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7月11日佛光山普門寺「幸福與安樂講座」,禮請佛光山宗委暨都監院頭單書記慧屏法師(左),主講「六祖壇經的修行導航」。 人間社記者陳保吉攝
圖說:佛光山都監院頭單書記慧屏法師,7月11日於佛光山普門寺主講「六祖壇經的修行導航」。 人間社記者陳保吉攝
圖說:普門佛光合唱團為「幸福與安樂講座」獻唱〈靈山就在汝心頭〉暖場。 人間社記者陳保吉攝
圖說:7月11日佛光山普門寺「幸福與安樂講座」全體大合照。禮請佛光山宗委暨都監院頭單書記慧屏法師(中左),主講「六祖壇經的修行導航」。 人間社記者陳保吉攝六祖壇經修行導航 巧喻現代般若中道生活
2025-07-13
佛光山普門寺「幸福與安樂」講座,7月11日禮請佛光山都監院頭單書記慧屏法師,主講「六祖壇經的修行導航」,分享禪宗明心見性、定慧等持、中道生活、無念無住的智慧。結合身邊故事巧妙點撥現代人修行應有的態度,現場與線上聽眾逾1700人同霑法益。
慧屏法師介紹《六祖法寶壇經》十品,目的在教人見性成佛。六祖惠能大師主張人有差別、佛性無二。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菩提自性本自清淨具足、本不動搖能生萬法。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識自本心即天人師。般若為三世諸佛之母。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也說,心如虛空能涵容一切。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世間法從相對角度觀察人事,佛法緣起講中道,超越不對立、不走極端,用般若調和、圓融化解紛爭。空有不二的公式:相對的兩邊A與B互為因果、一切法了了分明、不取不捨亦不染著。處處皆是修行道場。
《壇經》啟發現代人修行應有的態度,慧屏法師指出五點:福慧雙修、老實用功、不輕後學、做己貴人、珍惜因緣。種福田積福報外,修慧出離苦海方能悟道成佛。聞道有先後,下下人有上上智,應平等尊重。凡事作難遭難遇想,把握機緣,好壞都是成長歷練、增上的機會。
迷時師度、悟了自度。成佛終需自我擔當自性自度。發自內心用大智慧打破五欲塵勞,六根見聞覺知,於第一義而不動。心能轉物,無礙無滯。若人執著強、被顛倒妄想覆蓋,騎驢找驢向外追逐無益,不如跟隨善知識指引修學正法。
禪宗智慧教人法體清淨、法無定法。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於相離相不執著,念而無念常提起不著空。能見諸相非相,隨緣不變。若前念後念相續是繫縛、有住。慧屏法師整理《壇經》揭示的修行觀念與方法四點:定慧本是一體,至道唯嫌揀擇,不見他人過錯,無住無念無相。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如燈與光,名二體一。冷靜智慧處理事,學習穿透表象看本質(無相),自根源處解決問題。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真理靠體證覺悟,禪宗以心印心。般若境界深淺可經由文字、觀照、趨近實相般若。星雲大師曾表示凡夫所見有因有果、有業有報、奉行正法求福報;羅漢明了緣起、清楚萬象來由,修持淨戒不墮輪回;菩薩以空性慧無我包容萬有,拔苦與樂大願利他來成道,吃虧、承擔苦難皆視為成道必經過程;諸佛已證無上正覺,世界本來如是解脫自在,煩惱即菩提不思善惡,作而無作無執無縛。
關於懺悔的作用和誦經功效?慧屏法師解釋,「懺其前愆,悔其後過,但向心中除罪緣,各自性中真懺悔」。當自己真切意識到言行做錯,承認、改過不再重蹈覆撤,此心能過此心消,拜懺淨化重新出發即視其恢復清淨。
慧屏法師勉眾,成佛路上終須靠自己抵達目的地,藉助《壇經》智慧輔助導航,用般若中道生活。斬除二分法觀察世界的錯誤,亦不存買賣交易心態行事,放鬆不是追求來的,拍掉灰塵、塵盡光生,佛眼世界一切現成。
慧屏法師介紹《六祖法寶壇經》十品,目的在教人見性成佛。六祖惠能大師主張人有差別、佛性無二。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菩提自性本自清淨具足、本不動搖能生萬法。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識自本心即天人師。般若為三世諸佛之母。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也說,心如虛空能涵容一切。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世間法從相對角度觀察人事,佛法緣起講中道,超越不對立、不走極端,用般若調和、圓融化解紛爭。空有不二的公式:相對的兩邊A與B互為因果、一切法了了分明、不取不捨亦不染著。處處皆是修行道場。
《壇經》啟發現代人修行應有的態度,慧屏法師指出五點:福慧雙修、老實用功、不輕後學、做己貴人、珍惜因緣。種福田積福報外,修慧出離苦海方能悟道成佛。聞道有先後,下下人有上上智,應平等尊重。凡事作難遭難遇想,把握機緣,好壞都是成長歷練、增上的機會。
迷時師度、悟了自度。成佛終需自我擔當自性自度。發自內心用大智慧打破五欲塵勞,六根見聞覺知,於第一義而不動。心能轉物,無礙無滯。若人執著強、被顛倒妄想覆蓋,騎驢找驢向外追逐無益,不如跟隨善知識指引修學正法。
禪宗智慧教人法體清淨、法無定法。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於相離相不執著,念而無念常提起不著空。能見諸相非相,隨緣不變。若前念後念相續是繫縛、有住。慧屏法師整理《壇經》揭示的修行觀念與方法四點:定慧本是一體,至道唯嫌揀擇,不見他人過錯,無住無念無相。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如燈與光,名二體一。冷靜智慧處理事,學習穿透表象看本質(無相),自根源處解決問題。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真理靠體證覺悟,禪宗以心印心。般若境界深淺可經由文字、觀照、趨近實相般若。星雲大師曾表示凡夫所見有因有果、有業有報、奉行正法求福報;羅漢明了緣起、清楚萬象來由,修持淨戒不墮輪回;菩薩以空性慧無我包容萬有,拔苦與樂大願利他來成道,吃虧、承擔苦難皆視為成道必經過程;諸佛已證無上正覺,世界本來如是解脫自在,煩惱即菩提不思善惡,作而無作無執無縛。
關於懺悔的作用和誦經功效?慧屏法師解釋,「懺其前愆,悔其後過,但向心中除罪緣,各自性中真懺悔」。當自己真切意識到言行做錯,承認、改過不再重蹈覆撤,此心能過此心消,拜懺淨化重新出發即視其恢復清淨。
慧屏法師勉眾,成佛路上終須靠自己抵達目的地,藉助《壇經》智慧輔助導航,用般若中道生活。斬除二分法觀察世界的錯誤,亦不存買賣交易心態行事,放鬆不是追求來的,拍掉灰塵、塵盡光生,佛眼世界一切現成。
最新消息
菲律賓三好校園頒獎 教育局肯定三好啟迪和諧
2025-11-20贈《獻給旅行者365日》寶典 禧榕軒大飯店共成文化善行
2025-11-20宏法社贈書三校 以閱讀陪伴偏鄉學童展開心靈旅行
2025-11-20金剛寺公益贈香米 實踐三好傳關懷
2025-11-20達拉斯出席土耳其教會感恩餐會 推動跨宗教交流與友誼
2025-11-20金門縣文化局參訪佛館 期許打造有血緣、文化、慈悲的島嶼
2025-11-20高雄市調查處參訪佛館 佛門公門目標都為社會祥和
2025-11-20國際佛光會墨爾本協會舉辦醫療講座 探討身心靈健康
2025-11-20《星雲大師全集》【傳記】 百年佛緣──生活篇.我的交通工具4-3
2025-11-20佛光山萬年寺推動跨宗教交流 共創和平社會
2025-11-19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