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郝樂為讚歎星雲大師以四給精神,翻轉貧困邊緣孩子生命的教育,培養他們學習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優良品格。 人間社記者孫芳菲攝
圖說:郝樂為表示,參加共修法會,藉由充電而身體放鬆、煩惱放下,並讓壓力釋放。 人間社記者高銘成攝
圖說:任教於美國佛羅里達州大西洋大學副教授的台南女婿郝樂為(Kenneth Holloway),在佛光山慧慈寺奮起飛揚微講座今年的壓軸場次,主講「人間佛教的心理與生理益處」為主題。同修孫淑玲(第1排左1)亦現場聆聽。 人間社記者孫芳菲攝台南洋女婿郝樂為回娘家 分享人間佛教的身心益處
2024-01-01
任教於美國佛羅里達州大西洋大學的台南女婿郝樂為(Kenneth Holloway),12月30日與同修孫淑玲回台南市善化區娘家,並在佛光山慧慈寺奮起飛揚微講座今年的壓軸場次,以「人間佛教的心理與生理益處」為主題,從學者角度分享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慈心悲願,貢獻社會卓著,以及他在教學、禪修、共修法會上,乃至擔任義工工作所獲得的啟發與感悟。慧慈寺監寺知霖法師帶領逾110位民眾及佛光人參加。
為什麼要參加共修?郝樂為表示,從事大學教學工作的他,每年要出版一本書,深覺生活壓力大,所以參加共修法會,藉由充電而身體放鬆、煩惱放下,並讓壓力釋放。特別喜歡參加佛光山共修的他談及,因為佛光山對社會的貢獻令他非常感動,激發其想參與共修的動力。
談到佛光山對社會的貢獻,郝樂為讚歎大師、佛光山「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的精神,幫助許多最弱勢的族群,譬如菲律賓光明大學、巴西如來之子、南非天龍隊、印度沙彌學園等翻轉生命的教育。述說大師的慈悲心願,以「給」的精神利益眾生,培養這些貧困邊緣孩子學習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優良品格。
郝樂為以光明大學為例,說明學子雖然都是天主教徒,但是大師跨越宗教,翻轉他們的人生,讓其對未來充滿了希望。當家長看見孩子到首都接受教育,變得越來越優秀而感動不已;同時也從孩子身上學會自我反省,這樣的善循環讓家庭更和樂、社會更祥和。
親近邁阿密佛光山的郝樂為也是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檀講師,平常除了教學、學術研究、參加法會共修外,也會承擔英文口譯義工,從中了解與見證來自不同國度的西方人士參加法會的感動與因緣。他分享,有一對白人老夫婦參加法會後,非常感謝道場的因緣,讓他們懂得如何為孩子做臨終關懷。而他的表弟首次參加焰口法會,在體驗佛教儀軌中獲得滿心歡喜。
「透過禪修打坐能增加專注力、紓解壓力、把心找回來,而且能讓身心達到和諧的狀態」。郝樂為歡喜說道:他以大師一筆字「觀照」為出版著作的書名,內容是他參加共修法會、打坐的經驗分享。緊接著引用外國學者專家的科學研究強調,緩慢呼吸有助於減輕壓力,並有降血壓的作用,現場帶領大家在一吸一呼之間放輕鬆。並表示,打坐不是只有盤腿而已,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認知,要懂得觀照色身,進而抗壓,達到身心自在。
最後在Q&A的互動交流中,與會者有人呼應郝樂為的觀點;有人提出問題,在一問一答中,點出具足正知正見,將三好、四給的人間佛教理念融入生活教育中是最佳的修持方向。
為什麼要參加共修?郝樂為表示,從事大學教學工作的他,每年要出版一本書,深覺生活壓力大,所以參加共修法會,藉由充電而身體放鬆、煩惱放下,並讓壓力釋放。特別喜歡參加佛光山共修的他談及,因為佛光山對社會的貢獻令他非常感動,激發其想參與共修的動力。
談到佛光山對社會的貢獻,郝樂為讚歎大師、佛光山「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的精神,幫助許多最弱勢的族群,譬如菲律賓光明大學、巴西如來之子、南非天龍隊、印度沙彌學園等翻轉生命的教育。述說大師的慈悲心願,以「給」的精神利益眾生,培養這些貧困邊緣孩子學習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優良品格。
郝樂為以光明大學為例,說明學子雖然都是天主教徒,但是大師跨越宗教,翻轉他們的人生,讓其對未來充滿了希望。當家長看見孩子到首都接受教育,變得越來越優秀而感動不已;同時也從孩子身上學會自我反省,這樣的善循環讓家庭更和樂、社會更祥和。
親近邁阿密佛光山的郝樂為也是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檀講師,平常除了教學、學術研究、參加法會共修外,也會承擔英文口譯義工,從中了解與見證來自不同國度的西方人士參加法會的感動與因緣。他分享,有一對白人老夫婦參加法會後,非常感謝道場的因緣,讓他們懂得如何為孩子做臨終關懷。而他的表弟首次參加焰口法會,在體驗佛教儀軌中獲得滿心歡喜。
「透過禪修打坐能增加專注力、紓解壓力、把心找回來,而且能讓身心達到和諧的狀態」。郝樂為歡喜說道:他以大師一筆字「觀照」為出版著作的書名,內容是他參加共修法會、打坐的經驗分享。緊接著引用外國學者專家的科學研究強調,緩慢呼吸有助於減輕壓力,並有降血壓的作用,現場帶領大家在一吸一呼之間放輕鬆。並表示,打坐不是只有盤腿而已,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認知,要懂得觀照色身,進而抗壓,達到身心自在。
最後在Q&A的互動交流中,與會者有人呼應郝樂為的觀點;有人提出問題,在一問一答中,點出具足正知正見,將三好、四給的人間佛教理念融入生活教育中是最佳的修持方向。
最新消息
印度沙彌學園出家典禮 沙彌發願復興印度佛教
2025-11-21紐西蘭北島攜手校園 為地球種植600棵樹
2025-11-21Avonside女子高中路跑 為環保植樹獻心力
2025-11-21冬季聲樂發表會 慈恩寺舉辦
2025-11-21法華禪寺迎來佛教文化探索團 肯定人間佛教魅力
2025-11-21松山第六分會敬老關懐 體現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2025-11-21佛光大學圖資長陳麒元 出任EI索引國際期刊主編
2025-11-21鳳霞國小校園講座 從人際看和諧人間
2025-11-21南華大學棒球隊授旗祈福 蓄勢待發力拼大專盃
2025-11-21成福國小生命教育十堂課 學子打開世界的窗
2025-11-21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