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全民警戒! 防範登革熱跳躍式散播
2015-09-06
炎炎夏日是蚊子孳生的季節,台南登革熱疫情蔓延,從今年5月1日截至9月5日,全台病例數已達5186例,突破5000大關,死亡病例也升至29例。
各縣市病例數:台南市4585例,高雄市519例,屏東縣20例、新北市13例、台中市11例、桃園市9例、新竹縣6例、嘉義縣6例、新竹市3例、基隆市、台北市、嘉義市各2例、花蓮縣、宜蘭縣、南投縣、雲林縣、苗栗縣、金門縣、彰化縣、澎湖縣各1例。
「此次登革熱疫情遲早北移!」成大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劉清泉指出,蘇迪勒颱風是今年登革熱失控的關鍵,病例數在8月8日以後急遽上升,可能是颱風把病媒蚊的孳生地吹開,因此也很有可能移到北部地區;由於北部人口稠密,感染者將更多。目前的死亡個案,已是去年高雄疫情同期的3倍,今年的疫情恐怕要比以往更嚴重。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金傳春也說,登革熱疫情會隨人的移動與聚集場所擴散,像台南的疫情就是從中心熱區以同心圓往外傳播,之後還將變成「跳躍式散播」,往中北部漫延。她建議台南停辦各個大型活動,並監控入境旅客及外勞。
【登革熱 v.s 登革出血熱症狀差異】
一、典型登革熱:一般人感染登革熱會有高燒、全身酸痛等症狀,由於類似感冒,經常會被忽略。
需特別注意的是,典型登革熱除了有突發性的高燒(≧38℃),且還會有肌肉、骨頭關節的劇痛、轉動眼球或按住眼球時,前額及後眼窩會感覺特別的痛,所以常常會聽到老一輩的人會提到「斷骨熱」或「天狗熱」,其實指的就是登革熱。
二、登革出血熱:登革熱有4種病毒血清型別,第一次感染發病後,引起身體對該型病毒的終身免疫。但若再感染到不同血清型的登革熱病毒時,將可能發生「出血性登革熱」,症狀會有:發燒、頭痛、肌肉痛、噁心、嘔吐、全身倦怠、情緒煩躁不安等,但兩者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後者會有明顯出血現象(如:皮下點狀出血、腸胃道出血、子宮出血、血尿等)。
【小常識】
一、傳播方式:一般認為人與病媒蚊間的傳播循環,為唯一的傳染途徑,但在馬來西亞西部與西非,另有猴子與病媒蚊間的傳播循環報告。
二、潛伏期:典型登革熱的潛伏期約為3至8天(最長可達14天)。
三、傳染病通報: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發現疑似個案,應於24小時內通報當地衛生主管通報。
【通報定義】:符合各通報項目之臨床條件。
一、登革熱:突發發燒(≧38℃)並伴隨下列二(含)種以上症狀
1、 頭痛
2、 後眼窩痛
3、 肌肉痛
4、 關節痛
5、 出疹
6、 出血性癥候
7、 白血球減少
二、登革出血熱:(下列4項皆需具備)
1、 發燒
2、 出血傾向:符合下列任一項a.血壓帶試驗陽性。b. 點狀出血、瘀斑、紫斑。c. 黏膜、腸胃道、注射點滴處或其他地方出血。d. 血便、吐血。
3、 血小板下降(10萬以下)
4、 血漿滲漏:因微血管滲透性增加,須符合以下一項a.血比容上升20%以上。b.輸液治療後,血比容下降20% 。c.肋膜積水或腹水或低血清白蛋白(≦3gm/dl)
三、登革休克症候群:具備登革熱及登革出血熱疾病症狀,且皮膚濕冷、四肢冰涼、坐立不安、及低血壓(收縮壓≦100mmHg)或脈搏微弱至幾乎測不到(脈搏壓≦20毫米汞柱)。
【預防保健】
一、預防措施:清除孳生源4大訣竅─徹底落實「巡、倒、清、刷」
1、「巡」─經常並且仔細巡檢居家室內、外可能積水的容器。
2、「倒」─將積水倒掉,不要的器物予以分類或倒放。
3、「清」─減少容器,留下的器具也都應該徹底清潔。
4、「刷」─去除斑蚊蟲卵,收拾或倒置勿再積水養蚊。
二、對病人、接觸者及周圍環境之管制
1、報告當地衛生主管機關。
2、病人在發病後5日內,應預防被病媒蚊叮咬,病人應睡在蚊帳內,病房應加 裝紗窗、紗門、或噴灑殺成蚊藥。
3、防疫單位於強制孳生源清除後,依相關資料綜合研判,經評估有必要時才實施成蟲化學防治措施。
4、接觸者及感染源的調查:調查發病前兩週及發病後一週的停留地點,並調 查是否還有其他疑似病例。
各縣市病例數:台南市4585例,高雄市519例,屏東縣20例、新北市13例、台中市11例、桃園市9例、新竹縣6例、嘉義縣6例、新竹市3例、基隆市、台北市、嘉義市各2例、花蓮縣、宜蘭縣、南投縣、雲林縣、苗栗縣、金門縣、彰化縣、澎湖縣各1例。
「此次登革熱疫情遲早北移!」成大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劉清泉指出,蘇迪勒颱風是今年登革熱失控的關鍵,病例數在8月8日以後急遽上升,可能是颱風把病媒蚊的孳生地吹開,因此也很有可能移到北部地區;由於北部人口稠密,感染者將更多。目前的死亡個案,已是去年高雄疫情同期的3倍,今年的疫情恐怕要比以往更嚴重。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金傳春也說,登革熱疫情會隨人的移動與聚集場所擴散,像台南的疫情就是從中心熱區以同心圓往外傳播,之後還將變成「跳躍式散播」,往中北部漫延。她建議台南停辦各個大型活動,並監控入境旅客及外勞。
【登革熱 v.s 登革出血熱症狀差異】
一、典型登革熱:一般人感染登革熱會有高燒、全身酸痛等症狀,由於類似感冒,經常會被忽略。
需特別注意的是,典型登革熱除了有突發性的高燒(≧38℃),且還會有肌肉、骨頭關節的劇痛、轉動眼球或按住眼球時,前額及後眼窩會感覺特別的痛,所以常常會聽到老一輩的人會提到「斷骨熱」或「天狗熱」,其實指的就是登革熱。
二、登革出血熱:登革熱有4種病毒血清型別,第一次感染發病後,引起身體對該型病毒的終身免疫。但若再感染到不同血清型的登革熱病毒時,將可能發生「出血性登革熱」,症狀會有:發燒、頭痛、肌肉痛、噁心、嘔吐、全身倦怠、情緒煩躁不安等,但兩者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後者會有明顯出血現象(如:皮下點狀出血、腸胃道出血、子宮出血、血尿等)。
【小常識】
一、傳播方式:一般認為人與病媒蚊間的傳播循環,為唯一的傳染途徑,但在馬來西亞西部與西非,另有猴子與病媒蚊間的傳播循環報告。
二、潛伏期:典型登革熱的潛伏期約為3至8天(最長可達14天)。
三、傳染病通報: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發現疑似個案,應於24小時內通報當地衛生主管通報。
【通報定義】:符合各通報項目之臨床條件。
一、登革熱:突發發燒(≧38℃)並伴隨下列二(含)種以上症狀
1、 頭痛
2、 後眼窩痛
3、 肌肉痛
4、 關節痛
5、 出疹
6、 出血性癥候
7、 白血球減少
二、登革出血熱:(下列4項皆需具備)
1、 發燒
2、 出血傾向:符合下列任一項a.血壓帶試驗陽性。b. 點狀出血、瘀斑、紫斑。c. 黏膜、腸胃道、注射點滴處或其他地方出血。d. 血便、吐血。
3、 血小板下降(10萬以下)
4、 血漿滲漏:因微血管滲透性增加,須符合以下一項a.血比容上升20%以上。b.輸液治療後,血比容下降20% 。c.肋膜積水或腹水或低血清白蛋白(≦3gm/dl)
三、登革休克症候群:具備登革熱及登革出血熱疾病症狀,且皮膚濕冷、四肢冰涼、坐立不安、及低血壓(收縮壓≦100mmHg)或脈搏微弱至幾乎測不到(脈搏壓≦20毫米汞柱)。
【預防保健】
一、預防措施:清除孳生源4大訣竅─徹底落實「巡、倒、清、刷」
1、「巡」─經常並且仔細巡檢居家室內、外可能積水的容器。
2、「倒」─將積水倒掉,不要的器物予以分類或倒放。
3、「清」─減少容器,留下的器具也都應該徹底清潔。
4、「刷」─去除斑蚊蟲卵,收拾或倒置勿再積水養蚊。
二、對病人、接觸者及周圍環境之管制
1、報告當地衛生主管機關。
2、病人在發病後5日內,應預防被病媒蚊叮咬,病人應睡在蚊帳內,病房應加 裝紗窗、紗門、或噴灑殺成蚊藥。
3、防疫單位於強制孳生源清除後,依相關資料綜合研判,經評估有必要時才實施成蟲化學防治措施。
4、接觸者及感染源的調查:調查發病前兩週及發病後一週的停留地點,並調 查是否還有其他疑似病例。
最新消息
新馬寺三好羽球邀請賽 500人見證歷史性的開球儀式
2025-09-08東京佛光青年團 踐行人間佛教精神
2025-09-08福山寺知賓培訓 典禮禮儀養成
2025-09-08滿地可普門中文學校開學 三好精神伴孩子啟程
2025-09-08台北三好兒童新時代學堂 領航藝術與科普新視野
2025-09-08西來大學蔬食文化市集 人潮助益校務推廣
2025-09-08佛光人舉辦捐血活動 讓愛與慈悲持續傳遞
2025-09-08〔寶島采風〕蔗埕老店懷古風 奇趣地名話舊情
2025-09-08佛州橘郡郡長參訪佛館 嚮往佛光山的一切
2025-09-08人間音緣歌唱交流會 妙音弘傳在人間
2025-09-08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