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09月05日 星期五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心靈補給 > 佛學講座> 修行是從日常點滴下功夫

佛學講座

字級

修行是從日常點滴下功夫

【人間社記者 覺讓 台北報導】 2015-06-05
古人常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一句耳熟能詳的諺語,雖已明白點出在佛法的修學上,法師或老師只能指點方法、門路,如果想要真正學到本領,還是要靠自己的體會和努力。但如何修行?怎麼修?則要看個人的用心和方法。

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從現在起,不妨為自己訂一份修行功課表。讓自己隨時隨地都能安心、定心、鍊心。星雲大師說,什麼是人間佛教?其實就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

「佛說的」,佛陀沒有說賣荔枝,但佛陀說要慈悲。通過協力賣荔枝,村民們自然會生起感恩心和品牌意識。佛光山只作為橋樑。藉著協助推動荔枝,學習規劃,如何從動中,磨練靜心的功課表,可以隨自己的時間、因緣,以及身心的需求而調整。讓自己功課表是前進的依循和目標,不要成為一種負擔。

然而,修行有時候也是需要帶三分勉強的,因為好逸惡勞是一般人的習性,再者,寶貴的時間很容易在放逸中流失,在無聊的瑣事中消磨掉。所以,想要享受修行的豐碩果實,就必須為自己規劃在零碎時間用功,或是訂下定課的時間,那麼修行的點滴功夫就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起來。

跟隨大師,是進入佛門,學習佛道的契機,然而,就如俗語所說的「個人吃飯個人飽」,也說明了修行是個人的體驗,完全無法假手於他人,佛教的修證功夫,是最符合獨立精神。

佛法修持的最終目標是消解所有的煩惱,是每個人追求的目標,如何達到目標,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可是,道路再多,方法再好,開啟這道解脫自在大門的鑰匙,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能夠進一步做到信解行證,這就是中國諺語所說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修行是要自己真正想要自覺、想超生了死脫離輪迴之苦,這樣才有用;否則聽太多又不自修,一生是白活了。那麼什麼時候才能真正開始修行,什麼時候才能悟道?大師曾經云:「只要心念轉變了,心在道上,都攝六根,不向外求,那麼不管做什麼都是在禪中,都是在修行。只要我們願意去實踐,那麼生活中處處有禅機,時時有修行。」世俗上說欲速則不達,其實修行也是如此,平日生活中下功夫,在平常處著眼一樣是修行。每天都修,每天進步一點,這樣日積月累,自然明了,道就在當下。
5051525354555657585960第58 / 203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