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東禪寺經典與人生系列講座 妙豪法師談《楞嚴經》
2020-02-02
佛光山東禪寺平安燈會第四場「經典與人生」系列講座,2月1日在東禪寺舉行,由東禪佛學院教務長妙豪法師主講「從《楞嚴經》談生活與修行」,分享修持《楞嚴經》的殊勝功德。
妙豪法師指出,修行不是為了增加什麼,而是為了減少習氣;《楞嚴經》有一句話說「魔不曾外生,而是內生」,所以修持《楞嚴經》是要了解自己、改變習氣,回歸到本性。
星雲大師說,佛法不離群眾、不離生活。在佛光山修行,是做萬種事,結萬種緣,修萬種行,度萬種人。學佛是要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不足和習氣,才會打從內心認真改過。
《楞嚴經》是大乘的一部重要法門,探討生命的根本,即人的本性。《楞嚴經》分為緣起、理論、修行、破障和功德等五篇。《楞嚴經》要對治的是「仁者心動」,當心與外界接觸,就生起分別,被情緒所左右,變得容易生氣、愛憎分明,這就開始造生死業力。
法師舉例,2個人吵架,有一方說了不得體的話,傷了另一人的自尊心,當事人懷恨在心20年,跟對方的關係出現裂痕。「對方可能只用了3秒鐘說那句話,你為什麼要花20年來記恨呢?」原來真正傷害自己的人就是自己,「我們的敵人不是別人,正是自己。」
「星雲大師常告訴我們說,我們要要求自己『我是佛』。當我們要求自己是『佛』,我們就會在生活中減少貪瞋痴。」
妙豪法師指出,修持《楞嚴經》,是要開顯自己的自性功德,透過持戒和持咒,使自己先安定下來,「把心找回來」,然後再對事情作正確的觀照;而「誦讀、書寫、佩戴、珍藏、供養、禮拜」楞嚴咒,也能得到廣大殊勝的功德利益。
「什麼是幸福?」最後,法師引用大師的法語,勉勵大眾:幸福就是「觀念轉變」的那個時候開始。
妙豪法師指出,修行不是為了增加什麼,而是為了減少習氣;《楞嚴經》有一句話說「魔不曾外生,而是內生」,所以修持《楞嚴經》是要了解自己、改變習氣,回歸到本性。
星雲大師說,佛法不離群眾、不離生活。在佛光山修行,是做萬種事,結萬種緣,修萬種行,度萬種人。學佛是要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不足和習氣,才會打從內心認真改過。
《楞嚴經》是大乘的一部重要法門,探討生命的根本,即人的本性。《楞嚴經》分為緣起、理論、修行、破障和功德等五篇。《楞嚴經》要對治的是「仁者心動」,當心與外界接觸,就生起分別,被情緒所左右,變得容易生氣、愛憎分明,這就開始造生死業力。
法師舉例,2個人吵架,有一方說了不得體的話,傷了另一人的自尊心,當事人懷恨在心20年,跟對方的關係出現裂痕。「對方可能只用了3秒鐘說那句話,你為什麼要花20年來記恨呢?」原來真正傷害自己的人就是自己,「我們的敵人不是別人,正是自己。」
「星雲大師常告訴我們說,我們要要求自己『我是佛』。當我們要求自己是『佛』,我們就會在生活中減少貪瞋痴。」
妙豪法師指出,修持《楞嚴經》,是要開顯自己的自性功德,透過持戒和持咒,使自己先安定下來,「把心找回來」,然後再對事情作正確的觀照;而「誦讀、書寫、佩戴、珍藏、供養、禮拜」楞嚴咒,也能得到廣大殊勝的功德利益。
「什麼是幸福?」最後,法師引用大師的法語,勉勵大眾:幸福就是「觀念轉變」的那個時候開始。
最新消息
佛光山大雄寶殿修繕上梁 人天同慶盼2026年啟用
2025-09-20新馬寺馬來文學習課 學子假期歡樂學習
2025-09-20紐西蘭基督城VEGRUN首場 路跑捐贈400棵樹
2025-09-20全英古蹟遺產開放日 倫敦佛光山展現中西合璧魅力
2025-09-20慈悲青年律師黃昱凱 攜手新莊高中推動法治與人文教育
2025-09-20瀛海中學生命講座 從電玩到自我探索開啟幸福人生
2025-09-20竹東大覺寺捐贈吉祥米 關懷關西華光智能發展中心
2025-09-20大雄寶殿承載眾生願心 修舊復新續寫弘法因緣
2025-09-20南華大學連續三年榮獲教育部「防制學生藥物濫用」全國績優學校
2025-09-20【星雲大師全集19】佛教管理學.佛法的管理法㉑
2025-09-20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