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09月27日 星期六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心靈補給 > 佛學講座> 小港講堂佛學講座 談《金剛經》生活運用

佛學講座

字級

小港講堂佛學講座 談《金剛經》生活運用

【人間社 黃益民 高雄報導】 2024-08-16
佛光山小港講堂8月11日舉辦佛學講座,邀請佛光山寺務監院接駁組組長慧祥法師主講《金剛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生活應用。講座吸引了逾100位信眾參加,現場反應熱烈,掌聲不斷、同霑法益。

慧祥法師強調,投胎為人是極為難得的機緣,能夠學習佛法更是不易,鼓勵大眾應發心在正信的道場中修行,並依照經典進行修持。佛陀在證悟成佛時曾說過:「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在主持皈依典禮時要求皈依和受五戒者跟隨念誦「我是佛」,其目的是讓大家認清自性,承認自己本具佛性,從而開始行佛之道最終成佛。

法師引導大家探討「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意義,並思考如何應用於生活,使自己、家庭、工作和未來更好,這個概念是要避免執著,保持心境的開放與靈活。以身體健康為例,法師分享他在非洲剛果的經歷:住持請他在返台前走春,感謝信徒;期間有人互相請客,吃了大量大魚大肉,結果一位老闆因此中風。法師指出,真正的福氣在於不執著,保持健康飲食才是關鍵。

法師提到,六祖惠能因家境貧困無法讀書,只能賣柴為生。某次他在客店外聽到有人誦讀《金剛經》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有所領悟,決心拜師黃梅禪宗五祖弘忍。五祖問惠能來自何處及求什麼,惠能答道只求成佛。五祖質疑惠能的身分,但惠能表示佛性無分南北。五祖因此讓他作務修行,這一修就是八個多月。

法師講述了六祖惠能的開悟過程。當時首座弟子神秀寫下:「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而惠能則寫下:「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五祖弘忍雖未認為兩人已開悟,但在與惠能的一段對話中,明白他已領悟,隨後為他講解《金剛經》。當說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惠能開悟成為第六祖。

法師最後提問《金剛經》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真正含義。經文解釋如下: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無所住地生「信心」、「清淨心」,不應執著於色、聲、香、味、觸、法,並應培養「無所住心」和「不住法的心」。菩薩應發「我應滅度一切眾生」的心,但不應有「我」、「人」、「眾生」、「壽者」的相,這才是真正的菩薩心。
12345678910第8 / 204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