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08月14日 星期四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教育人文 > 樂活閱讀> 覺培法師闡述佛教真理 拉近與佛的距離

樂活閱讀

字級

覺培法師闡述佛教真理 拉近與佛的距離

【人間社 戴慶華 林昀融、戴慶華 花蓮報導報導】 2023-03-02
佛光山月光寺於2月27日下午舉辦佛學講座,特別邀請國際佛光會秘書長暨金光明寺住持覺培法師主講,以星雲大師所編輯的佛光教科書「佛教的真理」為題材,進行「我們與佛的距離-佛教的十個重要真理」的主題演說,深入淺出歸納出生活中修行的重要指標。現場來自花蓮地區各分會信眾近300多人,認真聆聽覺培法師解說與教導,領受這10個佛教真理,確定生活修行的方向。

覺培法師用生活化的方式解說何謂佛法,更將浩瀚高深的佛法,整理歸納出10個重要真理,並且一一詳細說明每個真理,對於人生的重大意義及運用在生活上的方式,更提及這也是學佛之人必須學習的修行之路,如能徹底自我改變,相信人生不論高山低谷、陰晴圓缺,都能順應得宜,獲得圓滿。

覺培法師從「覺與不覺」曉諭大眾,有了覺悟,才能進入佛法的10個真理之中,因此需從自身改變做起。這10個真理,首先是「無常」,全然接受世間事時刻都在改變,不論好與壞都充滿變化並沒有好壞之分,唯有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當下,煩惱困難就像倒掉污水一樣,讓每天都是新的開始。

接著是「無我」,認知沒有單一主宰的我,就沒有那被傷害的我,需放下我執、我見、我思,別讓過多的情緒覆蓋與生俱來的佛性。若能破除我執的痛苦,就沒有過多執著,如此便可以更正確的面對生老病死。

「空性」則是解脫煩惱四大皆空,空生萬有,破除對於事情的侷限性,不被詆毀所傷、不被富貴所惑,讓心騰出空間,就能容下天地之大,享受真正富有。

再者「緣起」,世間萬物皆是互相依賴,一顆種子要有土地、氣候等因緣才能長成大樹,人生與萬物均是一連串緣起的世界,所以美好的人生更要謹言慎行,創造善緣,用慈悲寬容化解惡緣。

覺培法師特別強調「業感」,其實「感」就是一種驅動力,只是不一定好或壞,身口意所造作出來的驅動力會召感更多的行為語言與念頭,因此要淨化行為、語言和意念,才能跳脫輪轉的漩渦,避免落入貪嗔癡的惡性循環之中,修正不當觀念行為,讓人生重塑新的軌跡,保持三好習慣,擁有美好人生。

另,「苦聚」是不面向苦,而是要離苦,找出原因得到滅苦的方法。就像《心經》所云,照見五蘊皆空,若能減少欲望就能離苦。覺培法師也說明「因果」不是在果上求,而是在因上修,因托緣才有果,果生起因,最重要的是今生是過去的果,也是未來的因。

常見的「般若」,指的是如實了知一切萬物實相,運用聞、思、修三個途徑,修正己身斷除煩惱,實行般若生活,覺培法師鼓勵大眾,要從遠離欲念到清淨無我,再到積極弘法,過程中去體悟不同層次的般若。

「中道」是超越無有、增減、苦樂,沒有二分法的不落入二端,客觀不執著地看待人事物,要學會提升高度,以寬闊的視野面對人生。最後提到「涅槃」,是一種圓滿的境界,外在的喜樂都不是真正的快樂。要能從靜坐開始沈澱自己,淨化心靈,遠離是非及好壞的煩惱,時時淡然自在。

「如果人生是一趟修行之路,那麼這10個佛教真理,無疑是路途上的方向指標,盡力做到便能創造圓滿人生。」覺培法師結語。2小時演說讓與會大眾獲益匪淺,紛紛表示,講座讓自己更加確定要活在當下,時時結好緣、種好因,更期許自己要依循這10個佛教真理,實踐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思想,朝著目標大步前進。
12345678910第9 / 87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