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07月12日 星期六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心靈補給 > 佛學講座> 南台別院安樂富有講座 心培和尚主講《六祖壇經》

佛學講座

字級

南台別院安樂富有講座 心培和尚主講《六祖壇經》

【人間社 邱建誌 台南報導】 2024-04-06
佛光山南台別院4月5日、6日舉辦「安樂富有經論」講座第3場,恭請退居和尚心培法師主講《六祖壇經》,兩天共約765人次到場同霑法益。

台南區總住持滿舟法師致詞時表示:「人生最幸福的一件事就是夜半挑燈讀《壇經》,而連續兩天聽心培和尚說《壇經》更是雙倍的幸福。」

講經之前,心培和尚提出四種思維跟大家分享,分別是:「人身難得,生死無常,因果業力,輪迴過患。」這四種思維可以慢慢淡化我們的貪念,讓我們身心自在、行為清淨。和尚接著說,聽經聞法是認識自己的生命,而貪嗔癡慢疑的妄想會障礙我們深入經藏、阻礙修行;了解《壇經》恰恰可以逐漸去除我們的妄想。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是嶺南新州人,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聽到有人讀誦《金剛經》於是心生嚮往,不久便動身前往蘄州黃梅縣找五祖拜師。惠能得到五祖傳付衣缽成為禪宗六祖,多年後回到曹溪弘傳直指人心的頓悟法門;並由弟子法海將其教說彙編成書,題名《六祖法寶壇經》,簡稱《壇經》。

眾所周知六祖有一位師兄法號神秀;當年五祖為找尋衣缽傳人,令門下弟子作偈闡述見解,後人便時常將神秀與惠能兩位大師的偈語拿來比較。

心培和尚說他會將兩首偈語結合,得到由淺入深、從漸到頓的學佛進程。起初學佛,修行的功課是:「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等到後期,了解佛性就在方寸之間就轉換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和尚因此勉勵大家,我們都是從漸修出發,一路走向頓悟的境界;這是一個由因到果的過程,只要腳踏實地修行,必將有所成就。

在《六祖壇經.疑問品》中記載了一段對談。韶州刺史韋璩問六祖是否念佛發願就能往生西方?六祖回答:「迷人念佛求生於彼;悟人自淨其心。所以佛言隨其心凈,即佛土凈。」心地如果和十善相應,去西方不是問題;但如果心懷惡念,一切都是空談。

心培和尚繼續闡釋,所以念佛的人應該先除十惡;如果能了悟無生無滅的頓教法門,西方淨土就在剎那之間。所以六祖才說:「念念見性,常行平直,到如彈指,便睹彌陀。」

《六祖壇經》的思想源流可以追溯到靈山勝會。當時佛陀拈花示眾,在場眾人都沉默不解,唯獨迦葉尊者展顏微笑。佛陀便說吾有正法眼藏,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並傳付將來。

心培和尚進一步向大眾說明,佛陀與摩訶迦葉這段傳法以心印心,不透過語言文字、直入本心,可以說是《六祖壇經》的思想源流。禪宗後來的無數典籍中,《壇經》被視為無上寶典,在中國佛學思想上具有承先啟後的作用。

心培和尚說法經驗豐富,演講過程中不吝展露歌喉、活絡氣氛;除了將艱深的佛法融入歌詞,也藉由輕快的樂曲加深大家的印象,讓原本嚴肅的經論講座因此增添不少活力與歡笑。
12345678910第1 / 192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