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首部學術叢書 百年人間佛教文化研究新里程碑
2022-12-16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研究叢書》新書發布會,12月7日在漢學研究中心隆重登場,此套書是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年度鉅獻的學術智慧寶典,不僅首度為星雲學說做了最完整且全面的詮釋與定位,也為人間佛教鋪設了最有力的學術基奠。
智慧範型 人間佛教學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研究」計畫,是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於2013年開始設計和規畫,並於2014年逐步開展組織與實施。計畫緣起迄今,佛教的弘化進程已突破歷史發展,走出漢傳佛教歷史的至高點。
尤其星雲大師帶領的佛光教團已展現佛教與當代文明的接軌,從地區性走向世界性,從獨立發展走向宗教交流對話,進而成為全球化、現代化的佛教文化。因此,本計畫的主旨在於以學術的邏輯思考為依據,將佛光山的弘法範式,作一理論與實踐的系列探究,成為未來各界專家的參考。
十年研究 多角度分析
12本叢書以不同的面向,分析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是11位資深學者,逾10年的研究成果 。12本叢書分別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上)、(下)》(上海大學程恭讓教授著)、《宜蘭弘法十年記–青年星雲的人間佛教之路》(佛光大學闞正宗教授著)、《宗教實踐與星雲大師的早期文學創作》(武漢大學吳光正教授著)、《人間佛教回傳印度研究》(四川大學邱永輝教授著)、《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佛光山永本法師著)、《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上海交通大學杜保瑞教授著)、《星雲人間佛教與現代管理實踐–探索性的研究》(南華大學黃國清教授著)、《凝視人間.悲智雙運–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與實踐範型》(香港中文大學陳劍鍠教授著)、《人間佛教開啟「生權」時代–星雲大師社會思想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李向平教授著)、《紅塵中建立佛陀志業–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逢甲大學翟本瑞教授著)、以及《天台智顗與佛光星雲的暢佛本懷》(南華大學尤惠貞教授著),內容多元深廣。
專業意識 多學科研究
佛光山持續推動佛教學術文化已近40餘年,在大師帶領下,人間佛教研究院致力推廣人間佛教,有意識地、系統地規劃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研究、人間佛教全球弘法與文化適應問題研究、人間佛教視野下的佛教史研究、佛教與社會及文化互動問題研究等,將佛教與學術的良善互動推進新層次,從而催生出重要且豐碩的佛學研究論述,並同步培育未來佛教學人高品質的佛學研究成果。而許多海內外學者也因接觸人間佛教而深心推崇,不僅積極研究著述,也大力宣揚人間佛教。
星雲大師曾說過,佛教學術化最大的效益,就是學界站在佛教的立場,對佛學真正投入研究、發揮,並加以勝解。佛法需要實踐的核心,也需要理論的根柢,唯有事理圓融,思想與體證並行、教義與學術並重,才能增加大眾對佛法教義更深一層的理解。
有鑑於此,2022年人間佛教研究院收錄兩岸三地11位資深佛教學者多年論述成果,以《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研究叢書》結集出版,並同步舉行新書發布會,此項目對於把人間佛教研究進一步深度學術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指標意義。
這套書的作者群皆有不同的學術專攻,領域涉及佛教思想、佛教歷史、佛教哲學、佛教文化,期望能透過多學科、多專業的研究模式,讓社會對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豐富性、深刻性,有系統且全面的認識。
未來,人間佛教研究院將呈現更多佛教學者的鑽研成果,正如星雲大師所期盼,佛教的學術研究終能拋開過去玄談、考究,甚至批判、辯論的形式,將研究論述落實人間,裨益當代社會,回歸人間佛教生活化的本懷,而這正是佛法與學術相輔相成的最佳體現。
智慧範型 人間佛教學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研究」計畫,是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於2013年開始設計和規畫,並於2014年逐步開展組織與實施。計畫緣起迄今,佛教的弘化進程已突破歷史發展,走出漢傳佛教歷史的至高點。
尤其星雲大師帶領的佛光教團已展現佛教與當代文明的接軌,從地區性走向世界性,從獨立發展走向宗教交流對話,進而成為全球化、現代化的佛教文化。因此,本計畫的主旨在於以學術的邏輯思考為依據,將佛光山的弘法範式,作一理論與實踐的系列探究,成為未來各界專家的參考。
十年研究 多角度分析
12本叢書以不同的面向,分析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是11位資深學者,逾10年的研究成果 。12本叢書分別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上)、(下)》(上海大學程恭讓教授著)、《宜蘭弘法十年記–青年星雲的人間佛教之路》(佛光大學闞正宗教授著)、《宗教實踐與星雲大師的早期文學創作》(武漢大學吳光正教授著)、《人間佛教回傳印度研究》(四川大學邱永輝教授著)、《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佛光山永本法師著)、《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上海交通大學杜保瑞教授著)、《星雲人間佛教與現代管理實踐–探索性的研究》(南華大學黃國清教授著)、《凝視人間.悲智雙運–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與實踐範型》(香港中文大學陳劍鍠教授著)、《人間佛教開啟「生權」時代–星雲大師社會思想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李向平教授著)、《紅塵中建立佛陀志業–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逢甲大學翟本瑞教授著)、以及《天台智顗與佛光星雲的暢佛本懷》(南華大學尤惠貞教授著),內容多元深廣。
專業意識 多學科研究
佛光山持續推動佛教學術文化已近40餘年,在大師帶領下,人間佛教研究院致力推廣人間佛教,有意識地、系統地規劃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研究、人間佛教全球弘法與文化適應問題研究、人間佛教視野下的佛教史研究、佛教與社會及文化互動問題研究等,將佛教與學術的良善互動推進新層次,從而催生出重要且豐碩的佛學研究論述,並同步培育未來佛教學人高品質的佛學研究成果。而許多海內外學者也因接觸人間佛教而深心推崇,不僅積極研究著述,也大力宣揚人間佛教。
星雲大師曾說過,佛教學術化最大的效益,就是學界站在佛教的立場,對佛學真正投入研究、發揮,並加以勝解。佛法需要實踐的核心,也需要理論的根柢,唯有事理圓融,思想與體證並行、教義與學術並重,才能增加大眾對佛法教義更深一層的理解。
有鑑於此,2022年人間佛教研究院收錄兩岸三地11位資深佛教學者多年論述成果,以《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研究叢書》結集出版,並同步舉行新書發布會,此項目對於把人間佛教研究進一步深度學術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指標意義。
這套書的作者群皆有不同的學術專攻,領域涉及佛教思想、佛教歷史、佛教哲學、佛教文化,期望能透過多學科、多專業的研究模式,讓社會對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豐富性、深刻性,有系統且全面的認識。
未來,人間佛教研究院將呈現更多佛教學者的鑽研成果,正如星雲大師所期盼,佛教的學術研究終能拋開過去玄談、考究,甚至批判、辯論的形式,將研究論述落實人間,裨益當代社會,回歸人間佛教生活化的本懷,而這正是佛法與學術相輔相成的最佳體現。
最新消息
新加坡佛光山考生祈福 安住身心迎考場
2025-08-18福國佛光人以愛護生 北安捐血站慈心不間斷
2025-08-18佛光大學攜手慈心基金會 啟動「糧心好食」計畫救援滯銷農友
2025-08-18藝術典藏30年 特選精品吸睛
2025-08-18蘭陽別院佛學講座《八大人覺經》心保和尚暢談解脫之道
2025-08-18佛光山印尼佛學院畢業生 台北道場參學
2025-08-18柏林佛光菩提園寓教於樂 親子學做德式糕點
2025-08-18荷月古琴音樂會 人間音緣唐詩宋詞千年對話
2025-08-18「藏海無涯.大藏經通俗講座」第三場 永富法師談佛教音樂與儀式
2025-08-18達拉斯佛光人 愛心關懷社區長者
2025-08-18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