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08月14日 星期四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大師專區> 【星雲大師全集120】隨堂開示錄476

大師專區

字級

【星雲大師全集120】隨堂開示錄476

【作者: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 2021-08-12
青年勉勵17

佛門百事2-1

時間:1981年暑假.地點:佛光山東方佛教學院圓門

為佛學院師生開示

禮拜禮儀

「佛門百事」,是將叢林規矩、禮節濃縮而成百件。當然佛門僧團必須學習的事,何止百件?這些只不過是身為一個出家人,最起碼應具備的知識。

先從最平常的儀禮「禮拜」說起。一拜,用於頂禮長老、大德、法師,禮拜者雖說是頂禮三拜,但當長老大德說「一拜」、「問訊」或「不拜」,後學皆以服從為恭敬,照著去做。大德如未回答說一拜問訊等,禮拜者也可一拜。

三拜:一、拜佛時需三拜;二、受戒之後回常住禮師拜祖時三拜;三、朔望朝課頂禮方丈和尚時三拜;四、高壽祝賀時,或圓寂後祭禮時均可三拜。

九拜:傳法時,入法卷授記典禮時,法子拜師要叩九個頭。

拜人要在佛殿裡拜,除非特殊情況另當別論。路上、客廳、吃飯、剃頭、公共場所、會客時均不宜禮拜。若於路上遇見大德,先合掌為禮,然後可請大德到佛殿接受頂禮。

學佛者,若懂得規矩,到寺院時,要先向佛菩薩頂禮,然後才向大德頂禮。

拜佛,在拜墊上拜;拜人,彼此頂禮,在地上拜。拜完佛,後退或斜左右退,然後禮拜,表示平等法。

團體到某寺院拜訪,要事先通知,準時到達,抵達時先到客堂報到,然後向主事者頂禮,才算禮貌。

如何迎接大德

在大陸叢林,有諸山長老、大德來訪,乃平常之事,他們對彼此的見面禮節、規矩,都有一定的準則。

如何迎接大德,在佛門是件大事,來者是客,住眾如能接待有禮,應對得體,相信在賓客心裡一定會讚歎師承、家教之嚴謹。再說,長老大德多是住持一方、德高望重之士,能被他們誇稱「住眾懂規矩」,這在佛教界不僅是體面之事,在無形中也為常住掛起了金字招牌。如大陸的寶華山,就以持戒嚴謹而名噪於教界,成為當時出家人心目中的精神楷模。迎接大德的禮節:

(一)長老大德來時,見面應先合掌問好,不得隨地禮拜,應先將長老大德迎至客堂,稟告職事,告知大眾集合,全體搭衣持具到佛殿禮佛。

(二)大德來訪,而你是一方住持時,大眾先接駕,班首或班長(最大的職事)呼:「全體大眾一齊向上排班,為上某下某上人接駕,頂禮三拜。」大德回說「一拜」,大眾應遵照作禮一拜,接著起來問訊,不答阿彌陀佛。戒場才回答阿彌陀佛。如單獨一人時,可呼:「法師您來了,請到佛殿,我為法師接駕。」

其次是住持與賓客之間的呼班:

住持(主):「我為老法師(或某老上人)接駕。」接著一拜。

長老(客):「我向您禮座。」一拜。

住持、大眾師頂禮大德後,視佛殿空間而定,可對面站或向上排班,聆聽其開示。開示結束,班首呼:「全體大眾禮謝老和尚開示,頂禮三拜!」

佛殿的中間蒲團是住持大和尚的位子,住持在寺時,若晚輩大德來寺,住持可堅持請其在中間蒲團禮佛;若住持不在,當家師或知客師不可勉強請諸山大德在中間蒲團拜佛,此時可在:

(一)老班首位子(西單)

(二)維那師位子(東單)

(三)糾察師位子(東單)

另一點,如長老大德來寺掛單過夜,住眾應懂規矩,不得請其隨常住大眾上早晚殿,或告示他們上殿時間。不能以一般信徒視之。

進入佛殿的禮儀

僧團的日常作息,沒有一天不進佛殿的,舉凡早晚課誦、用齋或閒餘時的自行修持。一天進出好幾趟,也由於太頻繁之故,往往我們會流於疏忽。例如有時為了爭取時間,將殿堂當過道,穿梭而過,或是當作談話方便之處。在叢林裡,這是犯了大不敬的。

佛菩薩像雖是紙繪、銅鑄、石雕的,不是真佛身,但在真有信仰的佛子眼裡,他是栩栩如生,佇立於前的。再說,平常如果沒有培養無論何時何地看見佛菩薩像,即起恭敬禮拜心,反起我慢輕心,將是學佛一大障礙。佛經記載「佛法在恭敬中求」,正是如此也!

因此,希望大家能如法地遵照行事:

(一)不可以隨心所欲地進出佛殿,更不可以衣冠不整,不要將不必要的東西帶入,在叢林裡,甚至連課誦本都不准帶入。

(二)進入佛殿時,應以靠近門邊的腳先跨入,進入佛殿後應先禮佛。大眾禮佛,應求整齊一致,不要此起彼落。有空位應往前遞補,於前不得有空。

(三)進佛殿應操手前行,以表威儀。

(四)看到出家人,應互相合掌為禮。

(五)在佛殿裡唱誦時不可坐下,以示尊重。若借用佛殿為念佛堂、禪堂或是開示,此時可坐下。

(六)佛殿內不可大聲講話,不可嬉笑。但香燈師可以為信徒介紹功德。

(七)進入佛殿不可橫行、斜行,應靠右行或靠邊行。

(八)他人拜佛時,不可從其前經過。

(九)他人誦經時,也不可從案桌前經過。

(十)不可在殿內吃東西。

(十一)不可倚牆靠壁、吐痰。

(十二)不能打呵欠、咳嗽,不得已時要用袖子掩遮。

(十三)要供佛的香花果,不可以用鼻子去聞,蠟燭之光亦不可用嘴去吹熄,應用手去搧熄。

(十四)佛殿裡的水桶、毛巾、雞毛撢,不可與其他地方共用。打掃時,佛前的抹布要保持清潔,可以爬上佛桌枱面擦拭。

四威儀

戒律云:「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細行不出行住坐臥,皆有一定之模範。所謂行如風、坐如鐘、立如松、臥如弓,此四威儀最為注重。

四威儀中,首談「行」。走路還得教,我們並不是小孩,難道還不會走路嗎?話雖這麼說,但事實上,我們很多人都走得不如法,不具備出家人走路應有的威儀。

行如風

1.行走時,身體要平穩大方,抬頭挺胸,雙眼正視前方,不可左顧右盼,腦後要靠衣領,上身不動,收下顎,縮小腹,聽人講話也要如此,才顯得有精神。兩臂自然地搖擺,約在三十度左右,腳步輕穩,不拖泥帶水、無精打采,亦不奔跑,失去威儀。行如風,風是直吹,意即走路轉彎要直轉,走四方步。

2.要尊敬長輩、老戒師兄,樹立長幼有序的風範,見到長輩、學長要合掌作禮,若長輩迎面而來,則下輩要讓道,立正合掌,等候長輩經過才走。

3.出家人走路,原則上速度要慢,從容不迫。尤其出門在外走路時,不要東張西望,不管有多好看,多引人注目的事,也不能立足而觀;須乘車時,縱使時間不夠,亦不拔腿奔跑趕車,寧可乘坐下一班車,以保威儀;出外除衣衫齊整外,不能手夾包袱走路。

4.與大德師長同行,應行左後方約半步,距離一個肩膀的寬度,不可離太遠。大德若與我們談話時,要靠近,但不可平行。若有事須先離去,或上前開燈、關門,應先說明一聲,才可離去,不可奔跑。

行,所包含的範圍甚廣,其他如經行、跑香、繞佛等,與一般走路略有不同,現在只介紹平常走路的方法,如果有機會,他日細加介紹。

坐如鐘

坐椅子或沙發時,只可坐半座,上身挺直,衣下襬要蓋住腳尖,手放於膝蓋上。若時間久,則可靠背,但不可將腳前伸,顯出懈怠相。

如與大德同坐,大德說坐哪裡即坐哪裡,若叫你與他平坐,應禮貌遵行,不得違意。

大陸叢林,聽課、聽訓時可盤腿,使身體感覺輕安。

開會時,如遲到,可表抱歉,趕緊找個位子坐下。如有事須先退席,則不必去跟主席講或告別,以免驚動會場。(待續)
12345678第1 / 8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