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東禪寺經典與人生系列講座 妙豪法師談《楞嚴經》
2020-02-02
佛光山東禪寺平安燈會第四場「經典與人生」系列講座,2月1日在東禪寺舉行,由東禪佛學院教務長妙豪法師主講「從《楞嚴經》談生活與修行」,分享修持《楞嚴經》的殊勝功德。
妙豪法師指出,修行不是為了增加什麼,而是為了減少習氣;《楞嚴經》有一句話說「魔不曾外生,而是內生」,所以修持《楞嚴經》是要了解自己、改變習氣,回歸到本性。
星雲大師說,佛法不離群眾、不離生活。在佛光山修行,是做萬種事,結萬種緣,修萬種行,度萬種人。學佛是要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不足和習氣,才會打從內心認真改過。
《楞嚴經》是大乘的一部重要法門,探討生命的根本,即人的本性。《楞嚴經》分為緣起、理論、修行、破障和功德等五篇。《楞嚴經》要對治的是「仁者心動」,當心與外界接觸,就生起分別,被情緒所左右,變得容易生氣、愛憎分明,這就開始造生死業力。
法師舉例,2個人吵架,有一方說了不得體的話,傷了另一人的自尊心,當事人懷恨在心20年,跟對方的關係出現裂痕。「對方可能只用了3秒鐘說那句話,你為什麼要花20年來記恨呢?」原來真正傷害自己的人就是自己,「我們的敵人不是別人,正是自己。」
「星雲大師常告訴我們說,我們要要求自己『我是佛』。當我們要求自己是『佛』,我們就會在生活中減少貪瞋痴。」
妙豪法師指出,修持《楞嚴經》,是要開顯自己的自性功德,透過持戒和持咒,使自己先安定下來,「把心找回來」,然後再對事情作正確的觀照;而「誦讀、書寫、佩戴、珍藏、供養、禮拜」楞嚴咒,也能得到廣大殊勝的功德利益。
「什麼是幸福?」最後,法師引用大師的法語,勉勵大眾:幸福就是「觀念轉變」的那個時候開始。
妙豪法師指出,修行不是為了增加什麼,而是為了減少習氣;《楞嚴經》有一句話說「魔不曾外生,而是內生」,所以修持《楞嚴經》是要了解自己、改變習氣,回歸到本性。
星雲大師說,佛法不離群眾、不離生活。在佛光山修行,是做萬種事,結萬種緣,修萬種行,度萬種人。學佛是要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不足和習氣,才會打從內心認真改過。
《楞嚴經》是大乘的一部重要法門,探討生命的根本,即人的本性。《楞嚴經》分為緣起、理論、修行、破障和功德等五篇。《楞嚴經》要對治的是「仁者心動」,當心與外界接觸,就生起分別,被情緒所左右,變得容易生氣、愛憎分明,這就開始造生死業力。
法師舉例,2個人吵架,有一方說了不得體的話,傷了另一人的自尊心,當事人懷恨在心20年,跟對方的關係出現裂痕。「對方可能只用了3秒鐘說那句話,你為什麼要花20年來記恨呢?」原來真正傷害自己的人就是自己,「我們的敵人不是別人,正是自己。」
「星雲大師常告訴我們說,我們要要求自己『我是佛』。當我們要求自己是『佛』,我們就會在生活中減少貪瞋痴。」
妙豪法師指出,修持《楞嚴經》,是要開顯自己的自性功德,透過持戒和持咒,使自己先安定下來,「把心找回來」,然後再對事情作正確的觀照;而「誦讀、書寫、佩戴、珍藏、供養、禮拜」楞嚴咒,也能得到廣大殊勝的功德利益。
「什麼是幸福?」最後,法師引用大師的法語,勉勵大眾:幸福就是「觀念轉變」的那個時候開始。
最新消息
新店佛光家庭VEGRUN 走讀蔬食之旅
2025-09-09〔三好校園〕品格教育築未來 善良成日常習慣
2025-09-09南華大學推動「南華樂活日」 打造全人健康校園文化
2025-09-09後壁分會贈公益米 傳遞佛光愛與關懷
2025-09-09中美寺三好兒童班秋季開學 語言、佛法、文化共融
2025-09-09松智分會校園講座 引導學子遠離毒品迎向健康人生
2025-09-09東禪寺供僧法會 2千人護教廣植福田
2025-09-09企業菁英喜獲《365日》 願為傳播善美助力
2025-09-09僧寶節捐血報恩 萬華二會與汐止二會攜手傳遞生命希望
2025-09-09新州佛光山三好善童學苑 品德教育成長茁壯
2025-09-09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