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佛光大學「人文學院士暨專家論壇」精采登場
2022-11-04
為落實佛光大學「以院為核心」的理念,高教深耕計畫經費的挹注支持,人文學院偕同宗教學研究所、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外國語文學系、歷史學系,舉辦「人文學院士暨專家論壇」系列。首場「宗教學」院士論壇於11月1日開場,由中央研究院李豐楙院士領銜主講,講題為「道教神話與漢人社會的『常與非常』」。佛光大學校長何卓飛、人文學院院長蕭麗華等師長連袂參與氣勢非凡的盛會。何卓飛校長表示,感謝特別出席的專家教授們參與論壇分享專業,讓佛光大學人文學院在創新的里程碑!
蕭麗華說明,李豐楙院士曾任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講座教授,是台灣重量級的宗教學者。他的學理與實務並重,在文獻經典中對應實務實踐,加上豐厚的田野調查成果,更是學者、院士與道士的合體,能夠蒞校指導,是佛大師生之福。另外,一同出席盛會的李院士夫人劉苑如教授,也參與她本人主編的《中國佛教文學史》,可以說是因緣殊勝。
院士是國家頒給學術研究機構或學術組織的傑出人士,是非常難得的頭銜。當日與談人李豐楙院士,是史上第1人道士院士,他曾任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講座教授,專長為道教文學、中國道教思想、台灣道教與民間宗教研究、華人宗教,也是少數具有道士資格的大學教授。李豐楙教授學理與實務並重,在文獻經典中對應實務實踐,豐厚的田野調查經驗,成為學者與道士的合體,並積極推動維護廟宇文化,考察民俗藝術。
李豐楙院士分享台灣近代宗教發展實況,認為台灣宗教的軟實力十分重要,台灣不僅有經濟奇蹟,其實還有「宗教奇蹟」。他個人在宗教研究的微薄成果受到肯定,正是各界對於宗教界的一大肯定,他期待透過自己的專業出版書籍,持續弘揚道教,為台灣的宗教有所貢獻。
未來還會有三場「人文學院士暨專家論壇」,將邀請中央研究院院士鄭毓瑜、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教授單德興、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教授胡曉真現身論壇分享。第二場「人文學」院士論壇將於11月16日卓然登台,由鄭毓瑜主講,講題為「感動與表現-跨域共感的可能性」。鄭毓瑜院士亦為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講座教授,專長為古典文學與文化、文學與空間文化、《昭明文選》、《文心雕龍》等。此次講座,鄭毓瑜將從「科技」與「人文」的影響、增益與對話中,探視科技與人文的複雜互動,對應現在人文、科技的核心議題及切題的反思,引領人文學思索兩者牽扯的關係。此際論壇,二位院士學者現身說法,又是跨域典範學者,千年一遇,機會難得。
第三場「外文領域」專家論壇將於11月17日瀟灑臨風開腔,由單德興主講,講題為「做中學.學中做:這些年翻譯教給我的事」。單德興教授長年在中央研究院任職專業研究,曾為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英國伯明罕大學、美國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人,其論著深廣多元,轉譯評論、文學傳播、文化政治、族裔文學、美國文學史。其翻譯薩伊德(Edward W. Said)大作《知識分子論》(Representations of the Intellectual)(臺北:麥田,1997;北京:三聯書店,2002),提供族裔文化詮釋觀點,影響當代文學與文化甚鉅。
第四場「史學論題」專家論壇將於11月30日溫柔揭面,開啟細密的女性敘述,由胡曉真主講,本校歷史系教授韓獻博與談,講題分別為「南國才女天下夢-清代女性小說中的自我、國家與世界」及「台美哈佛學人對談」。胡曉真教授曾獲中央研究院青年學者研究獎(1999)、國家科學委員會吳大猷先生紀念獎(2003),亦曾為日本京都大學客座教授,研究領域為明清敘事文學與文化、清末明初城市文化、西方漢學婦女史、古典文學等等。胡曉真將談論明清小說中女性的國家與世界,發抒閨門以外的嚮往,對成就事功的渴望,預示女性走向世界的腳步。
相關論壇場次,歡迎報名,請見佛光大學人文學院宣傳海報與學院網頁,或電洽本校人文學院秘書,03-987-1000 Ext.21001。
蕭麗華說明,李豐楙院士曾任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講座教授,是台灣重量級的宗教學者。他的學理與實務並重,在文獻經典中對應實務實踐,加上豐厚的田野調查成果,更是學者、院士與道士的合體,能夠蒞校指導,是佛大師生之福。另外,一同出席盛會的李院士夫人劉苑如教授,也參與她本人主編的《中國佛教文學史》,可以說是因緣殊勝。
院士是國家頒給學術研究機構或學術組織的傑出人士,是非常難得的頭銜。當日與談人李豐楙院士,是史上第1人道士院士,他曾任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講座教授,專長為道教文學、中國道教思想、台灣道教與民間宗教研究、華人宗教,也是少數具有道士資格的大學教授。李豐楙教授學理與實務並重,在文獻經典中對應實務實踐,豐厚的田野調查經驗,成為學者與道士的合體,並積極推動維護廟宇文化,考察民俗藝術。
李豐楙院士分享台灣近代宗教發展實況,認為台灣宗教的軟實力十分重要,台灣不僅有經濟奇蹟,其實還有「宗教奇蹟」。他個人在宗教研究的微薄成果受到肯定,正是各界對於宗教界的一大肯定,他期待透過自己的專業出版書籍,持續弘揚道教,為台灣的宗教有所貢獻。
未來還會有三場「人文學院士暨專家論壇」,將邀請中央研究院院士鄭毓瑜、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教授單德興、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教授胡曉真現身論壇分享。第二場「人文學」院士論壇將於11月16日卓然登台,由鄭毓瑜主講,講題為「感動與表現-跨域共感的可能性」。鄭毓瑜院士亦為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講座教授,專長為古典文學與文化、文學與空間文化、《昭明文選》、《文心雕龍》等。此次講座,鄭毓瑜將從「科技」與「人文」的影響、增益與對話中,探視科技與人文的複雜互動,對應現在人文、科技的核心議題及切題的反思,引領人文學思索兩者牽扯的關係。此際論壇,二位院士學者現身說法,又是跨域典範學者,千年一遇,機會難得。
第三場「外文領域」專家論壇將於11月17日瀟灑臨風開腔,由單德興主講,講題為「做中學.學中做:這些年翻譯教給我的事」。單德興教授長年在中央研究院任職專業研究,曾為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英國伯明罕大學、美國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人,其論著深廣多元,轉譯評論、文學傳播、文化政治、族裔文學、美國文學史。其翻譯薩伊德(Edward W. Said)大作《知識分子論》(Representations of the Intellectual)(臺北:麥田,1997;北京:三聯書店,2002),提供族裔文化詮釋觀點,影響當代文學與文化甚鉅。
第四場「史學論題」專家論壇將於11月30日溫柔揭面,開啟細密的女性敘述,由胡曉真主講,本校歷史系教授韓獻博與談,講題分別為「南國才女天下夢-清代女性小說中的自我、國家與世界」及「台美哈佛學人對談」。胡曉真教授曾獲中央研究院青年學者研究獎(1999)、國家科學委員會吳大猷先生紀念獎(2003),亦曾為日本京都大學客座教授,研究領域為明清敘事文學與文化、清末明初城市文化、西方漢學婦女史、古典文學等等。胡曉真將談論明清小說中女性的國家與世界,發抒閨門以外的嚮往,對成就事功的渴望,預示女性走向世界的腳步。
相關論壇場次,歡迎報名,請見佛光大學人文學院宣傳海報與學院網頁,或電洽本校人文學院秘書,03-987-1000 Ext.21001。
最新消息
越南中央佛教執委會 參訪光明大學
2025-10-22倫敦攝政大學走進倫敦佛光山 體驗人間佛教
2025-10-22福國寺專題講座 親子共好七大教養策略
2025-10-22極樂佛光童軍慶重陽 童行陪伴信仰傳承
2025-10-22國光國小生命教育講座 從電玩看正當休閒
2025-10-22台北道場文宣力養成營 開啟弘法影像新視界
2025-10-22大慈佛社偕景仁里、明興里 重陽推蔬食生活
2025-10-22《星雲大師全集》【傳記】 百年佛緣──生活篇.我的鄉土情4-4
2025-10-22〔三好校園〕轉動騎跡啟未來 實驗教育承希望
2025-10-21馬口禪淨中心佛化婚禮 佛光青年締結法緣共修行
2025-10-21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