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集集鎮硯台製作班 打造文化技藝傳承的願景
2024-09-19
集集鎮長吳大村率文化所長張子良,9月18日上午前往廣明里洞角植物生態教育園區開課的「文化社造硯台製作班」勉勵。
集集鎮的「硯台製作班」是文化部推動社區營造及村落發展計畫的一部分,吳大村說,硯台是傳統文化中的文房四寶之一,現代人已少有對書法鑽研,學習書法的人也都習於使用化學合成的墨汁,然而,硯台除了書寫的實用性以外,精美的工藝更賦予冰冷的石頭極高的藝術內涵,歷史上不乏被收藏家爭相蒐羅的名硯,集集鎮位於盛產螺溪石的濁水溪畔,鎮上又有石雕名家張碧能,因此在各項條件俱足的情況下,配合文化部的計畫開辦,希望能將硯台製作技藝傳承下去,並提升集集鎮的文化內涵。
硯台班的學生只有集集國中一年級的學生5人,國中教務主任曾豐年說,這5位學生在小學時期都學習過書法,這次表現出極大的熱忱主動報名,硯台製作已屬逐漸失傳的文化工藝,希望能利用在地的資源,讓學生學習這項傳統工藝,未來不論是作為興趣或是發展成謀生技能,都十分有意義。
張子良說,鎮公所辦班的目的就是傳承文化,未來還會將墨條製作納入規畫,並結合鎮上的書法老師教學,形成一個完整的文化鏈,深化集集鎮的文化內涵。
負責教授硯台製作的老師張碧能,是知名的石刻藝術家,特別擅長佛像雕刻,並曾長時間替中台禪寺修復古物,對傳統工藝有極深的造詣。他說,吳大村有心傳承文化,他也會以回饋鄉里的精神全力支持這個理念,共同努力將集集鎮打造成文化的標竿。
學生張續緣在小學時學習過書法,但從沒有用過硯台,更別說磨墨了,他很靦腆的說,覺得切割石頭很有趣,但也很想做好以後可以拿來用。
濁水溪出產一種品質甚佳可製作硯台的螺溪石,主要源自中游的信義鄉地利村,早年同樣在溪畔的彰化二水鄉曾發展出硯台製作產業,被稱為「硯台的故鄉」,民國90年集集攔河堰完工後,原石均被截留在集集,吳大村說,集集鎮有了這一樣豐富的天然資源當然要善加利用,希望硯台班是一個開始,願景是將集集鎮打造成一個「文房四寶的故鄉」。
集集鎮的「硯台製作班」是文化部推動社區營造及村落發展計畫的一部分,吳大村說,硯台是傳統文化中的文房四寶之一,現代人已少有對書法鑽研,學習書法的人也都習於使用化學合成的墨汁,然而,硯台除了書寫的實用性以外,精美的工藝更賦予冰冷的石頭極高的藝術內涵,歷史上不乏被收藏家爭相蒐羅的名硯,集集鎮位於盛產螺溪石的濁水溪畔,鎮上又有石雕名家張碧能,因此在各項條件俱足的情況下,配合文化部的計畫開辦,希望能將硯台製作技藝傳承下去,並提升集集鎮的文化內涵。
硯台班的學生只有集集國中一年級的學生5人,國中教務主任曾豐年說,這5位學生在小學時期都學習過書法,這次表現出極大的熱忱主動報名,硯台製作已屬逐漸失傳的文化工藝,希望能利用在地的資源,讓學生學習這項傳統工藝,未來不論是作為興趣或是發展成謀生技能,都十分有意義。
張子良說,鎮公所辦班的目的就是傳承文化,未來還會將墨條製作納入規畫,並結合鎮上的書法老師教學,形成一個完整的文化鏈,深化集集鎮的文化內涵。
負責教授硯台製作的老師張碧能,是知名的石刻藝術家,特別擅長佛像雕刻,並曾長時間替中台禪寺修復古物,對傳統工藝有極深的造詣。他說,吳大村有心傳承文化,他也會以回饋鄉里的精神全力支持這個理念,共同努力將集集鎮打造成文化的標竿。
學生張續緣在小學時學習過書法,但從沒有用過硯台,更別說磨墨了,他很靦腆的說,覺得切割石頭很有趣,但也很想做好以後可以拿來用。
濁水溪出產一種品質甚佳可製作硯台的螺溪石,主要源自中游的信義鄉地利村,早年同樣在溪畔的彰化二水鄉曾發展出硯台製作產業,被稱為「硯台的故鄉」,民國90年集集攔河堰完工後,原石均被截留在集集,吳大村說,集集鎮有了這一樣豐富的天然資源當然要善加利用,希望硯台班是一個開始,願景是將集集鎮打造成一個「文房四寶的故鄉」。
最新消息
佛光青年走進南非校園 三好精神生根發芽
2025-08-14佛光西來學校 以文化與品格教育培養國際視野青年
2025-08-14紐澤西佛光會 關懷清寒學童
2025-08-14禪修為禮 南天寺佛化婚禮展現人間佛教包容性
2025-08-14佛羅里達協會攜手美猴王 文化交流西遊記
2025-08-14多倫多佛光山29周年紀念活動 護法信徒話說當年
2025-08-14惠中寺《唯識入門》總結 找到翻轉生命的修行指南
2025-08-14雲林講堂人間佛教宣講員培訓 共創人間佛教淨土
2025-08-14以文化弘揚佛法 光明寺共同主辦京劇巡演
2025-08-14新州多元文化部高層訪南天講堂 共話多元與共融
2025-08-14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