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佛光山寺副住持暨南華大學榮譽教授慧開法師(中坐者)於3月29日法駕佛光山中天寺,進行人間佛教三好講座「生命的永續經營」。如來殿內座無虛席,180人聽講。 人間社記者米瑞攝
圖說:慧開法師於中天寺「生命的永續經營」講座中表示,往生時要保持體力、意識清楚,有如滿格的電池。 人間社記者米瑞攝
圖說:慧開法師於中天寺宣講「生命的永續經營」,投影片內容精湛,大眾不時拿起手機紀錄。 人間社記者林東陽攝
圖說:慧開法師於中天寺宣講「生命的永續經營」,大眾凝神諦聽。 人間社記者米瑞攝
圖說:慧開法師於中天寺宣講「生命的永續經營」時,開放現場大眾提問。 人間社記者米瑞攝
圖說:慧開法師慈悲贈書,大眾排班離開會場時,恭敬歡喜領取法寶。 人間社記者米瑞攝
圖說:昆士蘭佛光青年團員及家長,於講座後向慧開法師(中)請法並留影。 人間社記者Andy Hsueh攝
圖說:左起國際佛光會昆士蘭協會督導長薛華亭、中天寺住持滿望法師、佛光山寺副住持慧開法師、昆士蘭協會會長羅淑灃等,於華藏玄門的講座海報前留影。 人間社記者曾廣志攝慧開法師法駕中天寺開講生死 結緣六千萬
2025-04-02
佛光山寺副住持暨南華大學榮譽教授慧開法師,於3月29日法駕佛光山中天寺,下午在如來殿主講人間佛教三好講座,主題為「生命的永續經營──人間佛教圓滿人生,瀟灑來去的理念與實務」。講座內容充實,加上法師幽默生動的表達風格,近2小時的講座毫無冷場,如來殿內座無虛席,180人聽講,其中有5位醫護人員,也有遠自墨爾本前來的藝術家伉儷。
什麼是生命的永續經營?慧開法師首先引用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老病死生」,大師將「生」的概念置於「死」之後,意味著死亡並非結束,而是迎接與開展生命下一站的開始。由佛教觀點看來,生命是永恆的,只是以不同形式存在,因此無需懼怕死亡,而應發願往生佛國淨土,或發菩提心乘願再來,這便是生命永續經營的具體體現。
吾人應如何構建一個生命永續經營的實踐方案?慧開法師經由逾50年的研究和實務經驗,所總結出的「六千萬心法」,教導大眾如何運用佛法,改變對生死的看法、超克對死亡的恐懼,進而了解如何面對死亡。其祕笈為千萬不要拖延人生的賞味期、千萬不要成為生命的延畢生、千萬要及早確定自己未來生命的方向與去處、千萬要提前與諸佛菩薩建立友好關係,並保持每日的聯繫、千萬要保留精神與體力,以備往生之需、千萬要及早成立個人的往生後援會及互助會,以確保實現自己瀟灑善終及往生的心願。
慧開法師勉眾要提前確定自己來生的方向及目的地,生命永續經營的課題就是追求往生。追求往生絕非放棄生命求死,而是養精蓄銳,保留足夠的精神與體力,專注於發願往生,通過持誦佛號,與佛菩薩建立感應的契機。因此,應隨時與菩薩保持聯繫(online),如同追星一般追隨佛菩薩。而念佛需具備「四感」,即念佛要有感覺、感情、感動,這樣才能產生感應。此外在往生的過程中,必須保留精神與體力,以便及時與阿彌陀佛連線。因此,發願求往生並不妨礙人們好好活著直到往生,這也是生命永續的具體實踐。
「坦然接受生命自然謝幕。」慧開法師鼓勵大眾,往生就如同落葉歸根、瓜熟蒂落,會經歷一段自然凋謝的過程。老人的自然死亡就如嬰兒的出生,皆有其節奏與時機,因此臨終者最好在不受任何醫療干預的情況下,保留足夠的精神與體力、意識清醒,能夠與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等諸佛菩薩相應,蒙佛接引。
藉由開媽媽、開爸爸的因緣,慧開法師還提供人生最後一哩路的準備事項清單,並舉許多實例,分享怎麼幫助、如何開導臨終的親人,如:肯定往生者一生的貢獻、感謝他畢生辛勞、提醒他放下世俗掛念,進而鼓勵他發願往生,並為其誦經、助念與回向。
「力行三好,廣結善緣;深心發願,求生淨土;所作皆辦,萬緣放下;預知時至,身心康寧;正念現前,捨報安詳;與佛online,佛來接引。」慧開法師以此「心法口訣」鼓勵大眾,真想瀟灑走一回,切莫等到老病體弱或失智痴呆,而應在活著時用心廣結善緣,福慧雙修,遵循星雲大師所提倡的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便能為瀟灑來去做最佳準備。
國際佛光會檀教師曾廣志格里菲斯大學醫學院教授,是慧開法師的高足,師生重逢格外歡喜。曾廣志表示,講座中他印象深刻的是「往生後援會」的概念,原來他在不自覺間成為母親的往生後援會會長,母親在世時就有因緣引導他思考,談論如何面對死亡。「諸行無常,我們也要想想能在身邊支持的人是誰,是否跟道場有結緣、是否需要助念等。」
佛光青年陳又瑄洛根市醫院牙醫分享她的反思,在學校或是日常生活中,從來沒有真正學習如何去面對生死,但這卻是人人都會經歷的過程。透過慧開法師的教導,學習如何積極面對生死,更重要的是如何學習好好生活,廣結善緣、順應自然、力行三好。
什麼是生命的永續經營?慧開法師首先引用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老病死生」,大師將「生」的概念置於「死」之後,意味著死亡並非結束,而是迎接與開展生命下一站的開始。由佛教觀點看來,生命是永恆的,只是以不同形式存在,因此無需懼怕死亡,而應發願往生佛國淨土,或發菩提心乘願再來,這便是生命永續經營的具體體現。
吾人應如何構建一個生命永續經營的實踐方案?慧開法師經由逾50年的研究和實務經驗,所總結出的「六千萬心法」,教導大眾如何運用佛法,改變對生死的看法、超克對死亡的恐懼,進而了解如何面對死亡。其祕笈為千萬不要拖延人生的賞味期、千萬不要成為生命的延畢生、千萬要及早確定自己未來生命的方向與去處、千萬要提前與諸佛菩薩建立友好關係,並保持每日的聯繫、千萬要保留精神與體力,以備往生之需、千萬要及早成立個人的往生後援會及互助會,以確保實現自己瀟灑善終及往生的心願。
慧開法師勉眾要提前確定自己來生的方向及目的地,生命永續經營的課題就是追求往生。追求往生絕非放棄生命求死,而是養精蓄銳,保留足夠的精神與體力,專注於發願往生,通過持誦佛號,與佛菩薩建立感應的契機。因此,應隨時與菩薩保持聯繫(online),如同追星一般追隨佛菩薩。而念佛需具備「四感」,即念佛要有感覺、感情、感動,這樣才能產生感應。此外在往生的過程中,必須保留精神與體力,以便及時與阿彌陀佛連線。因此,發願求往生並不妨礙人們好好活著直到往生,這也是生命永續的具體實踐。
「坦然接受生命自然謝幕。」慧開法師鼓勵大眾,往生就如同落葉歸根、瓜熟蒂落,會經歷一段自然凋謝的過程。老人的自然死亡就如嬰兒的出生,皆有其節奏與時機,因此臨終者最好在不受任何醫療干預的情況下,保留足夠的精神與體力、意識清醒,能夠與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等諸佛菩薩相應,蒙佛接引。
藉由開媽媽、開爸爸的因緣,慧開法師還提供人生最後一哩路的準備事項清單,並舉許多實例,分享怎麼幫助、如何開導臨終的親人,如:肯定往生者一生的貢獻、感謝他畢生辛勞、提醒他放下世俗掛念,進而鼓勵他發願往生,並為其誦經、助念與回向。
「力行三好,廣結善緣;深心發願,求生淨土;所作皆辦,萬緣放下;預知時至,身心康寧;正念現前,捨報安詳;與佛online,佛來接引。」慧開法師以此「心法口訣」鼓勵大眾,真想瀟灑走一回,切莫等到老病體弱或失智痴呆,而應在活著時用心廣結善緣,福慧雙修,遵循星雲大師所提倡的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便能為瀟灑來去做最佳準備。
國際佛光會檀教師曾廣志格里菲斯大學醫學院教授,是慧開法師的高足,師生重逢格外歡喜。曾廣志表示,講座中他印象深刻的是「往生後援會」的概念,原來他在不自覺間成為母親的往生後援會會長,母親在世時就有因緣引導他思考,談論如何面對死亡。「諸行無常,我們也要想想能在身邊支持的人是誰,是否跟道場有結緣、是否需要助念等。」
佛光青年陳又瑄洛根市醫院牙醫分享她的反思,在學校或是日常生活中,從來沒有真正學習如何去面對生死,但這卻是人人都會經歷的過程。透過慧開法師的教導,學習如何積極面對生死,更重要的是如何學習好好生活,廣結善緣、順應自然、力行三好。
最新消息
紐西蘭北島攜手校園VEGRUN 450師生跑步推動綠色公益 We Got It
2025-10-24全球拯救飢餓兒童計畫 達拉斯協會響應
2025-10-24紐西蘭南島協會贈敦煌展特刊 予敦煌研究院
2025-10-24艾姆赫斯特醫院心靈關懷週 紐約道場受邀共祈安康
2025-10-24普中原音社原住民語歌謠比賽第一名 唱歌不只是唱歌
2025-10-24紐約大男童軍清掃公園 用行動愛地
2025-10-24高市姑山國小校園講座 從人我看情緒管理
2025-10-24雲水書車展翅佳里國小 大手牽小手共讀傳書香
2025-10-24巴拉圭大使傅達耀訪佛大 關懷42名華語生
2025-10-242025年人間佛教讀書會進階帶領人考核 以聞思修證深化佛法實踐力
2025-10-24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