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教界、學界和政界攜手合作,共同推進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以傳承發展中華優秀佛教文化。」洪修平樂觀表示,這是人間佛教當代及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 人間社記者林靖敏攝
圖說:「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原則,才能傳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暨南京大學東方哲學與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洪修平對中國佛教、人間佛教的形成與發展有其獨到的見解,強調兩岸之間互動交流,對發揚人間佛教具有加分作用。 人間社記者林靖敏攝人間佛教新願景 洪修平盼經典普及化
2017-12-17
「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原則,才能傳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暨南京大學東方哲學與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洪修平對中國佛教、人間佛教的形成與發展有其獨到的見解,強調兩岸之間互動交流,對發揚人間佛教具有加分作用。
出版《禪宗思想的形成與發展》、《中國佛教文化歷程》、《中國禪學思想史》等學術著作的洪修平侃侃而談,儒釋道形成中華文化,其中,中國佛教是從印度傳來,在本土生根、發芽、開花和結果。從中印的文明交流互鑑中,可看見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歷史。認為要有了解歷史、中華傳統文化的自覺,隨順時代、社會變遷而與時俱進,才能傳承與發展。
佛教在中國的傳播發展,經歷不斷中國化的過程,最終融入中華傳統文化之中,成為其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洪修平表述,中國佛教既繼承佛陀創教的根本情懷和基本精神,同時又在傳統文化的土壤中,產生不同於印度佛教的思想特點和文化精神。
洪修平進一步提及,兩岸同根同源,彼此交流非常重要,尤其透過文化、學術交流,在創造轉化、創新發展的基礎下,共同發揚人間佛教。他指出,人間佛教是佛教界有識之士因有感於晚明以來中國佛教的衰敗,為因應社會與文化急遽變化所做出的自覺調整,也是唐宋以來中國佛教人生化、入世化的發展,由太虛大師倡導,印順法師、趙樸初等人發展,進而由佛光山、星雲大師付諸實踐。
「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是大陸當前的重大文化工程,不但追求學術高水準,又力求古為今用,讓優秀傳統文化貼近現實生活,融入課堂教育、走進人們心中,最大限度地發揮以文化人的作用。而代表中國佛教的《六祖壇經》幸運入選,是中國佛教界的盛事;對禪宗研究專精的洪修平表示,禪宗的出現是中國佛教文化的成果,而《六祖壇經》的著述,奠定中國禪宗人間佛教的基本特色的同時,於實踐面向提供重要的理論資源與思想基礎。
擔任「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編輯委員之一的洪修平,認為文化載體是典籍,通過百部經典的編纂、整理文獻、典籍的精華,並予以深入淺出解釋內文,進而將中華文化推向社會,共享文化資源。以學術研究當橋梁,讓經典不再束之高閣,成為大眾普及化閱讀的文物。
洪修平透露,中國佛教對世界的貢獻與影響,除了佛陀的智慧外,還有民族的智慧,因此,百部經典需要有中國佛教的代表性典籍。認為《六祖壇經》外,《大唐西域記》、《弘明集》都是值得推薦的典籍,《大唐西域記》是玄奘大師前往印度取經,記錄沿途各國的歷史、社會面貌,許多早已失傳的歷史反而要借助此書的敘述作為依據,更為一帶一路發揮積極作用。《弘明集》則是最早紀錄佛教初傳中國的歷程,反映外來文化和中華文化融合發展的歷史典範,中華文化走出去可以把此書作為借鏡。
「教界、學界和政界攜手合作,共同推進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以傳承發展中華優秀佛教文化。」洪修平樂觀表示,這是人間佛教當代及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
出版《禪宗思想的形成與發展》、《中國佛教文化歷程》、《中國禪學思想史》等學術著作的洪修平侃侃而談,儒釋道形成中華文化,其中,中國佛教是從印度傳來,在本土生根、發芽、開花和結果。從中印的文明交流互鑑中,可看見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歷史。認為要有了解歷史、中華傳統文化的自覺,隨順時代、社會變遷而與時俱進,才能傳承與發展。
佛教在中國的傳播發展,經歷不斷中國化的過程,最終融入中華傳統文化之中,成為其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洪修平表述,中國佛教既繼承佛陀創教的根本情懷和基本精神,同時又在傳統文化的土壤中,產生不同於印度佛教的思想特點和文化精神。
洪修平進一步提及,兩岸同根同源,彼此交流非常重要,尤其透過文化、學術交流,在創造轉化、創新發展的基礎下,共同發揚人間佛教。他指出,人間佛教是佛教界有識之士因有感於晚明以來中國佛教的衰敗,為因應社會與文化急遽變化所做出的自覺調整,也是唐宋以來中國佛教人生化、入世化的發展,由太虛大師倡導,印順法師、趙樸初等人發展,進而由佛光山、星雲大師付諸實踐。
「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是大陸當前的重大文化工程,不但追求學術高水準,又力求古為今用,讓優秀傳統文化貼近現實生活,融入課堂教育、走進人們心中,最大限度地發揮以文化人的作用。而代表中國佛教的《六祖壇經》幸運入選,是中國佛教界的盛事;對禪宗研究專精的洪修平表示,禪宗的出現是中國佛教文化的成果,而《六祖壇經》的著述,奠定中國禪宗人間佛教的基本特色的同時,於實踐面向提供重要的理論資源與思想基礎。
擔任「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編輯委員之一的洪修平,認為文化載體是典籍,通過百部經典的編纂、整理文獻、典籍的精華,並予以深入淺出解釋內文,進而將中華文化推向社會,共享文化資源。以學術研究當橋梁,讓經典不再束之高閣,成為大眾普及化閱讀的文物。
洪修平透露,中國佛教對世界的貢獻與影響,除了佛陀的智慧外,還有民族的智慧,因此,百部經典需要有中國佛教的代表性典籍。認為《六祖壇經》外,《大唐西域記》、《弘明集》都是值得推薦的典籍,《大唐西域記》是玄奘大師前往印度取經,記錄沿途各國的歷史、社會面貌,許多早已失傳的歷史反而要借助此書的敘述作為依據,更為一帶一路發揮積極作用。《弘明集》則是最早紀錄佛教初傳中國的歷程,反映外來文化和中華文化融合發展的歷史典範,中華文化走出去可以把此書作為借鏡。
「教界、學界和政界攜手合作,共同推進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以傳承發展中華優秀佛教文化。」洪修平樂觀表示,這是人間佛教當代及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
最新消息
紐約道場心靈講座 曲全立談創作與初心
2025-11-15聖麥可預備學校師生參訪香雲寺 體驗佛教文化
2025-11-15紐約道場出席跨宗教交流 共話「生命的禮物」
2025-11-15佛光山出席安寧療護紀念會 分享佛法智慧與慈悲理念
2025-11-15紐澤西佛光人歲末送暖 關懷當地弱勢家庭
2025-11-15柏林佛光山大腦與人生講座 洪蘭巧答生命智慧
2025-11-15勝鬘書院參學多倫多佛光山 探索人間佛教本土化歷程
2025-11-15攜手社區行善 達拉斯佛光人關懷家庭暴力受害者
2025-11-15第四屆礁溪鄉鄉長盃拉密大賽 熱鬧展開
2025-11-15佛光紐西蘭南島書院課程圓滿 《壇經》智慧開啟學員心靈之窗
2025-11-15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