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修行的目的 是向內看自己
2016-04-09
佛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緣來是你,緣去是空,世間多少紛擾事,浮華落盡總隨風。修行的目的,不是向外去得到什麼神通;修行的目的,是降伏煩惱,調伏自心,念轉就在我們一念心,如果要跟人比較,就比較一下自己的慈悲與耐心吧!
修行的出發點是要向內返照認識自心,自己精進向內觀照培養自覺,才能見法,更能體悟正在生死苦海中輪迴的眾生而起大悲心;所以真正的修行是修自己,也用來解除自心的苦惱,我們會痛苦煩惱是因為看不見自己的念頭,為什麼佛陀教我們要「善護念己心」,因為我們時常忘記向內觀照,甚至一生從未觀照自己的「心」。所以修行的目的是不論到什麼地方都應隨時覺知自己的身心,時常看自心的動態,工作時觀照自心,休息時也看自己的起心動念,吃飯時更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一舉一動,修行以來就是時時觀照自己每個當下的念頭,這也是修行的目的。
星雲大師曾云:受戒後不論是出家或在家都應能隨時觀照平時的這顆心,是指「平常心」,必然可以超越善與惡,自己平常能保持平常心,過境時必能及時覺知,那麼修行的初步就晉升了。
修行要「識己心」,凡事不要向外。譬如:要怎麼做才不會生氣?就是時時提起正念,覺知念頭。境界來時若被境轉,那麼在順境時我們得「借境練心」,當發生任何事情時,當下能及時地解決,代表我們功課有做好,如此才叫做有修行的人,若解決不了,表示我們修行功夫還不夠,必須更精進勿放逸。
修行中明知自己的起心動念,就不能讓自己的心「隨心所欲」,因為真正的苦惱不是由他人造成,而是自己心念所反應出來,修行若能默默地修行,覺知自己的心念,都攝六根,才能收攝自心,觀照心念,照顧自己的念頭。
我們修行應該能持續不斷像環鎖一般,觀察自己的念頭,修行不是只有一兩天的功夫,心念連續不斷的生滅就像溪流一樣恆常流動,因此我們要懂得預防,要及時知道、解決,久而久之自然能突破,能夠清楚地知道、看見、明白「貪、瞋、癡」,這就是修行的關鍵,如果能突破這一關,就是磨練當修行,佛家有句話說,修行人不受磨,是不成佛,所以身在凡塵、本該受罪、唯修之心、方能靜心。
修行方法是要不斷的自我觀照自我練心,古人曾說:「天堂在心,地獄在心。」天堂與地獄都在心中,但我們卻沒看見,如何看自己的心,修行的目的就是向內看自己,從逆境中考驗自己能時時保持這顆善念的心。
修行的出發點是要向內返照認識自心,自己精進向內觀照培養自覺,才能見法,更能體悟正在生死苦海中輪迴的眾生而起大悲心;所以真正的修行是修自己,也用來解除自心的苦惱,我們會痛苦煩惱是因為看不見自己的念頭,為什麼佛陀教我們要「善護念己心」,因為我們時常忘記向內觀照,甚至一生從未觀照自己的「心」。所以修行的目的是不論到什麼地方都應隨時覺知自己的身心,時常看自心的動態,工作時觀照自心,休息時也看自己的起心動念,吃飯時更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一舉一動,修行以來就是時時觀照自己每個當下的念頭,這也是修行的目的。
星雲大師曾云:受戒後不論是出家或在家都應能隨時觀照平時的這顆心,是指「平常心」,必然可以超越善與惡,自己平常能保持平常心,過境時必能及時覺知,那麼修行的初步就晉升了。
修行要「識己心」,凡事不要向外。譬如:要怎麼做才不會生氣?就是時時提起正念,覺知念頭。境界來時若被境轉,那麼在順境時我們得「借境練心」,當發生任何事情時,當下能及時地解決,代表我們功課有做好,如此才叫做有修行的人,若解決不了,表示我們修行功夫還不夠,必須更精進勿放逸。
修行中明知自己的起心動念,就不能讓自己的心「隨心所欲」,因為真正的苦惱不是由他人造成,而是自己心念所反應出來,修行若能默默地修行,覺知自己的心念,都攝六根,才能收攝自心,觀照心念,照顧自己的念頭。
我們修行應該能持續不斷像環鎖一般,觀察自己的念頭,修行不是只有一兩天的功夫,心念連續不斷的生滅就像溪流一樣恆常流動,因此我們要懂得預防,要及時知道、解決,久而久之自然能突破,能夠清楚地知道、看見、明白「貪、瞋、癡」,這就是修行的關鍵,如果能突破這一關,就是磨練當修行,佛家有句話說,修行人不受磨,是不成佛,所以身在凡塵、本該受罪、唯修之心、方能靜心。
修行方法是要不斷的自我觀照自我練心,古人曾說:「天堂在心,地獄在心。」天堂與地獄都在心中,但我們卻沒看見,如何看自己的心,修行的目的就是向內看自己,從逆境中考驗自己能時時保持這顆善念的心。
最新消息
中秋草地音樂會 月光、音樂、蔬食交織
2025-10-05法寶寺攜手新竹市府VEGRUN 三代喜同堂推進城市健康
2025-10-052025亞太區童軍訓練人員訓練班 陽明山開跑
2025-10-05慈恩寺暨佛光會員投入救災 發揮大愛助災民應急
2025-10-05北卡佛光山迎布拉格堡軍人 文化體驗佛教人文精神
2025-10-05覺青社自發性加入鏟子超人行列 實踐三好精神
2025-10-05金光明寺健康講座 以自覺力觀照身心
2025-10-05紐約道場與中道學院交流 共話佛教未來發展
2025-10-05【星雲大師全集19】佛教管理學.叢林的管理法④
2025-10-05逾1萬5千位佛光人齊聚 國際佛光會世界大會展現「四海一家」精神
2025-10-04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