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2025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 台北道場談生死關懷探討
2025-02-25
2025年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由人間佛教讀書會及財團法人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北部首場於2月23日在佛光山台北道場舉辦,研討《人間佛教當代問題探討-生死關懷》。吸引來自北區等地1100位愛書人,與貴賓前內政部政務次長林慈玲、內政部宗教政策科科長張琳等親臨,以共讀《星雲大全集》來緬懷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
主題論壇邀請到4位與談人: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台北道場住持滿謙法師、人間佛教讀書會總部執行長覺培法師、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總會長趙翠慧,由人間佛教讀書會講師石娟娟主持。
依空法師曾生過重病,他面對死亡時的豁然自在,令聽眾動容。談到玄奘大師及佛光山長老慈莊法師面對疾病、面對死亡,毫無畏懼,他認為面對死亡沒有畏懼,就是了生脫死。同時談及對許多信眾臨終關懷的歷程,說明解開臨命終者心中所罣礙的點非常重要。就信仰而言,迷信雖不如正信,但至少迷信比不信好,因為具有因果觀念,邪信最可怕。而民間信仰中的媽祖、關公等,皆是佛弟子,如同護法天神也都是佛弟子。強調大家要睜亮眼睛找到善知識以及正確的信仰,佛光山就是正統、正信、正行的道場。
覺培法師說明修行議題,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心清淨相應的世界就清淨,離開生活談不上修行,將人間淨土落實在生活中。《阿彌陀經》後段,諸佛讚歎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成佛,娑婆世界也是一所能成佛的學校。就生死而言,生死不二,生死是一期生命必經過程,擁抱生命、解決生死、落實生活的力量,來自於修行的核心,包括忍耐、般若等修行,都是面對各種境界,勘破世間才得以產生的智慧。而就素食議題,談到有人曾提出疑問,吃素為何可吃植物,書中指出植物的生長、繁殖是物理現象,不是心理現象,佛教徒對「生命」的定義,不在於表相上是動物、是植物的區別,而在於有無心識反應。
滿謙法師表示,星雲大師說生死是一體的,希望把生命教育正確觀念傳給大家。生死好比春夏秋冬,如同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一樣,知道生死是一如的,不是對立的,要好好把握今生,也舉出多則誠心為臨終者說法,助其放下安然往生的事例。阿彌陀佛來接引的時刻就是好日子,福德因緣具足,可以預知時至,喪葬儀式莊嚴、簡樸,重要的是在長輩生前要多盡孝,勝過往生後過於鋪張。
「閱讀星雲大師文字感覺大師就在我們身邊,緬懷感恩大師帶給我們的身教及言教。」趙翠慧分享自已瀕死經驗,及家人或朋友身重病時如何陪伴。並談到安樂死的議題,強調病人自主的重要性。說明生命是永續經營的,面對宇宙人生問題,須以平等、尊重、護生等來處理,與眾共勉了解「緣起法」,多廣結善緣,實現「同體共生」。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秘書長有容法師導讀星雲大師著作《人間佛教當代問題探討-生死關懷》,探討佛教對「身心疾病、修行、喪葬習俗、民間信仰、素食問題、安樂死、臨終關懷、宇宙人生」的看法等八個議題。
主題論壇邀請到4位與談人: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台北道場住持滿謙法師、人間佛教讀書會總部執行長覺培法師、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總會長趙翠慧,由人間佛教讀書會講師石娟娟主持。
依空法師曾生過重病,他面對死亡時的豁然自在,令聽眾動容。談到玄奘大師及佛光山長老慈莊法師面對疾病、面對死亡,毫無畏懼,他認為面對死亡沒有畏懼,就是了生脫死。同時談及對許多信眾臨終關懷的歷程,說明解開臨命終者心中所罣礙的點非常重要。就信仰而言,迷信雖不如正信,但至少迷信比不信好,因為具有因果觀念,邪信最可怕。而民間信仰中的媽祖、關公等,皆是佛弟子,如同護法天神也都是佛弟子。強調大家要睜亮眼睛找到善知識以及正確的信仰,佛光山就是正統、正信、正行的道場。
覺培法師說明修行議題,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心清淨相應的世界就清淨,離開生活談不上修行,將人間淨土落實在生活中。《阿彌陀經》後段,諸佛讚歎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成佛,娑婆世界也是一所能成佛的學校。就生死而言,生死不二,生死是一期生命必經過程,擁抱生命、解決生死、落實生活的力量,來自於修行的核心,包括忍耐、般若等修行,都是面對各種境界,勘破世間才得以產生的智慧。而就素食議題,談到有人曾提出疑問,吃素為何可吃植物,書中指出植物的生長、繁殖是物理現象,不是心理現象,佛教徒對「生命」的定義,不在於表相上是動物、是植物的區別,而在於有無心識反應。
滿謙法師表示,星雲大師說生死是一體的,希望把生命教育正確觀念傳給大家。生死好比春夏秋冬,如同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一樣,知道生死是一如的,不是對立的,要好好把握今生,也舉出多則誠心為臨終者說法,助其放下安然往生的事例。阿彌陀佛來接引的時刻就是好日子,福德因緣具足,可以預知時至,喪葬儀式莊嚴、簡樸,重要的是在長輩生前要多盡孝,勝過往生後過於鋪張。
「閱讀星雲大師文字感覺大師就在我們身邊,緬懷感恩大師帶給我們的身教及言教。」趙翠慧分享自已瀕死經驗,及家人或朋友身重病時如何陪伴。並談到安樂死的議題,強調病人自主的重要性。說明生命是永續經營的,面對宇宙人生問題,須以平等、尊重、護生等來處理,與眾共勉了解「緣起法」,多廣結善緣,實現「同體共生」。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秘書長有容法師導讀星雲大師著作《人間佛教當代問題探討-生死關懷》,探討佛教對「身心疾病、修行、喪葬習俗、民間信仰、素食問題、安樂死、臨終關懷、宇宙人生」的看法等八個議題。
最新消息
普中菁英盃越級挑戰高中組 展現初生之犢氣魄
2025-08-16佛光緣美術館東禪館「澡雪洗心」展 陳漫之藝術創作分享會
2025-08-16新營講堂 災後溫馨送關懷
2025-08-16佛光大學114學年度新生入學說明會登場 新生與家長齊聚校園
2025-08-16領袖的起點 從三好四給打造優秀學長
2025-08-16跨國青年走讀旗美九區 體驗公益與文化交融
2025-08-16東禪寺花燈製作研習營 馬來亞大學領會文化內涵
2025-08-16佛光法水寺學員來台參學 開啟心靈之旅
2025-08-162025年非洲佛學會考 佛光人考出智慧與信念
2025-08-16東禪行佛分會孝道月修持 抄經靜心報父母恩
2025-08-16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