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09月11日 星期四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生活休閒> 焗香茅油 劉昌坤承傳客家精神

生活休閒

字級

焗香茅油 劉昌坤承傳客家精神

【人間社記者 曾應鐘 埔里國姓報導】 2015-05-10
500台斤的香茅草,放在「炊仔」裡蒸煮,取得7~8台斤的油,做為香料的基礎、藥物的材料,這是傳統客家人謀生的主要方式。居住南投縣國姓鄉北港村的劉昌坤,將「焗香茅油」的工作發揚光大,成為休閒產業,承傳客家吃苦耐勞、艱忍奮鬥的精神。

100多年前客家子民,因原鄉人口增加生存不易,有的尋覓樟腦樹一路南下,來到荒蕪的「國姓埔」,樟樹砍盡了,就在山林裡種植甘蔗、樹薯、香茅;有的在原鄉沒有工作機會,就舉家來到國姓,墾荒闢地圍起自己的家園,跟著人們種植作物。

樹薯價格好時,大家種樹薯,去皮、挫簽、曬乾、取粉,換取米糧菜肴;樹薯價格差了,就摒棄樹薯,改種香茅,取得整叢的香茅後,要剝開分枝再行種植,長成後枝葉猶如芒草一樣四垂,這時便可以收割、曬乾,挑到有「炊仔」(一種用木板箍成的炊具,上下窄、中間寬,如今以金屬材質做成)的地方,排隊等待焗製成油。

焗香茅油時,先由「炊仔」底下的灶口升火,將大鍋燒滾冒出蒸氣,接著將曬乾的香茅草放入「炊仔」裡,放入一定的數量後,人要進入「炊仔」,一面加草、一面踩踏,用蒸氣加踩踏來使內容扎實,悶熱的「炊仔」和緊追的蒸氣,常讓踩踏的人受不了。

大約一座「炊仔」可容納500台斤的香茅草,裝滿時,要在出氣口放置木棒,以免堵住氣口,此時灶口更加不能停火,持續的熱度會逼出香茅草內的油分,經過冷卻、油水分離,數小時下來,可取得7~8台斤的香茅油。

昔日的農民,一般工作時吃的是蕃薯簽加少許的飯,但是焗香茅油要24小時不停工,極其辛勞,因此通常有白米飯可吃。小孩們嗅到米飯香,下了課常前來巡梭,一來可以分享大人的白米飯,再者小工廠的煙囪可以烤蕃薯、焙花生,是難得享樂的地方。

香茅價格最好時,200台斤的油可換得一幢三合院,後來有不肖業者在純油內混雜他物,致使收購的日本商人卻步,再加上產業變動,使得焗香茅的行業幾乎絕跡。

劉昌坤的先人以種香茅、焗香茅起家,家中還留存蒸焗的器具,921大地震後,當地產業蕭條,地方乃發展休閒觀光事業,適逢「糯米橋」是三級古蹟,因而發展起「糯米橋休閒傳統產業」,劉昌坤也整理舊器具發展成新事業,重新尋找香茅苗、架設「炊仔」間、建構溫水水流溝,提供參觀者DIY,讓參觀者也可以踩踏香茅草入「炊仔」,體驗其中感受。如今,劉昌坤焗出的香茅油,是已獲里仁認證的好油,也是人們喜愛參觀的休閒觀光勝地。
12345678910第1 / 32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