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09月22日 星期一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教育人文> 蘭卡斯特教授藏經樓開講 藏經印刷的故事

教育人文

字級

蘭卡斯特教授藏經樓開講 藏經印刷的故事

【人間社 李慧琳 高雄報導】 2023-06-04
為讓大眾對大藏經的版本及源流有進一步的認識,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6月2日禮請美國伯克萊加州大學終身榮譽教授蘭卡斯特,於藏經樓講述「藏經印刷的故事」,與會聆聽者有編藏處、法堂書記室、人間佛教研究院、南天寺、紐西蘭等地實體與線上約有近百人與會聆聽。

蘭卡斯特教授首先說明大藏經各版本的發展過程,他指出,漢文大藏經的源流最早是從手寫的寫本到木雕刻本,而中國最早出現的藏經就是北宋太祖開寶年間以木板雕造的《開寶藏》(971-983),雕造地點在益州(四川成都)。當時,曾致贈鄰近韓國、日本等國,韓國又依《開寶藏》複刻初雕《高麗藏》(1011-1087)。其後,因蒙古軍入侵高麗,燒毀所有初雕板片,又於13世紀依初雕經本,複刻再雕版《高麗藏》。就是現在我們所看見的韓國海印寺的8萬板片的《高麗藏》。

原本的《開寶藏》因中國北方歷代戰火不斷,造成經板散佚毀壞,印本也焚毀迨盡,因此《開寶藏》基本上已經不存在歷史上。但是,《開寶藏》的版本,因為流通北方遼國,促成《金藏》的開雕而間接傳承下經板內容。因此,教授透過對比藏經內文字體的方式,說明了契丹版《金藏》、韓國版《高麗藏》與中國《開寶藏》的版本相近處,證實《金藏》、初雕《高麗藏》與再雕《高麗藏》是北宋《開寶藏》的「複刻」版本。

講座最後,蘭卡斯特教授以其數位佛典的前瞻眼光,分享他如何將大藏經數位化的過程,以及透過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海線絲綢之路技術策展人莎拉•肯德丁教授的協助,將佛教與新媒體藝術結合,活化了古老的佛教文明,以創新的360度沉浸式的虛擬實境體驗,讓現代人彷彿遊走於藏經之間,聆聽到聖者的言教。此項嶄新的研究,非常與時俱進地推進佛法數位化,讓佛教文明有了現代化的傳播,走向科技與現代文明接軌。
12345678910第6 / 436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