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主題演說由滿謙法師深入闡述人間佛教的根本精神與實踐要義。 人間社記者金毅攝
圖說:主題演說由滿謙法師深入闡述人間佛教的根本精神與實踐要義。 人間社記者金毅攝 圖說:大眾認真聆聽,時時報以掌聲。 人間社記者金毅攝
圖說:大眾認真聆聽,時時報以掌聲。 人間社記者金毅攝 圖說:與會大眾祈願大會圓滿順利。 人間社記者金毅攝
圖說:與會大眾祈願大會圓滿順利。 人間社記者金毅攝 圖說:歐洲聯誼會在莊嚴的早課中開啟。 人間社記者金毅攝
圖說:歐洲聯誼會在莊嚴的早課中開啟。 人間社記者金毅攝歐洲聯誼會主題演說 滿謙法師引領大眾發揮生命光熱
2025-06-24
                        葡萄牙里斯本Eurostars Universal Lisboa會議廳,6月21日清晨座無虛席,來自歐洲各道場近400位佛光會員齊聚一堂,參與國際佛光會2025年歐洲聯誼會重點活動「主題演說」。此次主題為「人間與實踐–發揮生命的光與熱」,由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歐洲區副秘書長滿謙法師主講,以人生的思考我是誰、我在眾中,眾中有我;人間與實踐,發揮光熱;人間佛教菩薩行、總結菩薩道即解脫道等5個大綱,深入闡述人間佛教的根本精神與實踐要義。
「我是誰?我為何在這裡?我要如何活著?」滿謙法師從三個根本問題指出,佛教的「無我觀」揭示個體不具固定實體,是因緣聚合之假相,人生並非孤立存在,而是無數因緣的交織。「我們之所以存在,是因為父母、師友、社會的無數成就,我們的責任是將這份恩德轉化為利他的行動。」
滿謙法師引用《大智度論》中「二鬼爭屍」的譬喻,提出正視生命無常與無我的重要性,鼓勵大眾以菩薩精神回應人生挑戰。
第二部分「我在眾中,眾中有我」,滿謙法師強調個體與大眾間密不可分的關係,佛陀創建僧團並推動「六和敬」,正是團體修行的典範。人無法離群獨立生存,生活須仰賴士農工商,成長更仰賴教導與陪伴。「不可離眾」是修行的根基。
舉「姨母做衣供僧」的故事與「單木難成林,眾柴方能燃大火」的譬喻,強調團結合作與結緣的重要,並鼓勵佛光人在生活中與眾生和諧共處,尊重、包容與服務。
接著,滿謙法師轉入「人間與實踐」的主題,詳細說明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創辦佛光會的初衷與核心「行佛」。佛教修行不僅限於經文或儀軌,而是要將佛法活用於現實人生之中。援引《華嚴經》卷46,強調「行佛」是佛陀本懷,更是人間佛教實踐的根本路徑。
「我是佛」這句話,並非狂妄之語,而是對自我佛性的承擔與覺醒。他強調,人人皆有佛性,只要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就能在世間證得解脫。分享瑞典佛光人麥秀雲於佛學會考中取得滿分的事例,說明只要精進學習與實踐,人人都能走上菩薩之道。
演講中,滿謙法師多次回到「日常生活即是修行」的觀點。分享於佛光山廚房煮飯、管理時間的經驗,體悟在鍋碗瓢盆中修行最是紮實,一切零碎的時間都能成就功德。
此外,他提及一個關於蘋果的實驗:一堆蘋果放置100天後,大多數蘋果皆腐敗,唯獨被貼上「阿彌陀佛」的蘋果仍鮮亮如初,象徵佛號所蘊含的能量與心念力量。生命能量即是真如佛性,只要心淨,處處皆淨土。
滿謙法師總結,人間佛教以「體相用一體」的智慧擁抱生命,將修行與生活結合,實現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的圓融境界。引用佛光會四句偈,闡明慈悲、喜捨與歡喜心是修行的要訣。「當我們把菩薩行落實於家庭、社會與世界,就是在為人間留下信仰、慈悲與光明。」
滿謙法師深入淺出的開示,獲得現場熱烈掌聲。許多與會者表示,此次演講不僅引導他們重新認識「佛在我心中」的意涵,也為個人修持與弘法願行注入了堅定力量。透過此次歐洲聯誼會的交流與開示,佛光人的信念更加堅實,共同立願在全球推廣人間佛教,以信仰之光、慈悲之熱,溫暖世間。
                    
                    
                    
                「我是誰?我為何在這裡?我要如何活著?」滿謙法師從三個根本問題指出,佛教的「無我觀」揭示個體不具固定實體,是因緣聚合之假相,人生並非孤立存在,而是無數因緣的交織。「我們之所以存在,是因為父母、師友、社會的無數成就,我們的責任是將這份恩德轉化為利他的行動。」
滿謙法師引用《大智度論》中「二鬼爭屍」的譬喻,提出正視生命無常與無我的重要性,鼓勵大眾以菩薩精神回應人生挑戰。
第二部分「我在眾中,眾中有我」,滿謙法師強調個體與大眾間密不可分的關係,佛陀創建僧團並推動「六和敬」,正是團體修行的典範。人無法離群獨立生存,生活須仰賴士農工商,成長更仰賴教導與陪伴。「不可離眾」是修行的根基。
舉「姨母做衣供僧」的故事與「單木難成林,眾柴方能燃大火」的譬喻,強調團結合作與結緣的重要,並鼓勵佛光人在生活中與眾生和諧共處,尊重、包容與服務。
接著,滿謙法師轉入「人間與實踐」的主題,詳細說明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創辦佛光會的初衷與核心「行佛」。佛教修行不僅限於經文或儀軌,而是要將佛法活用於現實人生之中。援引《華嚴經》卷46,強調「行佛」是佛陀本懷,更是人間佛教實踐的根本路徑。
「我是佛」這句話,並非狂妄之語,而是對自我佛性的承擔與覺醒。他強調,人人皆有佛性,只要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就能在世間證得解脫。分享瑞典佛光人麥秀雲於佛學會考中取得滿分的事例,說明只要精進學習與實踐,人人都能走上菩薩之道。
演講中,滿謙法師多次回到「日常生活即是修行」的觀點。分享於佛光山廚房煮飯、管理時間的經驗,體悟在鍋碗瓢盆中修行最是紮實,一切零碎的時間都能成就功德。
此外,他提及一個關於蘋果的實驗:一堆蘋果放置100天後,大多數蘋果皆腐敗,唯獨被貼上「阿彌陀佛」的蘋果仍鮮亮如初,象徵佛號所蘊含的能量與心念力量。生命能量即是真如佛性,只要心淨,處處皆淨土。
滿謙法師總結,人間佛教以「體相用一體」的智慧擁抱生命,將修行與生活結合,實現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的圓融境界。引用佛光會四句偈,闡明慈悲、喜捨與歡喜心是修行的要訣。「當我們把菩薩行落實於家庭、社會與世界,就是在為人間留下信仰、慈悲與光明。」
滿謙法師深入淺出的開示,獲得現場熱烈掌聲。許多與會者表示,此次演講不僅引導他們重新認識「佛在我心中」的意涵,也為個人修持與弘法願行注入了堅定力量。透過此次歐洲聯誼會的交流與開示,佛光人的信念更加堅實,共同立願在全球推廣人間佛教,以信仰之光、慈悲之熱,溫暖世間。
                        最新消息
                    
                    - 大明社區大學公民素養周 情緒教育學習說出心聲不傷人2025-10-31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南華大學獲金心獎肯定2025-10-31
- 普賢寺「線琇造藝」楊琇文個展 文心妙造見禪機2025-10-31
- 金剛寺雲筑苑 徐林知行米畫特展開幕2025-10-31
- 指南里首場幸福生活講座 預防失智享受優質人生2025-10-31
- 生活與信仰共融 正信是人生的導航軌道2025-10-31
- VegRun全球復蔬公益路跑 運動蔬食愛地球2025-10-31
- 丹佛三所學校Fall Feast秋季嘉年華 佛光山應邀共襄盛舉2025-10-31
- 紐約佛光人訪島上生態藝術展 倡議藝術教育2025-10-31
- 國際佛光會科州協會喜同堂 丹佛市政府南瓜園秋日樂悠悠2025-10-31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