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星雲大師全集27】人間佛教的戒定慧.人間佛教的慧學12
2024-11-16
佛教講「三千大千世界」,現在科學已知銀河系有無數星球;佛教講「佛觀一鉢水,八萬四千蟲」,現在從顯微鏡下觀察,事實的確如此;佛教的《阿彌陀經》說極樂世界距此世界「十萬億佛土」,說明距離十分遙遠,但一念之間,隨念即至。佛教此種時空觀,引導科學超越物理的極限,尤其佛教講「法無定法」,對科學家是很好的啟示。
佛教隨著科學的發展,用佛法解釋科學的現象,為科學未來的發展提供出路,也引領人類認真思索一些問題,例如:
1.人類利用科技可以登陸月球,但是科技可以幫助我們登陸極樂世界嗎?
登陸月球是物質的世界,往生極樂是精神的世界,是即刻的。
2.現代的醫學,透過器官移植可以更換五臟六腑,但是頭腦可以移植嗎?思想可以移植嗎?
佛教認為人的色身是「四大」、「五蘊」和合而有,因緣和合的色身假我有生老病死,但是真正的生命是不死的,所以器官可以移植,但生命不能替換。
3.醫學可以改變基因,但可以改變人類的厄運嗎?
「基因」其實就是佛教的「業力」,「業」就是行為的造作,一個人的命運,由自己的善惡業來決定,只要做善事,自然能夠改變厄運,所以「行善不為惡」,就是「基因」改造。
人間佛教主張,佛法要能融會古今,尤其世法、佛法要能相互為用。佛法除了能幫助科學家開拓思想領域之外,對於現代心理學,也有很好的說明。
現代心理學是一門以研究人類精神生活為對象的學科,其源頭包括醫學、哲學、科學、宗教學、教育學、社會學等等,後來也被應用於各種學科、事業之中。今日社會中,舉凡教育、工業、商業、醫學、軍事、法律、政治、社會、科學、藝術、運動等,無一不與心理學有關,因此心理學的重要性也與日俱增。
心理學是觀察意識型態的心理作用及行為模式,西方心理學家能研究人格的發展過程以及行為的潛在因素,但卻無法做到人格的改造,因為它有一定的範圍限度。反觀佛教,不但對人類心理有充分的了解,並能提供對治方法。如《華嚴經》云:「了達三界依心有,十二因緣亦復然,生死皆由心所作,心若滅者生死盡。」佛教對「心」的詮釋,有諸多層次的分析說明,更用許多的譬喻來闡釋我們的心,進而教導我們如何找心、安心、淨心,足見佛教心理學凌駕於西方心理學之上。
佛教是哲理的科學,佛教重視理性、智慧的化導,佛教認為世間知識學問的獲得,雖然也能開拓人類的視野,但是如果沒有正知正見,也很容易流於邪慧、狂慧,不僅使自己受害,猶有甚者,還會形成人類的災難,所以佛教主張真理才是宇宙人生的最高指導。
學佛首重聞法,因為聽聞正法才能獲得真理的智慧,所以學佛要廣學、淨學、博學。以下列舉有關聞法的德目,以幫助修學者建立正確的聞法心態。
(一)聽經聞法: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聞法是信教入道的第一步,佛法中一切功德多由聞法而來。
(二)讀書閱藏:讀聖賢書,閱經、律、論三藏以外,對歷代聖賢大德著作更要廣學研究。
(三)廣學多聞:學佛要多聞薰習,而且要法門無量誓願學。
(四)聞空不驚:諸法自性本空,空才能建設有,能夠正確認識緣起性空的真理,便能聞空不驚,此乃大智慧也。
(五)聞善著意:聞善言不著意,非人也;聞善著意,才是堪受佛法的大器。
(六)會意深思:聞法要用心領會,不斷思惟,才能夠心開意解,心領神會。
(七)諦聽正解:聞法要諦聽、善聽、兼聽、會聽。
(八)正聞正思:佛法以聞思修而入三摩地,聽聞正法,並且長時憶念正法。
(九)樂觀明理:學佛者應明白因緣果報、緣起性空的真理,自能樂觀豁達,智慧明理。
(十)福慧雙修:「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皈依佛,兩足尊,即福慧具足之意。
(十一)成就辯才:口常行慈,修習善語,可得無礙辯才。
(十二)廣為宣化:佛法要廣為傳播,廣為宣化,自他皆能成就。
(十三)請轉法輪:經常舉辦佛學講座、印行佛書等。
(十四)親近道場:選擇有緣的道場,並親近善於說法的善知識。
(十五)明辨是非:不要太計較利害得失,應該要明辨是非。
經云:「吾有法樂,不樂世俗之樂。」所謂「法」,就是真理。真理所帶來的快樂,才是真正永恆的快樂。什麼是法樂呢?五戒十善是法樂,六度四攝是法樂,四無量心是法樂,因緣果報是法樂,有空中道是法樂。心中有了法樂,對於五欲六塵不拒不著;心中有了法樂,對於世間不厭不求;心中有了法樂,到哪裡都能安然自在;心中有了法樂,當下就是極樂世界。唯有以無邊的法樂為舟筏,才能使我們度過生死的波濤,到達「常樂我淨」的彼岸。
佛教隨著科學的發展,用佛法解釋科學的現象,為科學未來的發展提供出路,也引領人類認真思索一些問題,例如:
1.人類利用科技可以登陸月球,但是科技可以幫助我們登陸極樂世界嗎?
登陸月球是物質的世界,往生極樂是精神的世界,是即刻的。
2.現代的醫學,透過器官移植可以更換五臟六腑,但是頭腦可以移植嗎?思想可以移植嗎?
佛教認為人的色身是「四大」、「五蘊」和合而有,因緣和合的色身假我有生老病死,但是真正的生命是不死的,所以器官可以移植,但生命不能替換。
3.醫學可以改變基因,但可以改變人類的厄運嗎?
「基因」其實就是佛教的「業力」,「業」就是行為的造作,一個人的命運,由自己的善惡業來決定,只要做善事,自然能夠改變厄運,所以「行善不為惡」,就是「基因」改造。
人間佛教主張,佛法要能融會古今,尤其世法、佛法要能相互為用。佛法除了能幫助科學家開拓思想領域之外,對於現代心理學,也有很好的說明。
現代心理學是一門以研究人類精神生活為對象的學科,其源頭包括醫學、哲學、科學、宗教學、教育學、社會學等等,後來也被應用於各種學科、事業之中。今日社會中,舉凡教育、工業、商業、醫學、軍事、法律、政治、社會、科學、藝術、運動等,無一不與心理學有關,因此心理學的重要性也與日俱增。
心理學是觀察意識型態的心理作用及行為模式,西方心理學家能研究人格的發展過程以及行為的潛在因素,但卻無法做到人格的改造,因為它有一定的範圍限度。反觀佛教,不但對人類心理有充分的了解,並能提供對治方法。如《華嚴經》云:「了達三界依心有,十二因緣亦復然,生死皆由心所作,心若滅者生死盡。」佛教對「心」的詮釋,有諸多層次的分析說明,更用許多的譬喻來闡釋我們的心,進而教導我們如何找心、安心、淨心,足見佛教心理學凌駕於西方心理學之上。
佛教是哲理的科學,佛教重視理性、智慧的化導,佛教認為世間知識學問的獲得,雖然也能開拓人類的視野,但是如果沒有正知正見,也很容易流於邪慧、狂慧,不僅使自己受害,猶有甚者,還會形成人類的災難,所以佛教主張真理才是宇宙人生的最高指導。
學佛首重聞法,因為聽聞正法才能獲得真理的智慧,所以學佛要廣學、淨學、博學。以下列舉有關聞法的德目,以幫助修學者建立正確的聞法心態。
(一)聽經聞法: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聞法是信教入道的第一步,佛法中一切功德多由聞法而來。
(二)讀書閱藏:讀聖賢書,閱經、律、論三藏以外,對歷代聖賢大德著作更要廣學研究。
(三)廣學多聞:學佛要多聞薰習,而且要法門無量誓願學。
(四)聞空不驚:諸法自性本空,空才能建設有,能夠正確認識緣起性空的真理,便能聞空不驚,此乃大智慧也。
(五)聞善著意:聞善言不著意,非人也;聞善著意,才是堪受佛法的大器。
(六)會意深思:聞法要用心領會,不斷思惟,才能夠心開意解,心領神會。
(七)諦聽正解:聞法要諦聽、善聽、兼聽、會聽。
(八)正聞正思:佛法以聞思修而入三摩地,聽聞正法,並且長時憶念正法。
(九)樂觀明理:學佛者應明白因緣果報、緣起性空的真理,自能樂觀豁達,智慧明理。
(十)福慧雙修:「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皈依佛,兩足尊,即福慧具足之意。
(十一)成就辯才:口常行慈,修習善語,可得無礙辯才。
(十二)廣為宣化:佛法要廣為傳播,廣為宣化,自他皆能成就。
(十三)請轉法輪:經常舉辦佛學講座、印行佛書等。
(十四)親近道場:選擇有緣的道場,並親近善於說法的善知識。
(十五)明辨是非:不要太計較利害得失,應該要明辨是非。
經云:「吾有法樂,不樂世俗之樂。」所謂「法」,就是真理。真理所帶來的快樂,才是真正永恆的快樂。什麼是法樂呢?五戒十善是法樂,六度四攝是法樂,四無量心是法樂,因緣果報是法樂,有空中道是法樂。心中有了法樂,對於五欲六塵不拒不著;心中有了法樂,對於世間不厭不求;心中有了法樂,到哪裡都能安然自在;心中有了法樂,當下就是極樂世界。唯有以無邊的法樂為舟筏,才能使我們度過生死的波濤,到達「常樂我淨」的彼岸。
最新消息
三寶寺重建工程驗收 信眾喜盼嶄新慧命之家
2025-10-14五戒不是限制是保護 光明寺助講大學校園
2025-10-14紐約道場皈依典禮 新佛子發願以法為明燈
2025-10-14月光清涼照慧命 巴生新鎮佛光人團圓共聚
2025-10-14日落分會社區掃街 落實環保與心保
2025-10-14佛光山線上佛學院開學 百位學子雲端以法同行
2025-10-14瑞典Birka Scoutdistrikt大區童軍會議 相互交流啟發
2025-10-14雲林講堂幸福人生名家系列講座 師心與己心檢視自我
2025-10-14奧地利佛教會開放日 維也納佛光山響應
2025-10-14雪梨佛光人歡慶長者日 三代同堂樂融融
2025-10-14
相
關
消
息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佛教與生活.生活與修持8-5 2025-09-23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堂的生活與清規4-2 2025-09-03
《星雲大師全集》【經義】 佛法滿人間.應世無畏 2025-04-21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人生與社會.佛教的福壽觀4-4 2024-12-20
星雲大師圓寂周年紀念日追思典禮 全球僧信發心奉行人間佛教緬師恩 2024-02-24
【星雲大師全集18】佛法真義3.佛教常識107 2023-12-09
【星雲大師全集17】佛法真義2‧佛學思想73-日日是好日 2023-08-12
最深刻的思念 各道場和金門佛光人讚頌大師 2023-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