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09月15日 星期一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社會萬象> 學佛筆記-淨土宗初祖慧遠大師

社會萬象

字級

學佛筆記-淨土宗初祖慧遠大師

【文 / 黃俊雄】 2012-05-12
 慧遠大師,是東晉高僧,少年胸懷出仕大志,後棄儒學,跟隨道安大師出家修行。不畏皇室壓力發表《沙門不敬王者論》,強調佛法之前帝王與沙門平等。晚年在盧山創建東林寺。三十餘年足不踰越盧山虎溪,和天下名僧、世俗清流往來,東林寺儼然成為江南佛教中心。觀想念佛,精修念佛三昧,創白蓮社開淨土法門,後世尊為中國淨土宗初祖。
  慧遠大師精通儒家六經與老莊之學,登壇說法常將佛教的真裡融入俗理,以世俗的事理、物相取譬,將人們的思維引入佛教更高的境界,這種「以佛宣道,以俗證法」,巧妙的將佛法與中國本土文化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這種佛法生活化的弘法方式,既維護了佛理的嚴肅性,也給世人開闢了一條正確學佛證道的方法。
  慧遠大師一生流離亂世,坦然真誠調和佛門與世俗的紛爭,在南北朝動盪對峙環境中,是唯一不受汙染,能以般若睿智影響兩方,光大佛教而保有一方淨土,讓佛法的影響力跨越了敵國的鴻溝,將兩個國度的子民和護持信奉佛教的君王,緊密的連結在一起。
  南朝權貴桓玄,欲網羅慧遠大師入仕遭拒,展開對佛門報復,針對《沙汰沙門》慧遠大師制定了一套,被後世奉為圭臬,極嚴密的寺院僧侶行為規範,扭轉了當時習經學道的歪風,接著桓玄又下令《沙門須敬王》慧遠大師以「在家」「出家」「求宗不順化」「體極不兼應」「形滅神不滅」合成《沙門不敬王論》以明佛教超越世俗的理念,不屈服人間權勢,讓俗間的一切名教不能干擾佛教事業。
  北朝鳩摩羅什法師在長安,譯了許多傳世的佛教經典,如《金剛經》、《阿彌陀經》、《法華經》、《維摩經》、《大智度論》等,他與慧遠大師亦師益友,在佛經上互相切磋,質疑問難,是十分難得的善知識,常有書信往來,自言結交羅什如遇人間活佛,他們在佛法不同的領域上各領風騷,擁有不同的成就,一南一北互相輝映,讓佛教大放光芒。
  慧遠大師博覽群書,經研佛理,為當代僧俗二眾所欽敬。當時名仕謝靈運,禮敬慧遠大師,替他在東林寺中開東西兩池,遍種白蓮,遂有「白蓮社」之稱,因此淨土宗又稱「蓮宗」。慧遠大師八十三歲圓寂。
12345678910第8 / 257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