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修行中如何解脫自在
2016-07-21
現今的社會大家都很忙碌,自己如何規劃修行時間,才能融入成為自己的思想觀念。星雲大師曾開示:所謂入世「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
學佛修行要了知,人活在世間就一定會經歷生老病死,生的痛苦,我們現世的母親已經為我們承受了,而老病死就得自己承受了。譬如:求不得的苦,愛一個人,但他不一定會愛你,想要一個東西,但是卻不屬於你,也未必買得起,而投資股票買了他,它就猛跌,賣了它,它就狂漲,總是事與願違。工作不順利,或者失去了工作,失去房子,三餐不繼,人生不如意的事,大概十之八九,痛不痛苦,很痛苦,所以在八苦中求不得苦也是教我們如何放下我執才能解脫。
如何解脫:就是學習放下,放下即是解脫自在的法門,二千五百年前佛陀看到了人世間生老病死的痛苦,為了尋求解脫之道,捨棄了王位、財富、王妃等一切世俗名利,而出家修行,認真精研各種不同的修行法門,苦修了六年,但卻無法達到最高的修行境界,也沒有悟得解決生老病死的方法,於是,佛陀放棄苦行,走出森林,來到菩提樹下,停止一切思維,只是靜靜地坐著,因為這樣的思維,佛陀的身心才全然放下,達到無我的狀態,漸漸進入寧靜空無,然而日子一天一天過去,終於到了第四十九天,天將亮時,豁然開朗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德相。」覺悟到修行要萬緣放下,修行的方法也要放下,才能夠大開悟,成為大智慧的覺者,所以要解脫,一個很重要的法門,就是要「放下」。那麼如何放下,就要學會心境的轉變,不要總是貪求那些得不到的,自己沒有的事物,而是要感恩自己所擁有的,六祖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放下執著,心胸會大開,所有煩惱皆起源於「執著」,破除了心中所有的執著,就能自在解脫。
所謂出世的思想觀念,簡略說就是信、願、行三資糧。
第一是「信」,所謂「佛法大海,唯信能入」,佛教談來談去最重要就是信了,這個信如果沒有辦法真正建立,那麼根本無法在這一生解脫成佛,連去除煩惱都很難。
第二是「願」,我們有很多種願,唯有大願「誓證佛果」才稱之為真正的本願。
第三是「行」,光有願沒有行是不可能成就的,行最重要修行就是要實踐,如何破除執著,就是要了悟世間一切人事物的本質是變動無常、是苦、是空,如《金剛經》所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所以還執著甚麼呢?所謂「萬般帶不去,只有業隨身。」因此最好的解脫之道,就是修道,星雲大師在佛光菜根譚中提到:任難任之事,要有力而無氣;處難處之人,要有知而無言;行難行之道,要有信而無懼;忍難忍之苦,要有容而無怨。
所以無論出家與在家,修行過程要學習,凡事不要斤斤計較,過於計較,不會快樂;凡事也要站在別人的角度,為他人著想,這個就是慈悲為懷,心中無恨,腦中無憂,多付出,少期待,俗語說「助人為樂、知足常樂、為善最樂」,那麼快樂就會常在。修行者也要感謝給我們逆境的人,因為他們讓我們成長,能學會寬恕,必能放得下,放下才能得到真正愉快與自在,雖然我們不能改變周遭的世界,但我們能用慈悲心和智慧來改變自己。
修持六度萬行,布施度貪慳,持戒度淫邪,忍辱度嗔恚,禪定度散亂,智慧度愚痴,精進度懈怠,可以幫我們達到解脫自在。如果還執迷不悟,就像秦始皇統一六國,功業不可一世,但他的墓是荒塚一堆,被雜草淹没,在生時何等尊貴?感慨不感慨?南柯一夢該醒了!要解脫自在,請放下吧!
學佛修行要了知,人活在世間就一定會經歷生老病死,生的痛苦,我們現世的母親已經為我們承受了,而老病死就得自己承受了。譬如:求不得的苦,愛一個人,但他不一定會愛你,想要一個東西,但是卻不屬於你,也未必買得起,而投資股票買了他,它就猛跌,賣了它,它就狂漲,總是事與願違。工作不順利,或者失去了工作,失去房子,三餐不繼,人生不如意的事,大概十之八九,痛不痛苦,很痛苦,所以在八苦中求不得苦也是教我們如何放下我執才能解脫。
如何解脫:就是學習放下,放下即是解脫自在的法門,二千五百年前佛陀看到了人世間生老病死的痛苦,為了尋求解脫之道,捨棄了王位、財富、王妃等一切世俗名利,而出家修行,認真精研各種不同的修行法門,苦修了六年,但卻無法達到最高的修行境界,也沒有悟得解決生老病死的方法,於是,佛陀放棄苦行,走出森林,來到菩提樹下,停止一切思維,只是靜靜地坐著,因為這樣的思維,佛陀的身心才全然放下,達到無我的狀態,漸漸進入寧靜空無,然而日子一天一天過去,終於到了第四十九天,天將亮時,豁然開朗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德相。」覺悟到修行要萬緣放下,修行的方法也要放下,才能夠大開悟,成為大智慧的覺者,所以要解脫,一個很重要的法門,就是要「放下」。那麼如何放下,就要學會心境的轉變,不要總是貪求那些得不到的,自己沒有的事物,而是要感恩自己所擁有的,六祖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放下執著,心胸會大開,所有煩惱皆起源於「執著」,破除了心中所有的執著,就能自在解脫。
所謂出世的思想觀念,簡略說就是信、願、行三資糧。
第一是「信」,所謂「佛法大海,唯信能入」,佛教談來談去最重要就是信了,這個信如果沒有辦法真正建立,那麼根本無法在這一生解脫成佛,連去除煩惱都很難。
第二是「願」,我們有很多種願,唯有大願「誓證佛果」才稱之為真正的本願。
第三是「行」,光有願沒有行是不可能成就的,行最重要修行就是要實踐,如何破除執著,就是要了悟世間一切人事物的本質是變動無常、是苦、是空,如《金剛經》所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所以還執著甚麼呢?所謂「萬般帶不去,只有業隨身。」因此最好的解脫之道,就是修道,星雲大師在佛光菜根譚中提到:任難任之事,要有力而無氣;處難處之人,要有知而無言;行難行之道,要有信而無懼;忍難忍之苦,要有容而無怨。
所以無論出家與在家,修行過程要學習,凡事不要斤斤計較,過於計較,不會快樂;凡事也要站在別人的角度,為他人著想,這個就是慈悲為懷,心中無恨,腦中無憂,多付出,少期待,俗語說「助人為樂、知足常樂、為善最樂」,那麼快樂就會常在。修行者也要感謝給我們逆境的人,因為他們讓我們成長,能學會寬恕,必能放得下,放下才能得到真正愉快與自在,雖然我們不能改變周遭的世界,但我們能用慈悲心和智慧來改變自己。
修持六度萬行,布施度貪慳,持戒度淫邪,忍辱度嗔恚,禪定度散亂,智慧度愚痴,精進度懈怠,可以幫我們達到解脫自在。如果還執迷不悟,就像秦始皇統一六國,功業不可一世,但他的墓是荒塚一堆,被雜草淹没,在生時何等尊貴?感慨不感慨?南柯一夢該醒了!要解脫自在,請放下吧!
最新消息
佛光人清淤善後 光復鄉現「最美的大理石」
2025-09-26台北市報業公會參訪佛館 處處皆是難得經驗
2025-09-26國際佛光會持續關懷花蓮災情 佛光人齊心清理家園
2025-09-26加拿大社區大學教職團隊 參訪愛民頓講堂文化交流
2025-09-26加州淨灘日 舊金山佛光人集體創作打造淨土
2025-09-26謝師有禮 南華大學文學系創意逗趣表心意
2025-09-26天盛國小校園講座 從服務看未來與希望
2025-09-26《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佛教與生活.生活與修持8-8
2025-09-26夫妻受困車上2小時 念大悲咒沒被水沖走
2025-09-25風雨中的光 佛光分會長展現菩薩心
2025-09-25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