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慧開法師以星雲大師的「老病死生」的詮釋,死亡不是結束,而是迎接未來,往生,表示生命的永續經營,生命充滿未來無限的機緣與希望。 圖/馬來西亞佛光山提供
圖說:現場有一位學員向主講者提出問題。 圖/馬來西亞佛光山提供
圖說:當日工作坊結束後,現場進行一場簽書會。 圖/馬來西亞佛光山提供東禪寺臨終關懷一日工作坊 300人學習生死自在的思想
2024-07-03
佛光山寺副住持、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生死學系講座教授兼人文學院院長慧開法師提醒,在陪伴家人最後一程時間裡,可能是幾周或幾個月,記得留下文字及影音記錄,以免事後追悔,那是珍貴的回憶,可以慰藉喪親的失落感。
慧開法師是於6月30日佛光山東禪寺主持「臨終關懷一日工作坊」如此表示,此工作坊吸引近300位來自全馬各地的人參加。
在東禪寺舉行的「臨終關懷工作坊」,慧開法師在前半段時間以「生死自在的心理準備與思想建設」;後半段以「圓滿人生--最後一哩路的信念與實務」為題,讓出席者對生死有更深一層的瞭解。
慧開法師以星雲大師的「老病死生」的詮釋,死亡不是結束,而是迎接未來,往生,表示生命的永續經營,生命充滿未來無限的機緣與希望。
他表示,肉體的死亡不是疾病,而是大自然的生命死亡,老人的自然死亡就像嬰兒的出生一樣,都會有其個別的自然節奏與時機,本來不需要、也不應該受到人為的不當干預。
「肉體自然死亡,就像落葉歸根,如電腦作業系統關機,會從一些小程式及附屬程式開始逐一關閉,最後關閉主程序。」他也說,理想地善終是指能關閉消化系統、泌尿系統;而脫水,自動不吃不喝,血氧提升腦內啡(止痛地效果)會感到輕鬆愉快,無法進食。
他說,如果強行給病人插管、灌食,事先都要考慮患者的承受能力,因為身體系統已經關閉,強行灌食引致無法代謝,會導致病者更加痛苦。
「自然死是不痛苦的,需順應身體的自然死亡,這樣大腦才能保持正念現前,才能輕鬆愉快地往生。」因此,以平常心面對死亡,並且接受死亡本來就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面。
工作坊的下半場也安排了是雅西西安寧療護機構(ASPAC)的顧問駱毅真醫生解答出席者有關安寧療護過程中如何緩解身體痛楚方面的問題。
國際佛光會巴生新鎮分會邱淑音表示,上了慧開法師的臨終關懷的課,最大的收穫就是對往生這件人生大事不再忌諱不再逃避,才曉得什麼是求往生,而能以一顆平常心去正視它,用正面的態度去為自己人生最後一哩路提前規劃並做好萬全的準備。
東禪教師分會林添旺分享說,從臨終關懷工作坊中,學到了慧開法師「生死自在六千萬」的六條叮嚀,讓我深刻體會到解脫輪回不應等到「死掉以後」,而是在老病或體弱氣衰之前,當下還好好活著的時候,努力並認真地修行,福慧雙修,才能優雅地瀟灑去回,生死自在,瀟灑去來。
學員吳青松歡喜說,參加慧開法師的一日工作坊,讓自己學習到要不怕死、如何死得瀟灑自在及死後去哪裡,也接受對於死亡的恐懼的三個源頭:困於老病死的種種迷思、病或死亡病過程帶來的痛苦、對於死後世界的無知。
慧開法師是於6月30日佛光山東禪寺主持「臨終關懷一日工作坊」如此表示,此工作坊吸引近300位來自全馬各地的人參加。
在東禪寺舉行的「臨終關懷工作坊」,慧開法師在前半段時間以「生死自在的心理準備與思想建設」;後半段以「圓滿人生--最後一哩路的信念與實務」為題,讓出席者對生死有更深一層的瞭解。
慧開法師以星雲大師的「老病死生」的詮釋,死亡不是結束,而是迎接未來,往生,表示生命的永續經營,生命充滿未來無限的機緣與希望。
他表示,肉體的死亡不是疾病,而是大自然的生命死亡,老人的自然死亡就像嬰兒的出生一樣,都會有其個別的自然節奏與時機,本來不需要、也不應該受到人為的不當干預。
「肉體自然死亡,就像落葉歸根,如電腦作業系統關機,會從一些小程式及附屬程式開始逐一關閉,最後關閉主程序。」他也說,理想地善終是指能關閉消化系統、泌尿系統;而脫水,自動不吃不喝,血氧提升腦內啡(止痛地效果)會感到輕鬆愉快,無法進食。
他說,如果強行給病人插管、灌食,事先都要考慮患者的承受能力,因為身體系統已經關閉,強行灌食引致無法代謝,會導致病者更加痛苦。
「自然死是不痛苦的,需順應身體的自然死亡,這樣大腦才能保持正念現前,才能輕鬆愉快地往生。」因此,以平常心面對死亡,並且接受死亡本來就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面。
工作坊的下半場也安排了是雅西西安寧療護機構(ASPAC)的顧問駱毅真醫生解答出席者有關安寧療護過程中如何緩解身體痛楚方面的問題。
國際佛光會巴生新鎮分會邱淑音表示,上了慧開法師的臨終關懷的課,最大的收穫就是對往生這件人生大事不再忌諱不再逃避,才曉得什麼是求往生,而能以一顆平常心去正視它,用正面的態度去為自己人生最後一哩路提前規劃並做好萬全的準備。
東禪教師分會林添旺分享說,從臨終關懷工作坊中,學到了慧開法師「生死自在六千萬」的六條叮嚀,讓我深刻體會到解脫輪回不應等到「死掉以後」,而是在老病或體弱氣衰之前,當下還好好活著的時候,努力並認真地修行,福慧雙修,才能優雅地瀟灑去回,生死自在,瀟灑去來。
學員吳青松歡喜說,參加慧開法師的一日工作坊,讓自己學習到要不怕死、如何死得瀟灑自在及死後去哪裡,也接受對於死亡的恐懼的三個源頭:困於老病死的種種迷思、病或死亡病過程帶來的痛苦、對於死後世界的無知。
最新消息
東禪寺社教多元佛學教育 助孩子建立積極人生觀
2025-11-26南方寺周日佛學班結業典禮 三好同行慈悲種子啟航
2025-11-26走進復興區慢讀之旅 凝聚惠中佛光家庭情誼
2025-11-26侯友宜贈匾一炁玉皇宮 中華傳統宗教總會觀禮
2025-11-26雪州瓜冷土地局官員東禪寺體驗抄經 跨宗教文化交流開創新頁
2025-11-26曼城佛光中文學校燈籠彩繪比賽 傳遞光明六十載
2025-11-26港澳深信眾回佛光山接心 發願齊心弘揚佛法
2025-11-26滑鐵盧英語茶話人生 從因緣觀創造積極生命
2025-11-26員林講堂三好親子彩繪燈籠 創意點亮願力之燈
2025-11-26昆士蘭佛光童軍團2025年度報告發表會圓滿 共創佳績
2025-11-26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