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星雲大師全集119】隨堂開示錄609
2022-02-21
教育講習6
教育、創新、進步2-1
海內外徒眾講習會
時間:2013年8月29日.地點:佛光山雲居樓
這次講習會的主題訂了一個目標,以「教育、創新、進步」為我們探討的內容。
說到教育,不是教育人,也不只是學校的教育、社會的教育,而是「自我教育」,也就是佛陀所說的「自覺」。人要自我覺悟才有辦法,你自己不覺,自以為是,自以為很大、很能幹,自以為應該獲得、要受人尊敬,這恐怕是錯誤的。你要能自覺自己智慧不夠、慚愧心不夠、菩提心不夠、發心不夠、對佛教的熱忱不夠,自覺對人不夠好,自覺對經典不熟悉,唱誦、梵唄也不會……如果能經常感到自己不足,就會有學習的動力驅使自己往前走,所以佛陀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三覺圓滿的聖者。
今天的社會,教育已經不像教育,主要是由於沒有自覺。學校都是填鴨式的教育,要老師教、老師命令,甚至要棍棒打到你的手心,這不是教育;要能自動自發、自我教育,自覺我走路不威儀、講話不清楚、信心不夠、力量不足、自私、淺陋、嫉妒、卑鄙、無理、無明等,自己要有這樣的覺悟,能覺察到自己的毛病,才會有改進的能量,所以「自覺」對我們很重要。
向心內看 自覺教育
我自覺一天不能空過,自覺這一天對佛法僧三寶、常住沒有交代,自覺發心不正,自覺一天要看多少經書、一天要拜多少佛、一天要說多少好話、一天要做多少好事;自覺每天要寫一篇文章,每天想幾個世界上的賢人,把他們的名字都記起來,一天記一個,看看自己一年能不能記三百六十個賢能的人,見賢思齊,也會有進步。如果是別人叫你做,你會不高興,「你憑什麼命令我,我要你叫?」這是不對的。總之,沒有人要你做,你自己覺悟了,自己肯學習認錯,肯向上,才會有進步。
我常跟信徒們說,我童年出家時,老師不准我們看,如果東張西望,馬上一個耳光下來,「不准看!」不准看怎麼辦?久了以後,自己懂得不向外看,看自己的心。這下麻煩了,嫉妒、貪欲、自私,什麼醜陋的心都出來了,自己嚇了一大跳:「我還是人嗎?我這麼醜陋、這麼骯髒,有什麼資格條件立足在這個世界呢?一定要改!」這就是自覺。不是老師叫我不可以嫉妒、不可以懷疑……如果是這樣,我可能也不服氣。但自覺不一樣,是我自己發心要改變自己。我希望我們今後的教育,大家不要想如何教育別人、教育信徒,而是要教育自己,你把自己教育好,才能教育別人。
有了教育,還要創新。
我感覺佛教徒太守舊、太保守,經常有徒眾跟我說:「我們佛光山應該如何,我們過去怎麼樣……」四、五十年前還沒有佛光山,是我來以後才有佛光山,可以說,佛光山與我息息相關。可是徒眾這麼說,好像我錯了;當初有佛光山的時候你們還不知道在哪裡,怎麼現在動不動就教訓人?這是最落伍的。
創新改良 時時精進
我們要創新,比方,度人的方法不好?有什麼方法可以改進?站的位置不好,怎麼站會比較好?音色不好,該如何唱?大家都喜歡什麼東西?我們可以創新什麼給對方等等。
六十幾年前,我初到台灣,佛教界什麼都沒有,沒有初中以上畢業的人,沒有年輕的人,甚至「法師」這個名詞也沒有,那個時候都稱「呷菜人」,宜蘭的信徒都喊我「菜姑」:「菜姑啊!你在家啊?」後來我也有點不喜歡,就開玩笑說:「你怎麼叫我菜姑?我還要吃飯,你以後喊我『飯姑』好了。」
現在大家看到出家眾,都叫「法師」;甚至才剛出家,還沒受戒的也叫「法師」,這個稱呼已經很普遍了。後來有一些保守的人、老和尚,就主張不要叫「法師」,他們認為你也是法師,他也是法師,法師有那麼容易當的嗎?叫一個「師」就好了,「某某師」就很了不起了,稱什麼法師?
其實,「法師」的稱謂很好,提醒他要自尊自重,承擔「法師」的身分。你叫他一聲「法師」,他會想:「我是法師,我不是世俗人;我是法師,我不是無知的人;我是法師,我是講理明道的人。」過去佛教有一位很有名的李炳南老居士,見到出家人就拜,即使是年輕的沙彌,也會向他行大禮磕頭禮拜。你請他不要拜,他還是照樣拜,一生不改。他私下跟人說:「我拜他,是要讓他知道他是法師、出家人,我們這一拜是提升他,讓他自尊自重。」這就是教育,禮拜他,其實是教育他。(待續)
【延伸閱讀】
心如工廠
人有眼睛,自己看不到,不過摸得到;人有耳朵、有鼻子、有嘴巴、有身體,這自己也知道。可是人有心,自己知道嗎?心看不到、摸不到,但是心才是我們每個人自己的主人。眼睛沒有心,就視而不見;耳朵沒有心,就聽而不聞。沒有心,就是有眼耳鼻舌身,都沒有用啊!心是王,他可以運用眼耳鼻舌身,做各種的服務。
心,是我們的主宰,是我們的主人翁。如果你不認識心,你不知道心,甚至好壞都任由心來妄為,這是不對的。若以「心如工廠」來舉例,工廠內的產品,品質優良,自然就生意興隆。反之,工廠出產的產品,都是不良的貪、瞋、愚痴、邪見,經常排黑煙汙水,品質不好,當然就難以存在。所以要想了解我們的心,舉「心如工廠」這樣的譬喻,最容易讓人了解。
心的功能很多:心如國王、心如盜賊、心如閃電、心如猿猴、心如天地。我們的人生,是好人、壞人,是善人、惡人,是君子、小人,都是心的造作。因此,我們對於自己心的工廠,要好好來管理。
現在世間上都講究管理,有學校管理、工廠管理、社會管理、國家管理、圖書管理;那麼,你自己心的工廠,要怎樣管理呢?你可以用法治管理,你可以用慈悲管理,你可以用道德管理,你可以用誠信管理,你可以用平等管理,或者可以用一切都尊重來管理。你能有這許多管理的方便,還怕心不聽你的話嗎? ──摘自星雲大師《佛法真義》
教育、創新、進步2-1
海內外徒眾講習會
時間:2013年8月29日.地點:佛光山雲居樓
這次講習會的主題訂了一個目標,以「教育、創新、進步」為我們探討的內容。
說到教育,不是教育人,也不只是學校的教育、社會的教育,而是「自我教育」,也就是佛陀所說的「自覺」。人要自我覺悟才有辦法,你自己不覺,自以為是,自以為很大、很能幹,自以為應該獲得、要受人尊敬,這恐怕是錯誤的。你要能自覺自己智慧不夠、慚愧心不夠、菩提心不夠、發心不夠、對佛教的熱忱不夠,自覺對人不夠好,自覺對經典不熟悉,唱誦、梵唄也不會……如果能經常感到自己不足,就會有學習的動力驅使自己往前走,所以佛陀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三覺圓滿的聖者。
今天的社會,教育已經不像教育,主要是由於沒有自覺。學校都是填鴨式的教育,要老師教、老師命令,甚至要棍棒打到你的手心,這不是教育;要能自動自發、自我教育,自覺我走路不威儀、講話不清楚、信心不夠、力量不足、自私、淺陋、嫉妒、卑鄙、無理、無明等,自己要有這樣的覺悟,能覺察到自己的毛病,才會有改進的能量,所以「自覺」對我們很重要。
向心內看 自覺教育
我自覺一天不能空過,自覺這一天對佛法僧三寶、常住沒有交代,自覺發心不正,自覺一天要看多少經書、一天要拜多少佛、一天要說多少好話、一天要做多少好事;自覺每天要寫一篇文章,每天想幾個世界上的賢人,把他們的名字都記起來,一天記一個,看看自己一年能不能記三百六十個賢能的人,見賢思齊,也會有進步。如果是別人叫你做,你會不高興,「你憑什麼命令我,我要你叫?」這是不對的。總之,沒有人要你做,你自己覺悟了,自己肯學習認錯,肯向上,才會有進步。
我常跟信徒們說,我童年出家時,老師不准我們看,如果東張西望,馬上一個耳光下來,「不准看!」不准看怎麼辦?久了以後,自己懂得不向外看,看自己的心。這下麻煩了,嫉妒、貪欲、自私,什麼醜陋的心都出來了,自己嚇了一大跳:「我還是人嗎?我這麼醜陋、這麼骯髒,有什麼資格條件立足在這個世界呢?一定要改!」這就是自覺。不是老師叫我不可以嫉妒、不可以懷疑……如果是這樣,我可能也不服氣。但自覺不一樣,是我自己發心要改變自己。我希望我們今後的教育,大家不要想如何教育別人、教育信徒,而是要教育自己,你把自己教育好,才能教育別人。
有了教育,還要創新。
我感覺佛教徒太守舊、太保守,經常有徒眾跟我說:「我們佛光山應該如何,我們過去怎麼樣……」四、五十年前還沒有佛光山,是我來以後才有佛光山,可以說,佛光山與我息息相關。可是徒眾這麼說,好像我錯了;當初有佛光山的時候你們還不知道在哪裡,怎麼現在動不動就教訓人?這是最落伍的。
創新改良 時時精進
我們要創新,比方,度人的方法不好?有什麼方法可以改進?站的位置不好,怎麼站會比較好?音色不好,該如何唱?大家都喜歡什麼東西?我們可以創新什麼給對方等等。
六十幾年前,我初到台灣,佛教界什麼都沒有,沒有初中以上畢業的人,沒有年輕的人,甚至「法師」這個名詞也沒有,那個時候都稱「呷菜人」,宜蘭的信徒都喊我「菜姑」:「菜姑啊!你在家啊?」後來我也有點不喜歡,就開玩笑說:「你怎麼叫我菜姑?我還要吃飯,你以後喊我『飯姑』好了。」
現在大家看到出家眾,都叫「法師」;甚至才剛出家,還沒受戒的也叫「法師」,這個稱呼已經很普遍了。後來有一些保守的人、老和尚,就主張不要叫「法師」,他們認為你也是法師,他也是法師,法師有那麼容易當的嗎?叫一個「師」就好了,「某某師」就很了不起了,稱什麼法師?
其實,「法師」的稱謂很好,提醒他要自尊自重,承擔「法師」的身分。你叫他一聲「法師」,他會想:「我是法師,我不是世俗人;我是法師,我不是無知的人;我是法師,我是講理明道的人。」過去佛教有一位很有名的李炳南老居士,見到出家人就拜,即使是年輕的沙彌,也會向他行大禮磕頭禮拜。你請他不要拜,他還是照樣拜,一生不改。他私下跟人說:「我拜他,是要讓他知道他是法師、出家人,我們這一拜是提升他,讓他自尊自重。」這就是教育,禮拜他,其實是教育他。(待續)
【延伸閱讀】
心如工廠
人有眼睛,自己看不到,不過摸得到;人有耳朵、有鼻子、有嘴巴、有身體,這自己也知道。可是人有心,自己知道嗎?心看不到、摸不到,但是心才是我們每個人自己的主人。眼睛沒有心,就視而不見;耳朵沒有心,就聽而不聞。沒有心,就是有眼耳鼻舌身,都沒有用啊!心是王,他可以運用眼耳鼻舌身,做各種的服務。
心,是我們的主宰,是我們的主人翁。如果你不認識心,你不知道心,甚至好壞都任由心來妄為,這是不對的。若以「心如工廠」來舉例,工廠內的產品,品質優良,自然就生意興隆。反之,工廠出產的產品,都是不良的貪、瞋、愚痴、邪見,經常排黑煙汙水,品質不好,當然就難以存在。所以要想了解我們的心,舉「心如工廠」這樣的譬喻,最容易讓人了解。
心的功能很多:心如國王、心如盜賊、心如閃電、心如猿猴、心如天地。我們的人生,是好人、壞人,是善人、惡人,是君子、小人,都是心的造作。因此,我們對於自己心的工廠,要好好來管理。
現在世間上都講究管理,有學校管理、工廠管理、社會管理、國家管理、圖書管理;那麼,你自己心的工廠,要怎樣管理呢?你可以用法治管理,你可以用慈悲管理,你可以用道德管理,你可以用誠信管理,你可以用平等管理,或者可以用一切都尊重來管理。你能有這許多管理的方便,還怕心不聽你的話嗎? ──摘自星雲大師《佛法真義》
最新消息
普中菁英盃越級挑戰高中組 展現初生之犢氣魄
2025-08-16佛光緣美術館東禪館「澡雪洗心」展 陳漫之藝術創作分享會
2025-08-16新營講堂 災後溫馨送關懷
2025-08-16佛光大學114學年度新生入學說明會登場 新生與家長齊聚校園
2025-08-16領袖的起點 從三好四給打造優秀學長
2025-08-16跨國青年走讀旗美九區 體驗公益與文化交融
2025-08-16東禪寺花燈製作研習營 馬來亞大學領會文化內涵
2025-08-16佛光法水寺學員來台參學 開啟心靈之旅
2025-08-162025年非洲佛學會考 佛光人考出智慧與信念
2025-08-16東禪行佛分會孝道月修持 抄經靜心報父母恩
2025-08-16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