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楊照稱司馬遷為「我的朋友」,帶領聽眾從〈報任安書〉了解司馬遷的史學家性格。 人間社記者張茗芸攝
圖說:佛光山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右)致贈講座紀念照片給講師楊照(左)。 人間社記者張茗芸攝
圖說:聽眾透過楊照的講座,重新認識司馬遷。 人間社記者吳雨彤攝
圖說:聽眾認真做聽講筆記。 人間社記者卜趙洲攝
圖說:楊照從〈報任安書〉談司馬遷。 人間社記者卜趙洲攝惠中寺未來與希望講座 楊照談司馬遷史家的堅持
2024-06-17
邁入第10年的惠中寺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6月15日邀請知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歷史學家楊照開講,楊照以「我的朋友司馬遷」為題,從〈報任安書〉談西漢司馬遷忍辱偷生,為後世留下偉大的著作《史記》,呼應今年講座「古今」主題,現場及線上同步聆聽逾千人,總觸及人數逾5400人。
楊照對司馬遷研究得十分透徹,稱司馬遷為「我的朋友」,楊照表示,對朋友的定義是對其人知之甚深,甚至知道關鍵時刻他會做什麼決定,做什麼事。與現今臉書、IG、LINE群組上朋友的概念截然不同。講座中,和聽眾分享班固《漢書》中〈司馬遷傳〉裡重要內容〈報任安書〉。
〈報任安書〉又稱〈報任少卿書〉,任安,字少卿,當時作為北軍使者護軍,得到戾太子劉據發兵的命令,卻選擇按兵未動,導致太子兵敗被殺。漢武帝以「心懷奸詐,有不忠之心」下令論罪誅殺,於是寫書信向好友太史令司馬遷求救,請他幫忙在漢武帝面前說情。
然而時過兩年,司馬遷才回信。楊照表示,以現今的情境,可以想成回覆朋友2年前傳來的LINE訊息。司馬遷在信中以激憤的心情,陳述自己的不幸遭遇,抒發為了著作《史記》而不得不忍辱苟且偷生的痛苦心情。信中先為遲覆表示歉意,而後說明因受宮刑,已不屬士大夫之列,位卑言輕。最後道出極端受辱卻不自殺之因,是為了完成《史記》。
楊照談及,李廣的孫子李陵帶兵攻打匈奴折損五千士兵,不但戰敗還向匈奴投降,朝廷無一人敢挺身為李陵說話,司馬遷認為李廣效忠朝廷,其孫子李陵也非貪生怕死之輩,投降或許有其他打算,不是真正叛變,但漢武帝不但聽不進司馬遷的進言,甚至遷怒於他,司馬遷因此受到牽連,下獄受宮刑。
身為史學家,心中強烈的責任感,使司馬遷選擇放棄尊嚴,隱忍苟活,忍辱負重,在〈報任安書〉中向世人訴說自己因李陵之禍所受的奇恥大辱,也揭露朝臣的自私,甚至指出漢武帝的是非不辨、刻薄寡恩。
楊照提及,《史記》,記述中國上古至西漢武帝的歷史,全書分成〈本紀〉、〈表〉、〈書〉、〈世家〉和〈列傳〉,以及最後的〈太史公自序〉。司馬遷身為史學家,對自己的期許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此中國第一部通史,後世也給予司馬遷公正的定位,《史記》在正史中具有極高的地位。
楊照推崇司馬遷在艱難的選擇下,仍能秉持史學家的使命感,不放棄對生命的追求,藉此提醒大眾,不論生於哪個時代,不管外界有什麼樣的誤解、批評,都要堅持走在對的路上。
楊照對司馬遷研究得十分透徹,稱司馬遷為「我的朋友」,楊照表示,對朋友的定義是對其人知之甚深,甚至知道關鍵時刻他會做什麼決定,做什麼事。與現今臉書、IG、LINE群組上朋友的概念截然不同。講座中,和聽眾分享班固《漢書》中〈司馬遷傳〉裡重要內容〈報任安書〉。
〈報任安書〉又稱〈報任少卿書〉,任安,字少卿,當時作為北軍使者護軍,得到戾太子劉據發兵的命令,卻選擇按兵未動,導致太子兵敗被殺。漢武帝以「心懷奸詐,有不忠之心」下令論罪誅殺,於是寫書信向好友太史令司馬遷求救,請他幫忙在漢武帝面前說情。
然而時過兩年,司馬遷才回信。楊照表示,以現今的情境,可以想成回覆朋友2年前傳來的LINE訊息。司馬遷在信中以激憤的心情,陳述自己的不幸遭遇,抒發為了著作《史記》而不得不忍辱苟且偷生的痛苦心情。信中先為遲覆表示歉意,而後說明因受宮刑,已不屬士大夫之列,位卑言輕。最後道出極端受辱卻不自殺之因,是為了完成《史記》。
楊照談及,李廣的孫子李陵帶兵攻打匈奴折損五千士兵,不但戰敗還向匈奴投降,朝廷無一人敢挺身為李陵說話,司馬遷認為李廣效忠朝廷,其孫子李陵也非貪生怕死之輩,投降或許有其他打算,不是真正叛變,但漢武帝不但聽不進司馬遷的進言,甚至遷怒於他,司馬遷因此受到牽連,下獄受宮刑。
身為史學家,心中強烈的責任感,使司馬遷選擇放棄尊嚴,隱忍苟活,忍辱負重,在〈報任安書〉中向世人訴說自己因李陵之禍所受的奇恥大辱,也揭露朝臣的自私,甚至指出漢武帝的是非不辨、刻薄寡恩。
楊照提及,《史記》,記述中國上古至西漢武帝的歷史,全書分成〈本紀〉、〈表〉、〈書〉、〈世家〉和〈列傳〉,以及最後的〈太史公自序〉。司馬遷身為史學家,對自己的期許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此中國第一部通史,後世也給予司馬遷公正的定位,《史記》在正史中具有極高的地位。
楊照推崇司馬遷在艱難的選擇下,仍能秉持史學家的使命感,不放棄對生命的追求,藉此提醒大眾,不論生於哪個時代,不管外界有什麼樣的誤解、批評,都要堅持走在對的路上。
最新消息
花蓮佛光人跟著大師辦教育 送福田「做就對了」
2025-11-22宿霧跨宗教「翻譯與真理」 聖卡洛大學與佛光山再合作
2025-11-22豐原佛學講座 通往佛道的起點
2025-11-22北卡Norwayne中學參訪佛光山 體驗中華文化與佛法智慧
2025-11-22理查遜學區舉辦多元文化之夜 佛光攤位展現中華傳統魅力
2025-11-22佛光山啟動宿霧第二次賑災行動 1500戶災民受惠
2025-11-22多倫多大學跨宗教論壇 覺凡法師分享因緣法
2025-11-22柏林佛光寶寶祝福禮 信仰傳承和樂融融
2025-11-22邁阿密佛光人走入社區慈悲關懷
2025-11-22多大佛光學社舉辦研討會 知觀法師講說佛教核心教義
2025-11-22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