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法寶講座 四給人生
2021-08-01
法寶堂七月分線上法寶講座,7月25日主題「四給人生」,佛光山女眾傳燈會執行長如展法師主持,與談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蔡孟樺、國際佛光會泰山第一分會督導陳秀美。闡述星雲大師「四給」的意義,以及融和四無量心、六度、四攝的意涵,分享從大師的言教身教中學習,逐漸將「四給」融入生命中。
星雲大師訂下「四給」─「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作為佛光人的工作信條。大師說過,工作沒有好壞之分,只是在於人為,所以工作的信條很重要。抱持著這個工作信條做事必能成功,以「四給」開拓人生更使人生別有意義。
如展法師指出,星雲大師的「四給」含義甚深,涵蓋「四無量心」、「六度波羅蜜」、「四攝法」,「四無量心」是指菩薩度眾應該具備的四種精神,能令無量眾生離苦得樂,生起「慈、悲、喜、捨」的四種心。人間佛教的行者就是修行「六度」法門和「四攝」法門的發心菩薩。「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四攝」為「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大師將其轉化為貼近現代人的語言─「三好」、「四給」,即為「六度四攝」的融攝。
蔡孟樺13歲於佛光山皈依,18歲在編藏處當義工,因為星雲大師信守承諾,答應到一個因祖母往生,而悲傷不已的孩子家中看看,給了他無比的信心。蔡孟樺從就讀佛學院、編輯星雲大師的書,以及承擔《星雲大師全集》主編。人稱「屏媽媽」的陳秀美,為佛光山義工會會長慧屏法師的母親,由於大姊的因緣接觸佛光山,因見到道場供奉的佛像莊嚴生起了信心,開始親近道場、加入佛光會擔任幹部。體會「我在眾中,眾中有我」,而這一期的生命就是「四給」的人生。
提到《星雲大師全集》,讓長年與大師文章為伍的蔡孟樺有著訴說不盡的體會,「大師在《全集》的自序中,一開頭就破題:『這是一部非常複雜的《全集》』,因為這是大師一生各個時期文字的總結,而我就跟著大師的生命時空去遨遊。」365冊的《全集》都用來與大眾結緣,大師認為身為佛弟子,不是來人間當消費者,要做貢獻者,要將所有的一切供養佛陀、供養眾生。
「就這樣『給』出去了,真的捨得嗎?」2010年,一場於佛光山舉辦的活動上,陳秀美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大師問他一句:「聽說你有一個兒子很優秀,你願不願意捐出來啊?」沒有多久,慧屏法師就在佛光山出家,但突如其來的轉折,和心裡的糾結難以言喻,但愛的不斷提升就是慈悲,因此就放手,歡喜成就他出家。
「我是個很難度的人,但大師總是很耐煩,不斷給予因緣。」2016年大師因病開刀,一句:「你去哪裡了,找你找不到啊!」他終於從還有一絲動搖到下定決心,已經二十多年過去,讓蔡孟樺看到菩薩永不捨棄任何一個眾生的悲憫。蔡孟樺也告訴自己,在這條路上所遇到的任何人、任何因緣,他都會耐心等候,「相信有一天他會明白。」
「『三好』、『四給』融入生活,就是很自然的『安住』,安住在佛法中內觀,從聽經聞法中,就是在檢視自己。」陳秀美說:「總覺得自己好像沒有『給』,因為從佛光山得到很多,所以就分不清了,我們法喜安樂,得到這麼多,要融入生活中實踐。」
2016年國際青年生命禪學營,一名菲律賓光明大學的學生問大師,彼此非親非故,為什麼大師願意建大學讓他們讀書?星雲大師說,這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沒有關係的,大家是同體共生,要互相幫助,這是因緣。所謂:「聖教自淺至深,說一切法,不出因緣二字。」如展法師最後道出,這世上每個人都是互相有因緣,期透過「四給」的善緣,建立和諧的人際和良善的社會,締造美好的生命循環。
星雲大師訂下「四給」─「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作為佛光人的工作信條。大師說過,工作沒有好壞之分,只是在於人為,所以工作的信條很重要。抱持著這個工作信條做事必能成功,以「四給」開拓人生更使人生別有意義。
如展法師指出,星雲大師的「四給」含義甚深,涵蓋「四無量心」、「六度波羅蜜」、「四攝法」,「四無量心」是指菩薩度眾應該具備的四種精神,能令無量眾生離苦得樂,生起「慈、悲、喜、捨」的四種心。人間佛教的行者就是修行「六度」法門和「四攝」法門的發心菩薩。「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四攝」為「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大師將其轉化為貼近現代人的語言─「三好」、「四給」,即為「六度四攝」的融攝。
蔡孟樺13歲於佛光山皈依,18歲在編藏處當義工,因為星雲大師信守承諾,答應到一個因祖母往生,而悲傷不已的孩子家中看看,給了他無比的信心。蔡孟樺從就讀佛學院、編輯星雲大師的書,以及承擔《星雲大師全集》主編。人稱「屏媽媽」的陳秀美,為佛光山義工會會長慧屏法師的母親,由於大姊的因緣接觸佛光山,因見到道場供奉的佛像莊嚴生起了信心,開始親近道場、加入佛光會擔任幹部。體會「我在眾中,眾中有我」,而這一期的生命就是「四給」的人生。
提到《星雲大師全集》,讓長年與大師文章為伍的蔡孟樺有著訴說不盡的體會,「大師在《全集》的自序中,一開頭就破題:『這是一部非常複雜的《全集》』,因為這是大師一生各個時期文字的總結,而我就跟著大師的生命時空去遨遊。」365冊的《全集》都用來與大眾結緣,大師認為身為佛弟子,不是來人間當消費者,要做貢獻者,要將所有的一切供養佛陀、供養眾生。
「就這樣『給』出去了,真的捨得嗎?」2010年,一場於佛光山舉辦的活動上,陳秀美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大師問他一句:「聽說你有一個兒子很優秀,你願不願意捐出來啊?」沒有多久,慧屏法師就在佛光山出家,但突如其來的轉折,和心裡的糾結難以言喻,但愛的不斷提升就是慈悲,因此就放手,歡喜成就他出家。
「我是個很難度的人,但大師總是很耐煩,不斷給予因緣。」2016年大師因病開刀,一句:「你去哪裡了,找你找不到啊!」他終於從還有一絲動搖到下定決心,已經二十多年過去,讓蔡孟樺看到菩薩永不捨棄任何一個眾生的悲憫。蔡孟樺也告訴自己,在這條路上所遇到的任何人、任何因緣,他都會耐心等候,「相信有一天他會明白。」
「『三好』、『四給』融入生活,就是很自然的『安住』,安住在佛法中內觀,從聽經聞法中,就是在檢視自己。」陳秀美說:「總覺得自己好像沒有『給』,因為從佛光山得到很多,所以就分不清了,我們法喜安樂,得到這麼多,要融入生活中實踐。」
2016年國際青年生命禪學營,一名菲律賓光明大學的學生問大師,彼此非親非故,為什麼大師願意建大學讓他們讀書?星雲大師說,這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沒有關係的,大家是同體共生,要互相幫助,這是因緣。所謂:「聖教自淺至深,說一切法,不出因緣二字。」如展法師最後道出,這世上每個人都是互相有因緣,期透過「四給」的善緣,建立和諧的人際和良善的社會,締造美好的生命循環。
最新消息
雪蘭莪瓜拉益智小學校園講座 點燃學子希望燈塔
2025-08-30拉曼理工大學佛學會 引導青年慧點人生路
2025-08-30芝加哥夏日禪修班 百人體驗人間生活禪
2025-08-30加拿大OMNI TV電視台 專訪覺凡法師佛教傳統文化月
2025-08-30佛光人攜手公益團體 用米香串起愛與希望
2025-08-30讀報教育首度進入鳳西國小 激發教師閱讀新思維
2025-08-30法蘭克福佛光山舉辦月餅製作課程 喜迎中秋團圓
2025-08-30中庄發展協會祖孫同樂 歡慶祖父母節
2025-08-30三重禪淨中心小樹成長禮 為入學點燈祝福
2025-08-30一社區一蓮花 幸福快樂在東里
2025-08-30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