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南華大學學生與社區夥伴共同淨岸,撿拾垃圾並資源回收。 圖/佛光山南華大學提供
圖說:南華大學學生與社區夥伴共同淨岸,共撿拾可回收的資源物536公斤、垃圾73公斤。 圖/佛光山南華大學提供
圖說:南華大學響應國際淨岸,青銀少共創環境行動,一起為保護環境努力。 圖/佛光山南華大學提供
圖說:南華大學響應國際淨岸,青銀少共創環境行動,參與人員全體大合照。 圖/佛光山南華大學提供
圖說:南華大學學生與社區夥伴共同淨岸,並用人龍傳遞方式將垃圾集中於堤防上。 圖/佛光山南華大學提供南華大學響應國際淨岸 青銀少共創環境行動
2023-12-28
佛光山南華大學與嘉義縣環境保護局、嘉義縣東石鄉公所、東石鄉河川巡守隊、雲林縣海線社區大學響應國際淨灘活動,於12月23日在北港溪東石堤防舉辦聯合淨岸,現場共71人到場響應活動,撿拾垃圾並資源回收,活動中各團隊共同發想該處紅樹林濕地的復育方法。
北港溪流域屬於中央管河川,主要跨越雲林縣及嘉義縣,於雲林縣口湖鄉及嘉義縣東石鄉之間出海,北港溪東石堤防連接鰲鼓溼地北堤,該處屬於河流凹岸,許多垃圾、瓶罐、保麗龍、漂流竹木堆積在紅樹林中,造成長約800公尺的垃圾帶,容易造成河川下游的汙染。活動開始時,東石鄉鄉長林俊雄到場致詞,並勉勵全體參與活動的夥伴一起為環境努力。
本次活動共同發起人南華大學通識中心主任林俊宏表示,清潔河流就是清潔海岸,希望透過全民社造行動計畫,培養雲林、嘉義之社區水環境巡守隊、開發在地環教單元,共創北港溪兩岸環境行動。此次清潔活動地點位於嘉義縣東石鄉鰲鼓濕地北堤,也是北港溪的出海口。由於潮汐的關係,當潮水退去時,許多垃圾會困在紅樹林中。許多塑膠製品因為破損成碎片,很容易釋放到環境中,進而進入食物鏈。
東石鄉清潔隊隊長陳春暖也是該活動共同發起人之一,不僅支援垃圾車輛幫助清運,更號召東石鄉水環境巡守隊共同參與,一起守護家鄉。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表示,南華大學推廣環境永續理念,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希望將學校各種行動能量與社區結合,創造共善共進共好的環境。
社區夥伴與南華大學學生在退潮期間,青銀共同至紅樹林中撿拾保麗龍、瓶罐、資源物及垃圾,並用人龍傳遞至堤防上。南華大學參與此次活動的人員包含修讀「氣候變遷與設計思考」課程的學生、河川保育隊及 Young Green 環境志義工。活動總召紀芝穎說,看到社區的銀髮族夥伴努力投入,年輕人也加緊動力一起淨岸,也看到河岸因為氣候及環境變遷造成的衝擊,亦可促進青銀少交流。
活動中所有義工及學生也都觀察到紅樹林復育的議題,所有夥伴提出多元創意的做法,希望發展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例如,東石鄉圍潭蔦松水環境巡守隊隊長莊讚芬表示,紅樹林的復育除了要請有關部門努力之外,建議可以利用社區的小型碎木機搬到現場,將漂流竹木粉碎後,做為農業資材。
漂流至紅樹林中的瓶罐、垃圾、資源物多質輕,且易破碎,不易清理。該活動花了一個半小時淨岸,共撿拾可回收的資源物536公斤、垃圾73公斤。嘉義縣環境保護局蔡湘琪說,期望未來能再與大學及社區共同合作,透過不同管道招募義工,一起為環境永續努力。
北港溪流域屬於中央管河川,主要跨越雲林縣及嘉義縣,於雲林縣口湖鄉及嘉義縣東石鄉之間出海,北港溪東石堤防連接鰲鼓溼地北堤,該處屬於河流凹岸,許多垃圾、瓶罐、保麗龍、漂流竹木堆積在紅樹林中,造成長約800公尺的垃圾帶,容易造成河川下游的汙染。活動開始時,東石鄉鄉長林俊雄到場致詞,並勉勵全體參與活動的夥伴一起為環境努力。
本次活動共同發起人南華大學通識中心主任林俊宏表示,清潔河流就是清潔海岸,希望透過全民社造行動計畫,培養雲林、嘉義之社區水環境巡守隊、開發在地環教單元,共創北港溪兩岸環境行動。此次清潔活動地點位於嘉義縣東石鄉鰲鼓濕地北堤,也是北港溪的出海口。由於潮汐的關係,當潮水退去時,許多垃圾會困在紅樹林中。許多塑膠製品因為破損成碎片,很容易釋放到環境中,進而進入食物鏈。
東石鄉清潔隊隊長陳春暖也是該活動共同發起人之一,不僅支援垃圾車輛幫助清運,更號召東石鄉水環境巡守隊共同參與,一起守護家鄉。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表示,南華大學推廣環境永續理念,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希望將學校各種行動能量與社區結合,創造共善共進共好的環境。
社區夥伴與南華大學學生在退潮期間,青銀共同至紅樹林中撿拾保麗龍、瓶罐、資源物及垃圾,並用人龍傳遞至堤防上。南華大學參與此次活動的人員包含修讀「氣候變遷與設計思考」課程的學生、河川保育隊及 Young Green 環境志義工。活動總召紀芝穎說,看到社區的銀髮族夥伴努力投入,年輕人也加緊動力一起淨岸,也看到河岸因為氣候及環境變遷造成的衝擊,亦可促進青銀少交流。
活動中所有義工及學生也都觀察到紅樹林復育的議題,所有夥伴提出多元創意的做法,希望發展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例如,東石鄉圍潭蔦松水環境巡守隊隊長莊讚芬表示,紅樹林的復育除了要請有關部門努力之外,建議可以利用社區的小型碎木機搬到現場,將漂流竹木粉碎後,做為農業資材。
漂流至紅樹林中的瓶罐、垃圾、資源物多質輕,且易破碎,不易清理。該活動花了一個半小時淨岸,共撿拾可回收的資源物536公斤、垃圾73公斤。嘉義縣環境保護局蔡湘琪說,期望未來能再與大學及社區共同合作,透過不同管道招募義工,一起為環境永續努力。
最新消息
東禪寺社教多元佛學教育 助孩子建立積極人生觀
2025-11-26南方寺周日佛學班結業典禮 三好同行慈悲種子啟航
2025-11-26走進復興區慢讀之旅 凝聚惠中佛光家庭情誼
2025-11-26侯友宜贈匾一炁玉皇宮 中華傳統宗教總會觀禮
2025-11-26雪州瓜冷土地局官員東禪寺體驗抄經 跨宗教文化交流開創新頁
2025-11-26曼城佛光中文學校燈籠彩繪比賽 傳遞光明六十載
2025-11-26港澳深信眾回佛光山接心 發願齊心弘揚佛法
2025-11-26滑鐵盧英語茶話人生 從因緣觀創造積極生命
2025-11-26員林講堂三好親子彩繪燈籠 創意點亮願力之燈
2025-11-26昆士蘭佛光童軍團2025年度報告發表會圓滿 共創佳績
2025-11-26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