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邂逅佛教:人世間的一處歸宿》中譯本發行 在動盪時代尋覓心靈歸宿
【人間社 李苑嫣 高雄大樹報導】2025-09-29國際知名佛教學者路易斯・蘭卡斯特(Lewis R. Lancaster)教授所著《邂逅佛教:人世間的一處歸宿》(Buddhist Encounters: Finding a Home in the Human Condition),9月正式推出中譯本。由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編譯,誠摯向中文讀者呈現這位高齡93歲學者面對人生課題的溫柔凝視與深刻洞察。 本書源自美國西來大學與國際佛光會共同策劃的兩場線上講座──〈遇見生命〉與〈佛教視角下的人類境遇〉。講座錄於疫情肆虐期間,面對世局變動與人心不安,蘭卡斯特教授以深厚的佛教修養與個人生命歷程為基礎,提出面對苦難與變化的智慧之道。全書共五章十七講,涵蓋疾病、老年、死亡、種族主義、疫情、輪迴、空性等當代人類深切關注的課題,並收錄兩篇刊載於《今日心理學》的療養院深度專訪與一篇師生訪談,鋪展出作者融合知識與情感、學術與日常的多重生命樣貌。書中亦收錄延續英文原著風格的31幅AI生成全彩插圖,圖像生動,呼應主題意境。 本書內容有三大特點:一、生活語調,學術深度:內容結集自講座內容,語氣平實自然,充滿真摯情感,既具思辨高度,也親近讀者日常心緒。二、跨越信仰的人生智慧:不僅為佛教徒而寫,更適合每一位願意理解「老、病、死」的讀者。無論有無宗教背景,都能在書中找到啟發與共鳴。三、回應時代的沉思之作:本書誕生於疫情與全球動盪交織的時代節點,內容聚焦人類境遇與內在矛盾,在AI浪潮與社會撕裂之際,提供佛教視角的慈悲關懷。 蘭卡斯特教授為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東亞語言文化系終身榮譽教授,曾任美國西來大學校長,任內協助學校通過WASC學術認證,奠定其國際地位。他是佛教經典數位化的先驅,對大藏經資訊化貢獻深遠,並擔任《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顧問與「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媒體藝術特展」學術策展人,長年推動佛教研究的國際交流。 這位已入耄耋之齡的教授,與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法誼深厚逾40載,理念契合,共同致力於人間佛教的現代實踐與全球弘傳。為此,特別收錄星雲大師生前撰文摘錄,以及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與西來大學謝明華校長的誠摯推薦,為全書注入深厚情誼與精神回響。 《邂逅佛教》不急於為生命提供答案,而是陪伴每一位讀者在內心敞開時,緩緩閱讀、靜靜思索。像是一位午後緩步前行的長者,低聲說:「我走過這些路,你不必和我一樣,但你可以聽聽看。」 當生命的三大信使──老、病、死──悄然來訪,願這本書成為你面對變局時,一份沉著、寬厚而堅定的同行之伴。 洽購資訊:佛光文化 https://www.fgsbooks.com.tw/product/1014
相關新聞
-
旗山感念師恩茶話會 以法傳心展望未來
佛光山旗山禪淨中心於9月27日舉辦「星光雲影系列──感念師恩茶話會」,逾兩百位佛光人、地方人士與護法信徒齊聚,在茶香與樂音中感念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慈悲與願力,並展望人間佛教的未來。 旗山禪淨中心住持慧專法師於開場時指出,旗山念佛會成立45年、禪淨中心走過26年,皆因護法信徒的長期護持與星雲大師的慈悲願力。他勉勵大眾,將感恩化為行動,把信仰轉化為實踐,播下慈悲與智慧的種子,讓慧命代代相續,人間佛教光照未來。 活動以音樂家綠龍大提琴演奏〈You Raise Me Up〉及星雲大師作詞的〈祈求〉揭開序幕。隨後舉行「奉茶儀式」,由慧專法師帶領諸位法師奉茶,象徵禮敬三寶、感念師恩,現場氛圍莊嚴溫馨。 重頭戲「星光雲影論壇」以「佛光山的教育與人文」為題,由小原流花藝教授何政輝主持,邀請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人間佛教讀書會執行長覺培法師、人間福報社長妙熙法師、香海文化執行長妙蘊法師、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北區協會長洪明郁與談。 依空法師強調,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工作,唯有文化,才能影響後世;覺培法師談到,閱讀的推廣並不容易,但若能力行佛教生活化,閱讀也能成為快樂的修行。妙蘊法師回憶,接下香海文化是一份勇於承擔的責任,同時也是自我修行的重要歷程;妙熙法師則說,因為大師的話語觸動內心,讓他立志成為文化的承擔者。洪明郁分享,人生雖有困難,但「忍是最大的力量」,同時大師的叮嚀「我是佛」也給予他突破難關、勇於承擔的勇氣。 與談人一致認為,雖然時代不斷變遷,但佛光山以文教弘法的使命不變,唯有順應潮流,方能讓星雲大師的智慧下去。依空法師最後以「正統、正信、正知、正見」勉勵大眾持續承擔慧命,開展未來。 活動下半場首映紀錄片《澆灌45年的盛開》,呈現歷經540個月醞釀,旗山禪淨中心首次舉辦三皈五戒的珍貴歷史時刻。影片中,不僅有老菩薩多年期盼的喜悅,也有青年後學投入弘法的身影,更見證了佛法在旗山這片土地上的深耕與盛開。並播放《雨過無常》,重溫2024年「人間行佛」的感動身影,展現信仰在無常中的堅毅。 慧專法師勉勵,我們心中有大師的教誨,有常住的陪伴,有佛光會的力量,也有一步一腳印的堅持。明天,讓我們用眼睛去看這片山、用心去體會這段人生、用腳步去感受這份同行,願帶著清淨心與勇氣,把這段難能可貴的體驗化為修行的力量,讓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向光明的道路。 茶話會最後安排由米其林三星主廚設計的蔬食饗宴,以創意料理展現蔬食之美,呼應大師提倡的健康、環保與慈悲理念。慧專法師總結時再次提醒大眾:「珍惜當下,堅定信仰,以教育與人文為基礎,繼續在人間弘揚佛法。」 此次茶話會以「感念師恩」為起點,以「承擔使命」為方向。旗山區長莊家柔及多位里長亦親臨現場,與佛光人共同見證這份感恩與傳承。地方政府與社區的支持,展現對佛光文化的肯定,也為旗山佛教山教文化的推廣與發展揭開新頁,延續星雲大師弘法的人間路。
-
詩畫草原與匠心傳承 內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產佛館盛大展演
「守望精神家園─第十一屆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月」系列活動,9月28日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盛大開幕。於大覺堂登場的是「詩畫草原─內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場演出」,帶來呼麥、長調民歌和舞蹈演出。本館第四展廳為「匠心傳承─內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展」,展出服飾、工藝、刺繡等具代表性非遺項目。共逾1500人品味這場來自內蒙古的非遺盛宴,感受情深藝重的草原技藝。 本次活動由中華文化聯誼會、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財團法人人間文教基金會、社團法人中華八方文化交流協會共同主辦。 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代表主辦單位致詞,引用唐代詩人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等詩句,敘述中原民族為自保,草原民族為生存,千年來雙方對抗不斷,直到各族大融和為中華民族。「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如今草原民族不只放牧牛羊,他們穿上華麗的服裝,彈著馬頭琴,唱出天地間不可思議的歌聲,展現的是一片和諧的景象。這些藝術能夠保留,要感謝老祖宗敞開心胸,致力讓子民過上幸福安樂的生活。 專場演出有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蒙古族「呼麥」、「長調民歌」。「呼麥」是一種古老的喉音藝術,表演者可以同時唱出兩種不同的聲音,此次帶來阿勒泰語〈故鄉〉,以及〈希日浩特〉。長調民歌〈四歲的海騮馬〉、〈遼闊的草原〉,透過讚美一匹四歲的海騮馬,表達牧民對駿馬的深厚情感,以及歌頌美麗的草原家鄉。 馬頭琴演奏〈黑木日〉、〈萬馬奔騰〉,蒙古族短調〈黑鬃馬〉。舞蹈演出盅碗舞與筷子舞〈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蒙古族盅子舞〈曲盅人〉、摔跤舞〈鷹踏〉、薩吾爾登〈倒喇〉。多首動聽歌曲〈鴻雁〉、〈牧歌〉、〈敕勒歌〉,還有大家耳熟能詳的〈茉莉花〉。 原生態樂隊〈胡德錫勒〉、〈春天〉,則是呼麥、馬頭琴和現代樂器的組合,兼具草原的奔放與動感,樂隊邀請聽眾一起唱和,帶動全場氣氛。最後全體表演者獻上歌曲〈守望相助〉,展現各族兒女攜手同心,守望相助幸福永遠。 欣賞精采表演後,慧傳法師與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偕同社團法人中華八方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丁兆蓓、中華傳統宗教總會副總會長陳和順、佛光山榮譽功德主陳順章和劉珀秀、高雄區漁會總幹事楊孟凡等貴賓前往展廳,為「匠心傳承─內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展」揭幕。 展廳展出內容涵蓋銀銅器製作及鎏金技藝、內畫、拉絃樂器製作技藝、和林格爾剪紙、珠繡、蒙古族馬具製作技藝、烏拉特刺繡、瑪瑙雕刻等。現場並有非遺傳承人演示,包括馬頭琴演奏、剪紙示範等。還有蒙古文書法,華美雍容的蒙古族服飾和頭飾,讓大眾感受聽覺、視覺上的文化盛宴,領略內蒙古非遺文化的魅力。
-
北卡亞洲節迎10周年 佛光人展文化與素食風采
北卡羅萊納州第十屆亞洲節於9月20日在北卡州凱瑞(Cary)科卡布斯公園(Koka Booth)盛大舉行,歡慶活動邁入十周年。作為三角地區唯一結合龍舟競賽的文化嘉年華,亞洲節匯集舞台表演、亞洲美食、文化展示、兒童遊戲及健康資源,充分展現多元而精采的亞洲風情。州府與地方官員到場致意,體現對社區多元發展的支持,共有超過8000人參與。 國際佛光會北卡協會今年仍設立文化及素食攤位,由北卡第一、二分會分別承擔,兩位分會會長皆親自帶領,義工總數超過30人,現場人潮絡繹不絕。 文化攤位展示佛光山四大宗旨海報,並設計「轉轉盤找答案」遊戲,引導民眾根據海報內容尋找答案,答對者可獲得禮物。藉此介紹人間佛教的理念及北卡佛光山的活動讓參與民眾認識。 北卡佛光青年團團員熱情指引、耐心互動,並為答對的參與者鼓掌歡呼,營造滿滿的歡喜氛圍;中途更隨著舞台音樂起舞,為攤位增添活力。佛光青年們表示,這次活動讓他們增廣見聞、結交來自各地的新朋友並累積寶貴經驗。參與一整天活動的青年Betty Liu表示完全不覺得疲累,反而釋放了學業壓力。 超過1千把的三好拇指扇,在中午一點多便全數發完。許多民眾拿到印有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法語的書籤,對「無我」、「真正的財富」等法語各抒己見,彼此分享理解。第一次參與文化攤位的義工羅思靜深深感受到,民眾對一日靜心修持與社教課程的興趣,也很高興能透過大師法語書籤讓更多人認識佛教。 素食攤位供應素食墨西哥捲、涼麵、冰粉與冰皮月餅等特色料理,義工們熱情招呼積極推介,成功吸引更多民眾前來購買,許多美食在活動結束前便已售罄。隨著午後氣溫的升高,冰粉成為了最受歡迎的消暑選擇。從清晨備料到現場義賣,義工們全程投入、分工合作。素食攤位西方人士義工 Samuel Edison 分享,能為大眾提供美味素食並為道場義賣,感覺很棒。 許多曾參加北卡佛光山靜心修持活動、英語學習小組等活動的民眾,看見協會的攤位倍感熟悉,特意前來與義工歡喜熱情地打招呼;其中積極參與道場活動的 Thomas Schaffer好奇佛光會服,當場詢問如何加入佛光會,並於當天特地回到道場填寫會員申請表。也有平日參與道場中文課等社教課程、對佛光山僅有初步認識的民眾,藉此機會進一步了解佛光山的活動、宗旨與文化,氣氛十分溫馨。 三位龍舟賽參賽者在比賽後前來攤位參觀,她們表示透過義工介紹,了解北卡佛光山,感受到其環境的寧靜,更對道場回饋社區的慈善精神深受感動,並希望日後能有機會前往參觀。資深護士Ida Wylie在北卡服務已逾45年,此次也參與其他攤位的義工工作,她讚賞佛光會的攤位資訊豐富且具有教育意義,義工們親切友善,並表示希望進一步參加佛學課程,以更深入地了解佛教。 今年的北卡亞洲節不僅展現了豐富多元的文化,也讓佛光山的宗旨與精神,透過美食、互動遊戲、拇指扇及法語書籤等傳遞給每一位到訪的民眾。北卡第一分會會長謝月娥表示,此次從籌備到圓滿,充分展現了佛光人齊心協力、集體創作與共同成就的實踐力。
-
佛光緣美術館世界營運管理講習會 數位科技與AI擘畫弘法新未來
佛光緣美術館9月22日至23日,在佛光山雲來集舉辦「2025年第二次世界營運管理講習會」,此次講習以「藝術擺渡‧法水長流」為核心主題,匯聚來自全球27個分館館長、法師、館員及義工等逾百人。眾人透過專題課程與實務研討,共同為美術館的永續經營與現代化轉型訂定清晰的方向。 講習會首日,國際佛光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開示,特別叮囑眾人展覽的細節應展現「處處皆有佛法」的人文之美。會議由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主持,壓軸課程成功大學藝術中心研策長陳佳彬,「新型態弘法實踐:數位科技與AI導入工作坊聚焦實務」,旨在以科技賦能,讓分館「即使只有一人,也能快速、模擬佈展」,期待以此為藝術弘法開創新局。 為開拓與會者的前瞻視野,講習會特別邀請多位學者專家授課。其中,台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兼任教授張譽騰,以「未來博物館大勢觀察」為題,期能引導眾人跳脫傳統框架。他指出,博物館的終極關懷核心是「人」,其目標是「為觀眾的生活品質創造正向的改變」。陳佳彬則帶來關於數位科技與AI導入的實用課程,透過鉅細靡遺的教學與演練,幫助大家將新科技融入藝術弘法,為傳統注入時代新思維。 講習會系統性回顧佛光緣美術館三十年發展,依序由西來館館長慧東法師、上海星雲文教館美術館館長滿蓮法師、日本館館長滿潤法師3位館長,分別就主持創館初期、成長階段與深化拓展座談,完整呈現承先啟後的弘法步履,而每年各分館藝術弘法報告,是堪稱精華的部分,也是其他分館期待能借鑒的時刻。 海外各分館藝術弘法報告部分,南天館館長滿可法師主持「專案研討」,南天館主任有紀法師、紐西蘭一館、二館館長滿信法師及行政主任韓筱葉提出報告。南天館在地社區經營成績斐然,雖然經過疫情衝擊,入館人數銳減,但化被動為主動,走出戶外、走入社區,深得當地居民的愛戴,如今已儼然是一座戶外博物館。 由慧東法師主持的「藝術擺渡30年」,其報告分為「創館初期:美術館起步與扎根」,與談人佛光緣美術館總部展覽副館長妙仲法師、西來館主任慧軒法師、東禪館主任有航法師及屏東館主任王惠蓮。妙仲法師以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因籌建佛光大學與藝術家、信眾們,共同創建佛光緣美術館,歷年來的展覽接引無數藝術家與參觀者。 「成長階段:多元分館與區域發展」滿蓮法師主持,總部公共服務副館長有泉法師、大覺分館主任妙月法師、星雲文教館知厚法師、台中館主任知常法師與談。有泉法師將星雲大師著作化成一件件藝術品展出,藉此說法讓大眾對於大師的文字般若奧妙一目了然。 滿潤法師主持「深化拓展:國際交流與文化外交」座談會,與談有馬尼拉館館長妙淨法師、巴黎館主任知忠法師、日本館主任知鑑法師等3位。從開館之不易,缺乏義工、策展與佈展經驗,到如今已能掌握要點。 本次講習會成功凝聚全球分館共識,透過30年回顧強化「藝術擺渡」的使命,並藉由各館經驗交流與未來趨勢探討,為佛光山開山60周年全球聯展及美術館的永續創新奠定堅實基礎。
2025年中馬區佛學會考 覺誠法師勉勵考生解行並重
2025-09-29新馬寺750人佛學會考 落實人間生活佛教
2025-09-292025佛學會考 深入佛學展現信仰與傳承
2025-09-29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訪慈恩寺 光明大學藝術學院交流
2025-09-29多倫多佛光山佛化婚禮 佛青感恩常住
2025-09-29北雪梨佛光緣考生祈福 有願必成光明在望
2025-09-29光明和平節於南華寺登場 照亮心燈傳遞智慧與慈悲
2025-09-29兒童青少年多元課程 西方寺打造佛學共同家園
2025-09-29大慈佛社詩歌講座 思想起島嶼在地風情
2025-09-29茶禪圓韻慶中秋 北雪梨佛光緣「四給」人月共團圓
2025-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