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歡喜大合影。 人間社記者趙聞暄攝
圖說:澳紐總住持滿可法師(左)讚歎王卉娟博士(右)將現代文化元素與佛法巧妙結合,並融入藝術家的反思對話。 人間社記者趙聞暄攝
圖說:王卉娟贈送作品〈一個身軀能幾日 勿為閒事長無明〉作為南天大學美術館藏品。 人間社記者趙聞暄攝
圖說:〈蘋果是什麽〉的作品,讓觀展者有共鳴。 人間社記者趙聞暄攝
圖說:畫作充滿禪意的解讀,讓觀者陷入沉思。 人間社記者趙聞暄攝
圖說:王卉娟分享藝術創作的構思與佛學心得。 人間社記者趙聞暄攝
圖說:南天青年書院同學歡喜合影。 人間社記者趙聞暄攝
圖說:王卉娟期許將自身的佛學心得,以貼近現代的方式呈現出來,讓觀者增長「向上向善」的力量。 人間社記者魏星攝禪繞妙法菩薩心願 王卉娟《人間菩薩的禪與纏繞》開展
2024-06-08
旅居墨爾本的台灣畫家曁建築博士王卉娟,於佛光山南天大學美術館舉行其個展《人間菩薩的禪與纏繞—王卉娟作品展》,6月1日開幕,澳紐總住持滿可法師攜常住法師、南天青年書院學生、南天大學學生、佛光人、義工、民眾等30人齊聚一堂,共襄盛舉。
王卉娟博士以東方水墨、現代媒材、禪繞技法的元素融合禪意,呈現疫情期間對愛與關懷的深刻反思,亦將花藝的美感巧妙地融入畫作,帶給觀者嶄新的視覺體驗與心靈啟發。
王卉娟表示,藝術創作是記錄生活,表達自己在某一段時期的思緒。透過與圖面的對話,觀照自己的心,她期望將自身的佛學心得,以貼近現代的方式,以藝術家的感性與建築家的理性充分融合,呈現出來,讓觀者增長「向上向善」的力量。開幕儀式上,藝術家亦贈送作品〈一個身軀能幾日 勿為閒事長無明〉作為南天大學美術館藏品。
澳紐總住持滿可法師讚歎王卉娟博士將現代文化元素與佛法巧妙結合,並融入藝術家的反思對話。畫作幽默活潑易於理解,為大眾帶來幸福感。總住持表示,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一向提倡以文化藝術弘揚佛法,王博士透過作品行菩薩道,體現人間佛教的理念,空有不二,啟發人們在行住坐臥中修行,領悟人成即佛成的道理。
法國留學生Alexis深受作品〈美好的夢想〉感動,直言這是他見過「最棒的藝術品之一」。該作品以動物與孩子為意象,傳達人類與動物共享地球家園的訊息,令他印象深刻。南天大學美術館駐館藝術家Julie Krone亦表示,王博士的作品觸動她的心。作為一位西方藝術家,她感受到佛教智慧與藝術創作的共鳴,尤其是那些與她個人經歷產生共鳴的創作理念,帶給她無限的靈感。東西方藝術在佛法的指引下,跨越文化的藩籬,碰撞出令人驚喜的火花。
南天青年書院的學生們亦對展覽讚不絕口。劉逸如認為這是一次難能可貴的機會,讓他深刻體會到藝術與佛法的完美結合。畫作啟發自己在生活中踐行佛陀教誨,成為人間菩薩。嚴翰明感悟到人間佛教不僅局限於課堂,更涵蓋日常點滴和藝術領域,處處與佛法相連。
王卉娟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闡述了在紛擾的世間,人們如何以菩薩精神應對生命中的種種糾結,超越自我,同時不忘悲憫蒼生。作品雖形式多變,卻始終圍繞著愛與慈悲的主題,令在俗世中修行的信眾,得以從另一個視角去參透生命的真諦。展覽至7月28日止。
王卉娟博士以東方水墨、現代媒材、禪繞技法的元素融合禪意,呈現疫情期間對愛與關懷的深刻反思,亦將花藝的美感巧妙地融入畫作,帶給觀者嶄新的視覺體驗與心靈啟發。
王卉娟表示,藝術創作是記錄生活,表達自己在某一段時期的思緒。透過與圖面的對話,觀照自己的心,她期望將自身的佛學心得,以貼近現代的方式,以藝術家的感性與建築家的理性充分融合,呈現出來,讓觀者增長「向上向善」的力量。開幕儀式上,藝術家亦贈送作品〈一個身軀能幾日 勿為閒事長無明〉作為南天大學美術館藏品。
澳紐總住持滿可法師讚歎王卉娟博士將現代文化元素與佛法巧妙結合,並融入藝術家的反思對話。畫作幽默活潑易於理解,為大眾帶來幸福感。總住持表示,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一向提倡以文化藝術弘揚佛法,王博士透過作品行菩薩道,體現人間佛教的理念,空有不二,啟發人們在行住坐臥中修行,領悟人成即佛成的道理。
法國留學生Alexis深受作品〈美好的夢想〉感動,直言這是他見過「最棒的藝術品之一」。該作品以動物與孩子為意象,傳達人類與動物共享地球家園的訊息,令他印象深刻。南天大學美術館駐館藝術家Julie Krone亦表示,王博士的作品觸動她的心。作為一位西方藝術家,她感受到佛教智慧與藝術創作的共鳴,尤其是那些與她個人經歷產生共鳴的創作理念,帶給她無限的靈感。東西方藝術在佛法的指引下,跨越文化的藩籬,碰撞出令人驚喜的火花。
南天青年書院的學生們亦對展覽讚不絕口。劉逸如認為這是一次難能可貴的機會,讓他深刻體會到藝術與佛法的完美結合。畫作啟發自己在生活中踐行佛陀教誨,成為人間菩薩。嚴翰明感悟到人間佛教不僅局限於課堂,更涵蓋日常點滴和藝術領域,處處與佛法相連。
王卉娟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闡述了在紛擾的世間,人們如何以菩薩精神應對生命中的種種糾結,超越自我,同時不忘悲憫蒼生。作品雖形式多變,卻始終圍繞著愛與慈悲的主題,令在俗世中修行的信眾,得以從另一個視角去參透生命的真諦。展覽至7月28日止。
最新消息
光明在望守護社區 洛杉磯協會23年義診不間斷
2025-10-23明正國小三好向前行 創造幸福人生
2025-10-23紐西蘭南島公益路跑 250位高中師生支持環保植樹
2025-10-23佛光會贈《365日》泰國上議院 古今智慧帶來心靈啟發
2025-10-23IBM與佛光山交流 以三好攜手走向智慧、科技、學習向善
2025-10-23《星雲大師全集》【傳記】 百年佛緣──生活篇.我的外婆5-1
2025-10-23南天青年佛學營「做自己的貴人」 聞思修證引導內在成長
2025-10-22多大宗教系學子參訪多倫多佛光山 深入認識人間佛教
2025-10-22雪州鄉村發展評委會考察 仁嘉隆幸福村榮獲瓜冷縣冠軍
2025-10-22維摩詰經啟示與人間義工菩薩行
2025-10-22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