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譚莉(左2)與丈夫蔡勝男(右1),帶著兒子與女兒一同皈依受持五戒,展現全家共同修行的道心。 人間社記者吳雨彤攝
圖說:楊秉穎(右)、張燕如(左)夫婦與兒子楊多展,一家三口共同受持五戒共植法緣。 人間社記者陳佳君攝
圖說:譚莉的兒子(右3)與新戒們排隊一一將縵衣交給各組引禮法師。 人間社記者曾巨宏攝
圖說:法師帶領新戒們進行縵衣的搭衣練習。 人間社記者曾巨宏攝中區三皈五戒 佛光家庭共植法緣
2025-11-03
佛光山惠中寺於11月2日舉辦「佛光山中區道場2025年甘露灌頂三皈五戒」典禮,現場氣氛莊嚴且殊勝。其中有多個家庭組合一同受戒,場面特別溫馨,也展現佛光家庭「以戒為師」的信念。此次戒會中,有兩組特別的新戒家庭格外引人注目。
第一組是楊秉穎、張燕如夫婦與就讀小學三年級、同為惠中寺童軍的兒子楊多展,一家三口共同受持五戒。張燕如提到,年輕時常參加佛光山本山法會,婚後也帶著先生親近佛光山,楊秉穎因此受妻子影響,每年春節都會攜雙方父母參加佛光山平安燈法會。
張燕如表示,楊多展自小一同參與佛光山道場活動,小學二年級時皈依,目前是惠中寺童軍團成員。10月初參加中區萬緣水陸法會時,聽聞三皈五戒活動,夫妻便決定共同把握殊勝因緣參加。他們共同表示,家庭教育從「不殺生」開始,希望孩子從小培養慈悲心。楊多展在小學一年級時便主動表示每天中午想吃素食,令父母感動不已。兩人期許自己在受戒後能更有耐心與慈悲,減少嚴厲言詞,讓家庭更為和諧安定。
張燕如分享印象深刻的一句話:「三皈五戒儀軌結束,才是修行的開始。受戒不會妨礙生活,只要心中安住菩薩之語,依循戒法,就能無處不自在。」
另一組家庭,則是譚莉與丈夫蔡勝男帶著兒子與女兒一同皈依受持五戒,展現全家共同修行的道心,平時全家人也會同誦《地藏經》。譚莉回憶,去年10月第一次走進惠中寺便投入義工服務行列,今年蔡勝男隨惠中寺前往佛光山參加供僧道糧法會,結識了許多義工,從他們的分享中了解到皈依與五戒的殊勝意義,經過全家人共同討論與思考,決定把握此次難得因緣受戒。
譚莉說,儀式當下最令她動容的時刻:「當主法和尚與法師們莊嚴入壇,第一聲鼓聲響起時,我的心被觸動,眼淚幾乎奪眶而出,法喜充滿。」
譚莉期許,受五戒後就如同在心中種下一顆善的種子。人生難免有順境與逆境,但她希望子女能以佛法為依靠,即使身處低谷,也能藉由佛法轉念,讓生活充滿力量與希望。
第一組是楊秉穎、張燕如夫婦與就讀小學三年級、同為惠中寺童軍的兒子楊多展,一家三口共同受持五戒。張燕如提到,年輕時常參加佛光山本山法會,婚後也帶著先生親近佛光山,楊秉穎因此受妻子影響,每年春節都會攜雙方父母參加佛光山平安燈法會。
張燕如表示,楊多展自小一同參與佛光山道場活動,小學二年級時皈依,目前是惠中寺童軍團成員。10月初參加中區萬緣水陸法會時,聽聞三皈五戒活動,夫妻便決定共同把握殊勝因緣參加。他們共同表示,家庭教育從「不殺生」開始,希望孩子從小培養慈悲心。楊多展在小學一年級時便主動表示每天中午想吃素食,令父母感動不已。兩人期許自己在受戒後能更有耐心與慈悲,減少嚴厲言詞,讓家庭更為和諧安定。
張燕如分享印象深刻的一句話:「三皈五戒儀軌結束,才是修行的開始。受戒不會妨礙生活,只要心中安住菩薩之語,依循戒法,就能無處不自在。」
另一組家庭,則是譚莉與丈夫蔡勝男帶著兒子與女兒一同皈依受持五戒,展現全家共同修行的道心,平時全家人也會同誦《地藏經》。譚莉回憶,去年10月第一次走進惠中寺便投入義工服務行列,今年蔡勝男隨惠中寺前往佛光山參加供僧道糧法會,結識了許多義工,從他們的分享中了解到皈依與五戒的殊勝意義,經過全家人共同討論與思考,決定把握此次難得因緣受戒。
譚莉說,儀式當下最令她動容的時刻:「當主法和尚與法師們莊嚴入壇,第一聲鼓聲響起時,我的心被觸動,眼淚幾乎奪眶而出,法喜充滿。」
譚莉期許,受五戒後就如同在心中種下一顆善的種子。人生難免有順境與逆境,但她希望子女能以佛法為依靠,即使身處低谷,也能藉由佛法轉念,讓生活充滿力量與希望。
最新消息
印度沙彌學園出家典禮 沙彌發願復興印度佛教
2025-11-21紐西蘭北島攜手校園 為地球種植600棵樹
2025-11-21Avonside女子高中路跑 為環保植樹獻心力
2025-11-21冬季聲樂發表會 慈恩寺舉辦
2025-11-21法華禪寺迎來佛教文化探索團 肯定人間佛教魅力
2025-11-21松山第六分會敬老關懐 體現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2025-11-21佛光大學圖資長陳麒元 出任EI索引國際期刊主編
2025-11-21鳳霞國小校園講座 從人際看和諧人間
2025-11-21南華大學棒球隊授旗祈福 蓄勢待發力拼大專盃
2025-11-21成福國小生命教育十堂課 學子打開世界的窗
2025-11-21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