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第四屆人間佛教座談會第三場A場,從社會、本土化、語言等面向探討人間佛教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人間社記者林靖敏攝
圖說: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第四屆人間佛教座談會」第三場,12月17日在佛光山舉行,A場由東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董群、佛光大學佛教學系教授闞正宗主持,發表人為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授李向平、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教授陳劍鍠、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姚彬彬。 人間社記者林靖敏攝
圖說:鬫正宗教授。 人間社記者林靖敏攝
圖說: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姚彬彬教授。 人間社記者林靖敏攝
圖說: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陳劍鍠教授。 人間社記者林靖敏攝
圖說: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李向平教授。 人間社記者林靖敏攝
圖說:董群教授。 人間社記者林靖敏攝人間佛教座談會 探討過去、現在與未來
2016-12-18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第四屆人間佛教座談會」第三場,12月17日在佛光山舉行,A場由東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董群、佛光大學佛教學系教授闞正宗主持,發表人為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授李向平、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教授陳劍鍠、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姚彬彬。3位學者從社會、本土化、語源等面向探討人間佛教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李向平以〈「佛教社會」與「德化政治」——以星雲大師的佛教社會思想為中心〉為題, 探討人間佛教與社會的關係。他認為「人間」一詞是抽象的,需和社會連接起來才有意義。人間佛教若是缺席於社會,便無法推動,必須在社會中建設宗教,在社會中淨化人心。從「佛教社會」的概念、理論、實踐談到「德化政治」,並進一步指出,僧團便是一種社會。然而人間佛教務必走出寺院,而「三好」、「四給」理念要被普遍認同,在社會中得到共識,人間佛教才能穩固紥根。他認為人間佛教應該運用社團、社區、社群等方式,在社會中建立教法、教理,而不是在出世或入世方面作討論。
陳劍鍠關心「本土化」問題,以〈佛教在全球化布教的「本土化」問題〉為題,探討「佛教文化與教育對布教的重要性」、在全球化開展本土化的布教模式等課題。認為一種陌生文化進入本土時,往往要經過進入、碰撞、適應、融合四個階段。而布教以人才與教材最為重要。在本土化的同時,不是只單方面供應對方需求,而是要將佛門的核心教義,如五戒十善、八正道、四弘誓願、六波羅蜜、因緣果報、慈悲等理念傳播出去,用平等觀和當地信仰雙向互動,相互影響。
此次座談會最年輕的學者姚彬彬,第一次來到佛光山,感受十分殊勝。他以〈「人間佛教」之語源問題與現代詮釋——並以星雲大師《佛光教科書》為視角〉為題,分析太虛大師與星雲大師提出人間佛教,因時代背景的差異,而有「救世」與「救心」的不同重點,但是本質上並無差別。太虛大師雖然曾提出「人生佛教」與「人間佛教」兩種不同的語詞,在內容上並無差異。
姚彬彬指出,星雲大師視域宏遠,提倡佛教就是人間佛教,將傳統禪宗與人間佛教結合為「人間生活禪」,並以佛教人間化、教派統一化、教理科學化、度眾國際化等「四化」,建構人間佛教深刻謹嚴而又具有充分可行性的思想體系。佛光山推展的人間佛教已經獲得國際的肯定與重視。他預見:在星雲大師等前輩的人格力量感召與思想學問引領下,「21世紀將為人間佛教發揚時期」。
李向平以〈「佛教社會」與「德化政治」——以星雲大師的佛教社會思想為中心〉為題, 探討人間佛教與社會的關係。他認為「人間」一詞是抽象的,需和社會連接起來才有意義。人間佛教若是缺席於社會,便無法推動,必須在社會中建設宗教,在社會中淨化人心。從「佛教社會」的概念、理論、實踐談到「德化政治」,並進一步指出,僧團便是一種社會。然而人間佛教務必走出寺院,而「三好」、「四給」理念要被普遍認同,在社會中得到共識,人間佛教才能穩固紥根。他認為人間佛教應該運用社團、社區、社群等方式,在社會中建立教法、教理,而不是在出世或入世方面作討論。
陳劍鍠關心「本土化」問題,以〈佛教在全球化布教的「本土化」問題〉為題,探討「佛教文化與教育對布教的重要性」、在全球化開展本土化的布教模式等課題。認為一種陌生文化進入本土時,往往要經過進入、碰撞、適應、融合四個階段。而布教以人才與教材最為重要。在本土化的同時,不是只單方面供應對方需求,而是要將佛門的核心教義,如五戒十善、八正道、四弘誓願、六波羅蜜、因緣果報、慈悲等理念傳播出去,用平等觀和當地信仰雙向互動,相互影響。
此次座談會最年輕的學者姚彬彬,第一次來到佛光山,感受十分殊勝。他以〈「人間佛教」之語源問題與現代詮釋——並以星雲大師《佛光教科書》為視角〉為題,分析太虛大師與星雲大師提出人間佛教,因時代背景的差異,而有「救世」與「救心」的不同重點,但是本質上並無差別。太虛大師雖然曾提出「人生佛教」與「人間佛教」兩種不同的語詞,在內容上並無差異。
姚彬彬指出,星雲大師視域宏遠,提倡佛教就是人間佛教,將傳統禪宗與人間佛教結合為「人間生活禪」,並以佛教人間化、教派統一化、教理科學化、度眾國際化等「四化」,建構人間佛教深刻謹嚴而又具有充分可行性的思想體系。佛光山推展的人間佛教已經獲得國際的肯定與重視。他預見:在星雲大師等前輩的人格力量感召與思想學問引領下,「21世紀將為人間佛教發揚時期」。
最新消息
大學校長論壇締約創新高 58校攜手共創教育新願景
2025-11-06佛光山大學校長論 探討AI的應用與反思
2025-11-06杜克大學師生參訪北卡佛光山 體驗佛教文化與禪意生活
2025-11-06我要做觀音 多倫多佛光兒童學習慈悲信仰
2025-11-06人間佛教聯合總會 推動人間佛教國際化
2025-11-06曼城佛光山重陽敬老傳溫情 善童親手製作鏈珠送長者
2025-11-06中華大學生命教育 舉辦禪繞畫體驗課程
2025-11-06佛光新加坡青年書院第15期結業 帶心學習深入佛法
2025-11-06心定和尚勉勵沙彌 行三好修四成就
2025-11-06佛大海外實習生與多倫多佛光山交流 以科技與創意深化國際交流
2025-11-06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