期六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社會萬象> 「最小的無限大」江鳳英在大明寺訴說「楓樹社區」營造的故事

社會萬象

字級

「最小的無限大」江鳳英在大明寺訴說「楓樹社區」營造的故事

【人間社記者慈文 苗栗報導】 2011-04-12
 在大樓林立的大台中都會區中,卻蘊藏一塊富有純樸懷舊氣息,且保存自然生態的原野美樂地,它是如何辦到的?從喧囂的黎明路轉進楓樹巷後,映入眼簾的是隨風搖曳的稻田、紅磚古厝和沿著河溪的古道小巷,這裡就是榮獲文建會「社區營造示範園區」殊榮的台中市南屯區「楓樹社區」。由佛光山大明社區大學及國際佛光會苗栗區各分會共同主辦的「苗栗大明社區大學100年春季班公民素養週『社區‧故事』系列講座」,在4月12日邀請具社區營造多年經驗的「台中市楓樹腳文化協會」理事長江鳳英向現場近百位佛光會員、大明社大學員及熱心社區環保教育工作的地方人士以「最小的無限大:楓樹社區營造紀實」為題,訴說楓樹社區營造的故事。
  
  民國92年楓樹社區由江鳳英號召地方熱心人士組織成立「台中市楓樹腳文化協會」,其主要宗旨為:「用心投入,是我們充實內在與生活的方式,往夢想前進,處處是機會,真誠遇到真誠,展現生命風華,善念不斷,善緣長駐。」並本著保持楓樹里內原有的各項自然資源與人文資產,配合里民的需要,推廣環境美化,資源回收再利用,以及古蹟保存的工作,與創造無污染又富文化氣息的休閒社區,更藉此凝聚社區居民對這塊土地的關懷與愛護。
  
  協會成立前後,江鳳英與地方熱心人士即逐步成立「楓樹社區營造環保教育資源中心」,設立綠色商店,配合環保政策,推動「楓樹環保小學堂環境教育架構」,規畫社區為「環保文化藝術教育專用園區」,以形成台中市鄉土教育學習區,增進社區營造環境教育的效果。
  
  經過幾年的努力,逐漸獲得社區居民的認同,大家齊心努力推動社區環境改造,徵選雜貨舖、餐廳、閒置土地變為環境教育宣導站、示範站,不時社區的環境大獲改善,成為鄰近社區注目及稱羨的焦點。
  
  此時協會即開始推廣環境教育的學習與宣導工作,透過媒體的報導,辦理環保講座與志工訓練,面對河川的汙染、家庭廢水的排放與居民討論如何防治的方法。辦理「百年好河遊學日」、「社團環保倫理實踐發表會」等活動,宣導節能減碳與環境保護,並讓外地的居民、訪客也能進入參訪,共同參與,以擴大其效果。接著又時常推動「食」在安全農夫市集產業交流會」,辦理資源回收物兌換廚餘液皂、無毒驅蟲劑及硝酸鹽檢測的工作,教導居民利用回鍋油、香茅草製作環保肥皂及環保肥皂乳液,長久下來,對回鍋油所造成環境污染的排除,的確功不唐捐。
  
  江鳳英表示,由於環保意識的提高,各地來訪團體逐漸增多,協會亦樂於協助,並將經驗傾囊相授,今年3月19日並協助澎湖成立「環保生活家協會」;1月10日大陸萬科杭州公司,慕名遠道前來參觀,並邀請協會於9月率「萬人環保肥皂講師團」親赴杭州講授環保工作的推展與環保肥皂的製作。今後協會更希望產業界能大力支持環保,推展環保產品諸如環保肥皂、環保驅蟲皂乳、廚餘酵素液肥、甲殼素、糖番茄、自然農法稻米,以社區創新的實驗製品作環保文化商品與各地作交流活動、公益旅行,用環保做觀光,相信對於環境的教育與環保工作的推展,更有莫大的助益。
12345678910第1 / 263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