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星雲大師佛法真義系列 教旗的意涵
2017-07-09
每一個國家都會有代表這一個國家精神標誌的國旗,懸掛的國旗代表國家的主權。每一所學校為了表現它的特色,也會有一面校旗,它彰顯著這一所學校的文化、理念。軍隊上前線時,也會揮揚旌旗,以鼓舞士氣;當然各宗教也都有它代表的標誌,如佛教的教旗,就是一面五色旗。
一九六三年,越南總統吳廷琰為維護天主教而破壞佛教,不允許佛誕節懸掛教旗,並燒毀教旗,以致民怨沸騰。越南佛教徒為此示威遊行,持續了好幾個月,而廣德法師等七位僧人,則以自焚殉教來表達心中的悲憤。這是因為佛教教旗對佛教徒而言,代表著心中的佛陀、信仰,是神聖而不可侵犯的。就如同美國人在「中途島事件」時,犧牲幾萬軍民,就是為了在島上插一面國旗,因為這一面國旗所代表的不只是一塊布而已,而是一個國家。
「佛教教旗」的議案是一九五二年,在日本舉行第二次「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時通過。它是一面五色旗,橫向與縱向皆由藍、黃、紅、白、橙五種色條構成。五色象徵著佛陀智慧、平等、慈悲、和平、清淨等精神;也代表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五乘佛法」。橫向與縱向則代表法身佛性的特色──「橫遍十方,豎窮三際」,也象徵十方法界融和,三時法輪常轉。
其中,「五乘佛法」是佛陀為了教化眾生,依據眾生的不同根性所施設的五種法門,例如:佛陀為「人乘」性格者說受持三皈五戒,令其遠離三途,生於人趣;為「天乘」性格者說修十善法,令其上生天界;為「聲聞乘」性格者說四諦法,令其脫離三界,成為阿羅漢;為「緣覺乘」性格者說十二因緣,令其脫離三界,成為辟支佛;為「菩薩乘」性格者說行六度法門,令其超越三界二乘境界,得到無上究竟的佛果。
人際互動 橫縱善巧周延
法門雖有上述五種,實則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即:引導眾生悟入佛之知見,證悟本自具足的佛性。因此佛陀在法華會上曾說:「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無有餘乘,若二、若三。」又說:「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這本自具足的佛性,其特色便是「橫遍十方,豎窮三際」,意指:就橫的空間而言,它至大無外,至小無內,無處不遍,無所不在,故曰「橫遍十方」;就豎的時間而言,它超越過去、現在、未來三際,無生無滅,永恆一如,故曰「豎窮三際」。
「橫遍十方,豎窮三際」的法身佛性用之於日常,除須妥當拿捏空間因素與時間因素,兼顧事物的互動關係與歷史的發展脈絡,更應重視人際之間的互動。對於橫向的溝通連繫,固然要善巧運用;對於縱向的承上啟下,也要周全考量。若人人都能如此,不僅社會安樂、國家興盛非為難事,要達到世界和平、法界融和,也是指日可待之事也。
…………………………………………
閉關
閉關,就是閉門謝客,隱居修行。閉關期間的住所,就稱作「關房」;關房外要有人「護關」,護持這一段期間的飲食、醫護等雜務,讓閉關者能摒除外緣,做專修的法門。閉關的時間、目的各有不同,有的人閉關一年,或二、三年,甚至進了關房就不出來,一生就在關房裡閉「生死關」。
閉關者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志願來專修,有的閉「法華關」,專誦《法華經》;有的閉「華嚴關」,專念《華嚴經》;有的閉「般若關」,念《般若經》;也有的閉「淨土關」,專修念佛。
閉關最怕的是「身在關中心在外」,關房的修行,不是人人都做得到的。如果在關房中,心不能安寧、不能自在,心有所執著,有種種的煩惱困擾,不能安住,那就「千年不出也徒然」了。古德說:「沒有心開意解,不可閉關;沒有開悟入道,不可住山。」沒有積集足夠的福德因緣,未能具備大死一番的決心,卻奢言住山閉關,了生脫死,就如緣木求魚。
有一個禪師被人冤枉,遭了牢獄之災。有一天,牢裡飛進一隻蒼蠅,禪師在這頭抓,牠就飛到那頭;禪師在那頭抓,牠就飛到這頭。禪師抓累了,說道:「哎呀!這個地方好大啊!連一隻蒼蠅都抓不到。」
所謂「趙州八十猶行腳,只為心頭未悄然,即至歸來無一事,始知空費草鞋錢。」閉關閉習慣以後,虛空宇宙就在我心裡,就不會一天到晚想往外跑了。
禪門裡有「不破參,不閉關;不開悟,不住山」的教示,意思是,對佛法還沒有體證、開悟,還沒破除煩惱之前,不可以隨便閉關,因為煩惱未除,在關房中盲修瞎練,容易走火入魔。因此,修行者在佛教裡修行,快者十年,慢者要二十年以後,才有資格講閉關。另外,閉關必定要勞動他人來護關,若初學者修行才剛起步,就馬上閉關,又有何功德讓人來護關?
我認為閉關的意義應該是:一、關閉六根賊; 二、禁遏妄想心;三、正觀三毒軍;四、清淨身口意。六根就像盜賊一樣住在我們身體裡,讓我們沉迷於痴惑瞋愛,所以修行過程中,最要緊的就是要「密護根門」,轉六根賊為六波羅蜜,才能脫離苦海。
閉關是一種剋期取證、超越凡間的一種自我提升方式,其境界如人飲水,就像封得很緊閉的醬缸一般,經過長期的貯放,才會更香醇。閉關的人進步會很快,人雖然被關閉起來了,心卻很自由,所以思想自然會開闊。一個修行的人在關房內,要先把自己縮小,以便養深積厚,將來出關後,再擴大自己,利益群生。
…………………………………………
「短期出家」的真義
《大智度論》說:「孔雀雖有色嚴身,不如鴻鵠能高飛;白衣雖有富貴力,不如出家功德深。」出家的功德殊勝行,出家是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所以順治皇帝曾慨嘆:「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
「出家」之所以可貴,根據《出家功德經》、《法苑珠林》、《大寶積經》等諸經所說,出家的功德有︰一、出家遠離煩憂,心無罣礙;二、出家遠離束縛,淡泊灑脫;三、出家遠離計較,一切平等;四、出家遠離欲望,無求知足;五、出家遠離貧窮,心存富有;六、出家遠離諂曲,光明正直;七、出家遠離繁華,單純樸素;八、出家遠離瞋心,慈悲喜捨;九、出家遠離壓力,自然忍耐;十、出家遠離汙染,清淨自在。
在泰國,男孩子一生當中,都要過一次出家的生活,短則幾個月,長者幾年;經過出家生活的體驗,才算長大成人。但是在中國,不像南傳佛教,剃度後,在寺院生活一段時間,可以自由的離開;中國的佛教,出家就是一生,如同職業軍人,不改變身分和責任,出了家,一生都要盡到弘揚佛法的責任。
但事實上,不是每個人都有因緣終生出家,所以中國佛教經常舉辦「八關齋戒」,就是讓在家人可以到寺院經歷一日一夜的修行生活,學習出家人出世無憂的生活。甚至為了因應時代變遷,讓有心想過出家生活的人,有因緣體驗出家生活的寧靜與淡泊,佛光山於一九八八年首度舉辦「短期出家修道會」。
我認為,短期出家是一種道德的訓練,是一種人格的樹立,是一種靜定力量的開發,每個人未必都要終生出家,但能有因緣參加一次「短期出家」,可以讓紛擾的身心沉澱,找到自我反省、自我進步的空間,並在寺院的生活體驗中,學習歸零,革新自己,開啟心靈無限的能源。
現今的社會,人人都想擁有更多的享受,但求不得的苦也隨之而生。出家生活,則是學習「無」,空掉心裡的妄想執著,感受到放下、無我、不計較等「禪悅」的快樂,繼而發現到你的人生在昇華擴大。因為在家生活中,不管存多少錢,都是有限的,擁有多高的名位,也是有限的;而「無」卻是無窮、無盡、無限、無量,可說是「一朝風月,萬里晴空」,所以出家所帶來的快樂,比在家生活更多。
《金剛經》說:「一念生淨信者,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既然發心出家,不論一生或是短期,最重要的是,出煩惱生死之家,出名聞利養之家,這才是「出家」的真義。
一九六三年,越南總統吳廷琰為維護天主教而破壞佛教,不允許佛誕節懸掛教旗,並燒毀教旗,以致民怨沸騰。越南佛教徒為此示威遊行,持續了好幾個月,而廣德法師等七位僧人,則以自焚殉教來表達心中的悲憤。這是因為佛教教旗對佛教徒而言,代表著心中的佛陀、信仰,是神聖而不可侵犯的。就如同美國人在「中途島事件」時,犧牲幾萬軍民,就是為了在島上插一面國旗,因為這一面國旗所代表的不只是一塊布而已,而是一個國家。
「佛教教旗」的議案是一九五二年,在日本舉行第二次「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時通過。它是一面五色旗,橫向與縱向皆由藍、黃、紅、白、橙五種色條構成。五色象徵著佛陀智慧、平等、慈悲、和平、清淨等精神;也代表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五乘佛法」。橫向與縱向則代表法身佛性的特色──「橫遍十方,豎窮三際」,也象徵十方法界融和,三時法輪常轉。
其中,「五乘佛法」是佛陀為了教化眾生,依據眾生的不同根性所施設的五種法門,例如:佛陀為「人乘」性格者說受持三皈五戒,令其遠離三途,生於人趣;為「天乘」性格者說修十善法,令其上生天界;為「聲聞乘」性格者說四諦法,令其脫離三界,成為阿羅漢;為「緣覺乘」性格者說十二因緣,令其脫離三界,成為辟支佛;為「菩薩乘」性格者說行六度法門,令其超越三界二乘境界,得到無上究竟的佛果。
人際互動 橫縱善巧周延
法門雖有上述五種,實則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即:引導眾生悟入佛之知見,證悟本自具足的佛性。因此佛陀在法華會上曾說:「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無有餘乘,若二、若三。」又說:「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這本自具足的佛性,其特色便是「橫遍十方,豎窮三際」,意指:就橫的空間而言,它至大無外,至小無內,無處不遍,無所不在,故曰「橫遍十方」;就豎的時間而言,它超越過去、現在、未來三際,無生無滅,永恆一如,故曰「豎窮三際」。
「橫遍十方,豎窮三際」的法身佛性用之於日常,除須妥當拿捏空間因素與時間因素,兼顧事物的互動關係與歷史的發展脈絡,更應重視人際之間的互動。對於橫向的溝通連繫,固然要善巧運用;對於縱向的承上啟下,也要周全考量。若人人都能如此,不僅社會安樂、國家興盛非為難事,要達到世界和平、法界融和,也是指日可待之事也。
…………………………………………
閉關
閉關,就是閉門謝客,隱居修行。閉關期間的住所,就稱作「關房」;關房外要有人「護關」,護持這一段期間的飲食、醫護等雜務,讓閉關者能摒除外緣,做專修的法門。閉關的時間、目的各有不同,有的人閉關一年,或二、三年,甚至進了關房就不出來,一生就在關房裡閉「生死關」。
閉關者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志願來專修,有的閉「法華關」,專誦《法華經》;有的閉「華嚴關」,專念《華嚴經》;有的閉「般若關」,念《般若經》;也有的閉「淨土關」,專修念佛。
閉關最怕的是「身在關中心在外」,關房的修行,不是人人都做得到的。如果在關房中,心不能安寧、不能自在,心有所執著,有種種的煩惱困擾,不能安住,那就「千年不出也徒然」了。古德說:「沒有心開意解,不可閉關;沒有開悟入道,不可住山。」沒有積集足夠的福德因緣,未能具備大死一番的決心,卻奢言住山閉關,了生脫死,就如緣木求魚。
有一個禪師被人冤枉,遭了牢獄之災。有一天,牢裡飛進一隻蒼蠅,禪師在這頭抓,牠就飛到那頭;禪師在那頭抓,牠就飛到這頭。禪師抓累了,說道:「哎呀!這個地方好大啊!連一隻蒼蠅都抓不到。」
所謂「趙州八十猶行腳,只為心頭未悄然,即至歸來無一事,始知空費草鞋錢。」閉關閉習慣以後,虛空宇宙就在我心裡,就不會一天到晚想往外跑了。
禪門裡有「不破參,不閉關;不開悟,不住山」的教示,意思是,對佛法還沒有體證、開悟,還沒破除煩惱之前,不可以隨便閉關,因為煩惱未除,在關房中盲修瞎練,容易走火入魔。因此,修行者在佛教裡修行,快者十年,慢者要二十年以後,才有資格講閉關。另外,閉關必定要勞動他人來護關,若初學者修行才剛起步,就馬上閉關,又有何功德讓人來護關?
我認為閉關的意義應該是:一、關閉六根賊; 二、禁遏妄想心;三、正觀三毒軍;四、清淨身口意。六根就像盜賊一樣住在我們身體裡,讓我們沉迷於痴惑瞋愛,所以修行過程中,最要緊的就是要「密護根門」,轉六根賊為六波羅蜜,才能脫離苦海。
閉關是一種剋期取證、超越凡間的一種自我提升方式,其境界如人飲水,就像封得很緊閉的醬缸一般,經過長期的貯放,才會更香醇。閉關的人進步會很快,人雖然被關閉起來了,心卻很自由,所以思想自然會開闊。一個修行的人在關房內,要先把自己縮小,以便養深積厚,將來出關後,再擴大自己,利益群生。
…………………………………………
「短期出家」的真義
《大智度論》說:「孔雀雖有色嚴身,不如鴻鵠能高飛;白衣雖有富貴力,不如出家功德深。」出家的功德殊勝行,出家是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所以順治皇帝曾慨嘆:「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
「出家」之所以可貴,根據《出家功德經》、《法苑珠林》、《大寶積經》等諸經所說,出家的功德有︰一、出家遠離煩憂,心無罣礙;二、出家遠離束縛,淡泊灑脫;三、出家遠離計較,一切平等;四、出家遠離欲望,無求知足;五、出家遠離貧窮,心存富有;六、出家遠離諂曲,光明正直;七、出家遠離繁華,單純樸素;八、出家遠離瞋心,慈悲喜捨;九、出家遠離壓力,自然忍耐;十、出家遠離汙染,清淨自在。
在泰國,男孩子一生當中,都要過一次出家的生活,短則幾個月,長者幾年;經過出家生活的體驗,才算長大成人。但是在中國,不像南傳佛教,剃度後,在寺院生活一段時間,可以自由的離開;中國的佛教,出家就是一生,如同職業軍人,不改變身分和責任,出了家,一生都要盡到弘揚佛法的責任。
但事實上,不是每個人都有因緣終生出家,所以中國佛教經常舉辦「八關齋戒」,就是讓在家人可以到寺院經歷一日一夜的修行生活,學習出家人出世無憂的生活。甚至為了因應時代變遷,讓有心想過出家生活的人,有因緣體驗出家生活的寧靜與淡泊,佛光山於一九八八年首度舉辦「短期出家修道會」。
我認為,短期出家是一種道德的訓練,是一種人格的樹立,是一種靜定力量的開發,每個人未必都要終生出家,但能有因緣參加一次「短期出家」,可以讓紛擾的身心沉澱,找到自我反省、自我進步的空間,並在寺院的生活體驗中,學習歸零,革新自己,開啟心靈無限的能源。
現今的社會,人人都想擁有更多的享受,但求不得的苦也隨之而生。出家生活,則是學習「無」,空掉心裡的妄想執著,感受到放下、無我、不計較等「禪悅」的快樂,繼而發現到你的人生在昇華擴大。因為在家生活中,不管存多少錢,都是有限的,擁有多高的名位,也是有限的;而「無」卻是無窮、無盡、無限、無量,可說是「一朝風月,萬里晴空」,所以出家所帶來的快樂,比在家生活更多。
《金剛經》說:「一念生淨信者,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既然發心出家,不論一生或是短期,最重要的是,出煩惱生死之家,出名聞利養之家,這才是「出家」的真義。
最新消息
緬懷星雲大師 多倫多佛光山人間佛教主題座談
2025-09-16普門寺讀報教育迎新 共讀《人間福報》遇見幸福
2025-09-16北卡協會參與羅利警局社區同樂日 促進警民交流
2025-09-16教育部USR EXPO展 佛大展現地方創生與永續新風貌
2025-09-16月光寺知賓分隊儀態研習 展現佛光品牌優質服務素養
2025-09-16《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佛教與生活.生活與修持 8-1
2025-09-16東京佛光會幹部研討聯誼 人間佛教道上攜手前行
2025-09-15西來大學攜手摩訶朱拉隆功大學 共譜佛教教育新篇章
2025-09-15昆士蘭警務處參訪佛光山 歡喜與澳洲歷任住持相會
2025-09-15國際佛光會印尼蘇北協會金剛 淨灘愛地球
2025-09-15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