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25名馬來西亞青年,11月6日在知宣法師的帶領下觀賞三好微電影《台北日和》。 圖/馬來西亞佛光山提供
圖說:2021年三好微電影《台北日和》片段。 圖/馬來西亞佛光山提供觀賞三好微電影《台北日和》 大馬青年建立自我信心
2021-11-14
家是社會最基本的單位,家也是每個人賴以生長的地方,所以家庭非常重要。25名馬來西亞青年,11月6日在知宣法師的帶領下觀賞三好微電影《台北日和》。
家庭教育對孩子人格的養成、道德觀念的建立、身心的成長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2021年三好微電影《台北日和》敘述的故事就是以主角上海女孩李曉麗遠嫁台北後,在懷孕期間盼來了久别的母親抵台,而曉麗也打算趁此機會說服母親來台陪產,最後母親沒有答應女兒。
導演在電影要傳達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方式隨著時代而不同,就如電影中「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愛就是放手」對白,表示教育孩子的方式彷彿如「現在的自己都是過去的選擇,未來的樣子藏在現在的努力裡。」
知宣法師提問:「女主角是不是應該要求住在上海的母親到台灣陪她生產、照顧她嗎?」來自馬來西亞青年東禪第一分團、青少年e樂園及各州中學生等青年則踴躍地分享了觀賞後感想。
青年蘇恩慈認為「應該」,因為女兒初為人母,有母親在旁陪伴比較安心;不過母親也有年紀了,不要給她太大負擔。她不希望父母完全放手,「因為我有迷茫的時候,希望他們給我適度的指導。」
知宣法師再提問:「大家會按照父母安排的路去走,還是獨自闖蕩?」郭旻蜜表示「不應該」,母親辛苦了這麼多年把曉麗拉拔長大,現在還要跑到這麼遙遠照顧她,真的不容易。「電影中提到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愛就是放手」,張濰翔覺得,孩子長大了,應該放手讓他們去闖,成功了他們會很有成就感;如果父母一直給予,孩子可能不懂得珍惜。曾憲晴表示,自己會像放風箏一樣收放自如,起碼孩子走錯了,還可以拉回來提醒。
黎文斌說,會先嘗試父母的安排,如果真的覺得不適合或不喜歡,就和父母溝通,做自己想要做的事。陳巧恩回應,父母不會陪一輩子,自己會選擇自己的路,如果受傷了,就會知道痛;沒有親身經歷過,就無法真正學習。李琳兒也贊同父母放手,不應該過度保護孩子,否則養成依賴性,萬一父母不在了,孩子很難面對生活。
知宣法師說,從這部電影大家可以學習到人生的路要靠自己,就如佛教的教育本是一種啟發、自覺及自悟的教育。法師並以《阿含經》經文「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勉勵青年,佛陀不但善於教化眾生,而且提倡「自我教育」,希望大家在人生中要建立自我信心。
家庭教育對孩子人格的養成、道德觀念的建立、身心的成長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2021年三好微電影《台北日和》敘述的故事就是以主角上海女孩李曉麗遠嫁台北後,在懷孕期間盼來了久别的母親抵台,而曉麗也打算趁此機會說服母親來台陪產,最後母親沒有答應女兒。
導演在電影要傳達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方式隨著時代而不同,就如電影中「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愛就是放手」對白,表示教育孩子的方式彷彿如「現在的自己都是過去的選擇,未來的樣子藏在現在的努力裡。」
知宣法師提問:「女主角是不是應該要求住在上海的母親到台灣陪她生產、照顧她嗎?」來自馬來西亞青年東禪第一分團、青少年e樂園及各州中學生等青年則踴躍地分享了觀賞後感想。
青年蘇恩慈認為「應該」,因為女兒初為人母,有母親在旁陪伴比較安心;不過母親也有年紀了,不要給她太大負擔。她不希望父母完全放手,「因為我有迷茫的時候,希望他們給我適度的指導。」
知宣法師再提問:「大家會按照父母安排的路去走,還是獨自闖蕩?」郭旻蜜表示「不應該」,母親辛苦了這麼多年把曉麗拉拔長大,現在還要跑到這麼遙遠照顧她,真的不容易。「電影中提到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愛就是放手」,張濰翔覺得,孩子長大了,應該放手讓他們去闖,成功了他們會很有成就感;如果父母一直給予,孩子可能不懂得珍惜。曾憲晴表示,自己會像放風箏一樣收放自如,起碼孩子走錯了,還可以拉回來提醒。
黎文斌說,會先嘗試父母的安排,如果真的覺得不適合或不喜歡,就和父母溝通,做自己想要做的事。陳巧恩回應,父母不會陪一輩子,自己會選擇自己的路,如果受傷了,就會知道痛;沒有親身經歷過,就無法真正學習。李琳兒也贊同父母放手,不應該過度保護孩子,否則養成依賴性,萬一父母不在了,孩子很難面對生活。
知宣法師說,從這部電影大家可以學習到人生的路要靠自己,就如佛教的教育本是一種啟發、自覺及自悟的教育。法師並以《阿含經》經文「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勉勵青年,佛陀不但善於教化眾生,而且提倡「自我教育」,希望大家在人生中要建立自我信心。
最新消息
佛光會南區年會 佛光人共聚和諧啟航
2025-11-01Nostra Aetate60周年 南天講堂出席宗教對話促進和諧
2025-11-01布袋戲響 慧慈幼兒園樂聚重陽
2025-11-01送暖旭日中心 三好歌聲傳祝福
2025-11-01居鑾佛光首辦考生祈福會 祈願考生順利應考
2025-11-01和興社區一社區一蓮花 傳遞信仰與佛法
2025-11-01南天寺30周年口述歷史 登英國《Oral History Journal》國際專欄
2025-11-01以藝術弘法、以創作育心 佛光山印度沙彌學園粉彩與黏土藝術成果發表
2025-11-01佛光人捐贈社福團體吉祥米 傳播真善美與溫暖
2025-11-01普賢寺「琇線造藝」楊琇文個展 文心妙造見禪機
2025-11-01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