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10月07日 星期二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社會萬象 > 地方采風> 柏林佛光山蔬食工作坊 教學健康台灣美食

地方采風

字級

柏林佛光山蔬食工作坊 教學健康台灣美食

【人間社 李常慧 德國柏林報導】 2025-08-27
說起台灣的平民美食,不能不提被喻為國菜之一的「滷肉燥」。海外實習的佛光大學蔬食系同學楊雅筑在柏林佛光山為蔬食工作坊打響招牌,在即將回台灣之際,特別教學製作素肉燥,回饋道場,以及這兩個月來對蔬食工作坊的捧場客。

台灣滷肉飯是台灣飲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連帶《米其林指南》在內的世界知名美食旅遊書籍也對其給予關注,獲得國際美食家認可。為方便素食者,同時減碳愛護地球,也推廣素食,有心人特研製素肉燥,用另一種烹調方式,保留此美味且大眾化的國民美食口感,且更健康,不用擔心熱量過高,引發三高之虞。雅筑同學特別選擇這道菜教學,是想讓暫時未能吃素的人士,以後晚餐的桌上多一項選擇。

8月17日下午,有8位上午參加法會的信眾特別留下來,一窺台灣聞名的素滷肉燥的作法。一如過去幾個周日下午,雅筑同學早已將所需材料放在大寮的長桌上,先為大家逐一介紹食材:乾素碎肉、乾香菇、麵腸、泡發桃膠、醬瓜、八角…等等。其中最讓大家驚奇的就是桃膠。

雅筑解釋用桃膠的原因:因為桃膠含豐富多醣體、植物性蛋白、水溶性與不溶性膳食纖維以及多種微量元素,是天然低脂、低熱量食品,屬於健康食材。本身沒有顯著的味道,可是經泡發後,用對了烹煮的方法,鼓溜鼓溜的桃膠有肥肉顫顫抖動的質感,吃起來更是爽滑,軟軟QQ,但比起肉食安全及更有營養價值。

其實,無論是葷食的滷肉燥或是今天要煮的素肉燥,重要的是滷汁。所謂各家各法,選用的醬油很重要,如何善用當地的材料更是一門學問。雅筑一邊解釋,一邊帶領學員切香菇與長麵腸,前者在經過適當的烹調後,不僅香氣濃郁,更有類似瘦肉的口感及嚼勁,後者則能補充蛋白質。

一切準備就緒就要起鍋。材料的份量與下鍋的次序也有講究,這也是為何相同的食材與調味料,煮出來的味道與口感不同的原因。雅筑毫不藏私的跟大家分享烹飪的竅門。大家在笑談間也輪流幫忙翻動鍋中熬煮的素肉燥,避免黏鍋燒焦,在攪拌過程中也可調整口味,並讓湯汁煮沸,讓食材入味。當看到呈現油亮、噴香、濃郁狀態時就是大功告成。

體貼的永超法師特別找來十多個乾淨的玻璃空瓶及盛器,讓大家帶素肉燥回去與家人分享,用來拌麵、配飯兩相宜。畢竟一邊煮的時候,僅是醬油融入香菇的香味,已經令人食指大動了。
12345678910第7 / 381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