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08月13日 星期三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社會萬象 > 地方采風> 曼城佛光人手作刈包 傳遞台灣溫度展現生活美學

地方采風

字級

曼城佛光人手作刈包 傳遞台灣溫度展現生活美學

【人間社 李佳軒 英國曼城報導】 2025-08-08
曼城佛光山舉辦刈包手作活動,吸引25位典座義工參與。此次活動以台灣經典小吃「刈包」為主題,透過實作與交流,體會飲食文化的溫度與深度,展現人間佛教推廣生活美學的精神。

8月3日,於曼城佛光山五觀堂展開,由國際佛光會曼城協會第一分會會員陳景純介紹刈包的由來與歷史背景,說明這道台灣經典小吃如何從傳統年節食品演變為日常風味小吃,讓學員對刈包的文化脈絡有更深入的認識。隨後,佛光大學蔬食系大三實習生潘沂軒帶領實作課程,指導學員親手製作刈包外皮。

潘沂軒於前一日完成麵糰的揉製與醒發,並冷藏保存以備教學使用。課程中,學員分工揉麵、整型,塑形成刈包特有的弧形外皮,成型後麵糰再次醒發準備蒸煮。等待蒸熟期間,潘沂軒回大寮準備炸素火腿與特製醬料,為品嘗環節做最後準備。

大家在五觀堂討論交流,分享過去對刈包的印象與創意夾食,有人提到倫敦道場曾品嘗過刈包,也有人建議嘗試泡菜、牛油果、魔芋爽等食材,展現創新融合。第二分會委員孫菊蔓分享製作麵食的經驗,說明醒發時間與方式需依料理、麵粉特性與氣候調整。現場氣氛熱絡,學員們踴躍提問,交流收穫豐富。

蒸好的麵糰香氣四溢,學員組裝刈包品嘗,紛紛稱讚餡料美味、口感細緻,肯定潘沂軒教學細心、配料講究,讓刈包展現出色的蔬食風味。信眾鍾淑瑩表示,透過此次體驗不僅學會製作技巧,也深入了解刈包文化,未來更有信心與家人分享這份台灣味道。

第二分會會長童秀金則表示,雖然早聽過刈包,但第一次動手製作後,發現並不難且成果美味,感謝有此難得學習機會。潘沂軒分享,這是她首次嘗試親手做刈包,特別是在異鄉完成,意義非凡。她坦言曾因不熟悉當地麵粉失敗,但當日能順利完成並分享,感到十分開心與感動,認為將家鄉味道帶給更多人是最溫暖的文化交流。

這份來自台灣的滋味,伴隨蒸氣與笑聲,烙印在每位參與者心中,也為異鄉生活增添人情與幸福的香氣。曼城佛光山將於8月12日與17日繼續舉辦典座活動,歡迎典座義工踴躍參與,共創更多美好回憶。
12345678910第6 / 360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