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08月25日 星期一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教育人文> 光明大學佛教學系學生畢業論文發表

教育人文

字級

光明大學佛教學系學生畢業論文發表

【人間社 喜琛 菲律賓馬尼拉報導】 2024-10-20
菲律賓佛光山光明大學10月18日進行佛學系畢業生論文發表會,萬年寺住持妙淨法師、能廣法師、宿霧聖卡洛斯大學哲學系教授Majorie Purino博士、光明大學光明大學國際事務部學生福利主住Charie Eusores受邀擔任評審。妙淨法師以《Buddhist Encounters:Finding a Home in the Human Condition邂逅佛教》、《佛法真義》英文精裝版、《星雲說喻》第二和第三版予光明大學圖書館,由校長陳邁傑代表接受。

Red Mike Cinco以〈將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融入菲律賓教育-光明大學學生倫理之研究〉論文,闡述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以教育培養人才在光明大學的實踐,學生們的品德教育。透過將人間佛教的教義融入於教學中,學生們獲得能實現智商、情商和道德的提升。

Fernandez, James Mark N.以〈中國大乘佛教的近代化〉為論文主題,講述在世界瞬息萬變中,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為指導創建人間淨土,證明傳統佛教教義是可以適應現代環境的。人間佛教不僅是一個實際的範例,對社會和諧有很大的幫助。他的論文追蹤至佛教的傳統教義及其在當代世界的演變,人間佛教有它適應性、相關性和實用性。

Sandra Gonzales的論文〈大衛·洛伊(David Loy)的生態法——佛教對環境挑戰的回應〉探索David Loy最近出版的著作《生態法》(Ecodharma)一書,如何透過慈悲心、非暴力和相互聯繫的實踐環保工作。這項研究展示佛教智慧對於幫助緩解當前環境危機的重要性;佛教和環保主義的交織,證明佛教的觀念也能夠應對當前的環境挑戰。

Jerald Ubas的〈伊斯蘭教與星雲的人間佛教〉有助於擴大伊斯蘭教與佛教比較的文獻,重點是人間佛教。它旨在透過探索兩個傳統在教義和實踐中發現共同點,在伊斯蘭教和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之間搭起橋梁。這種平行性可以擴大兩種宗教的共通性以及人們可以從另一種宗教中學到的東西,促進這些宗教團體之間的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以發展和改革他們自己的宗教習俗。

Gail Abbie Mata的〈人文佛教與AI人工智慧〉,研究其中道德影響與使用者的參與性質,研究人文主義與人文主義之間交叉點的討論。佛教與人工智慧,在這個資訊時代,科技發展的安全性受到爭議,人間佛教可以有助於討論最終用戶應如何參與,將這些技術用於對社會和道德負責的用途。
12345678910第1 / 423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