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2025菲人間佛教閲讀研討會 吸引愛書人共讀共學
2025-08-11
「2025人間佛教閲讀研討會」8月10日在菲律賓佛光山萬年寺舉行,探討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著作《星雲大師全集——人間佛教當代問題探討生死關懷》,由人間佛教讀書會輔導法師滿穆法師與覺謙法師進行導讀。250餘位文教界的朋友和愛書人齊聚一堂,期許讀好書,做一流人。
萬年寺監院覺林法師引言指出,大家對生死普遍感到未知與恐懼,但星雲大師透過慈悲與社會關懷,幫助大眾建立正確的生死觀,讓人安心活著、自在離世,並充滿光明與希望。
覺謙法師導讀佛教對「身心疾病」、「修行問題」、「喪葬習俗」、「民間信仰」的看法。大師強調,對待身心疾病應建立正確觀念,即使生病也要與病為友;人間佛教無宗派,根據眾生需求而設,修行重要,但修心更為關鍵;生死有必然性,應以正確態度面對。若家有喪事,應避免殺生祭拜及鋪張浪費;佛教是一個理智的宗教,信仰需符合真理。
滿穆法師導讀佛教對「素食問題」、「安樂死」、「臨終關懷」、「宇宙人生」的看法。學佛不一定要吃素,但素食更能培養慈悲心,保持心靈清淨;安樂死是提早結束病患痛苦,讓其安然離世,並重視臨終關懷,維護病人的尊嚴;世間無常,人生處處充滿轉機。
主題論壇由檀講師葉錦櫻主持,邀請佛光山菲律賓教區總住持永光法師、人間佛教讀書會總部執行長覺培法師、萬年寺住持妙淨法師、檀講師李雄才擔任與談人。
永光法師表示,身體有病不可怕,心病才難治。應以佛法治療心病,讓身心健康。雖然每人都會死亡,但佛教強調臨終關懷,讓病患安心、心靈平靜、為亡者修福。慈悲與關懷是生死關懷的根本,活著時要把握機會,把佛法應用於生活,讓心中充滿光明。
覺培法師則對安樂死有不同看法,認為安樂死強制結束生命,應順其自然,像花開花落一般。對民間信仰,他認為民間信仰雖有其價值,但在深層煩惱與業力上與佛教有差異。民間信仰多依賴儀式請神解決問題,而佛教強調內在修行,通過誦經、懺悔來轉化業力,最終目的是快樂與解脫。
妙淨法師談及對宇宙人生的看法,表示人間佛教讓佛法與世間生活緊密結合,大師教導我們要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理,了解生命的價值與方向。佛法應落實於生活中,重視智慧與實踐,這是修行的關鍵,並提到教育是修行的一部分,三好校園與光明大學是大家的共同成就。
李雄才認為吃素是一種修行方法,不是強迫,而是培養慈悲心。吃素可以保持內心清淨,但佛教強調的是「清淨、慈悲、感恩的心」,每天懷著感恩心吃飯,才是真正的「佛心」。對於喪葬,李雄才強調,應讓亡者保持正念,莊嚴清淨,這樣亡者才會得到功德。他認為人生的意義在於「結緣、奉獻、服務」。
論壇在熱烈的回饋中圓滿結束,16位讀書會帶領人接受授證,萬年合唱團獻上兩首人間音緣,與大眾結緣。
這次研討會探討了佛教如何幫助人們在生死問題上建立正確的態度,讓大家能夠平和、慈悲地面對生命的無常。
萬年寺監院覺林法師引言指出,大家對生死普遍感到未知與恐懼,但星雲大師透過慈悲與社會關懷,幫助大眾建立正確的生死觀,讓人安心活著、自在離世,並充滿光明與希望。
覺謙法師導讀佛教對「身心疾病」、「修行問題」、「喪葬習俗」、「民間信仰」的看法。大師強調,對待身心疾病應建立正確觀念,即使生病也要與病為友;人間佛教無宗派,根據眾生需求而設,修行重要,但修心更為關鍵;生死有必然性,應以正確態度面對。若家有喪事,應避免殺生祭拜及鋪張浪費;佛教是一個理智的宗教,信仰需符合真理。
滿穆法師導讀佛教對「素食問題」、「安樂死」、「臨終關懷」、「宇宙人生」的看法。學佛不一定要吃素,但素食更能培養慈悲心,保持心靈清淨;安樂死是提早結束病患痛苦,讓其安然離世,並重視臨終關懷,維護病人的尊嚴;世間無常,人生處處充滿轉機。
主題論壇由檀講師葉錦櫻主持,邀請佛光山菲律賓教區總住持永光法師、人間佛教讀書會總部執行長覺培法師、萬年寺住持妙淨法師、檀講師李雄才擔任與談人。
永光法師表示,身體有病不可怕,心病才難治。應以佛法治療心病,讓身心健康。雖然每人都會死亡,但佛教強調臨終關懷,讓病患安心、心靈平靜、為亡者修福。慈悲與關懷是生死關懷的根本,活著時要把握機會,把佛法應用於生活,讓心中充滿光明。
覺培法師則對安樂死有不同看法,認為安樂死強制結束生命,應順其自然,像花開花落一般。對民間信仰,他認為民間信仰雖有其價值,但在深層煩惱與業力上與佛教有差異。民間信仰多依賴儀式請神解決問題,而佛教強調內在修行,通過誦經、懺悔來轉化業力,最終目的是快樂與解脫。
妙淨法師談及對宇宙人生的看法,表示人間佛教讓佛法與世間生活緊密結合,大師教導我們要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理,了解生命的價值與方向。佛法應落實於生活中,重視智慧與實踐,這是修行的關鍵,並提到教育是修行的一部分,三好校園與光明大學是大家的共同成就。
李雄才認為吃素是一種修行方法,不是強迫,而是培養慈悲心。吃素可以保持內心清淨,但佛教強調的是「清淨、慈悲、感恩的心」,每天懷著感恩心吃飯,才是真正的「佛心」。對於喪葬,李雄才強調,應讓亡者保持正念,莊嚴清淨,這樣亡者才會得到功德。他認為人生的意義在於「結緣、奉獻、服務」。
論壇在熱烈的回饋中圓滿結束,16位讀書會帶領人接受授證,萬年合唱團獻上兩首人間音緣,與大眾結緣。
這次研討會探討了佛教如何幫助人們在生死問題上建立正確的態度,讓大家能夠平和、慈悲地面對生命的無常。
最新消息
波士頓中國城慶中秋 佛光人推廣三好四給精神
2025-08-13靈知學會參訪北雪梨佛光緣 學習三好運動
2025-08-13慧慈寺信眾跟著大師辦教育 分享歡喜布施的喜悅
2025-08-13《獻給旅行者365日》贈花蓮捷絲旅 安頓旅人身心
2025-08-1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情說愛4-2
2025-08-13北區知賓培訓 以佛法慈悲與智慧廣度有緣人
2025-08-12西來大學市集美食、藝文兼備 社區溫馨交流
2025-08-12台北道場香積團十四周年慶 五十道創意素齋喜團圓
2025-08-12印尼蘇北協會第五分會三好動漫繪畫比賽 宣揚三好四給理念
2025-08-12小小演員大智慧 「兒童佛法故事劇場」南屏別院歡樂開演
2025-08-12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