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09月12日 星期五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文化藝術> 犍陀羅佛教造像藝術 古正美引領大眾穿越時空與佛同行

文化藝術

字級

犍陀羅佛教造像藝術 古正美引領大眾穿越時空與佛同行

【人間社記者 王虹月 高雄報導】 2018-08-27
佛陀紀念館自5月展出「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透過集印學習單、版畫體驗以及系列講座等各項活動,引領遊客穿越2600年前古印度佛教聖地的莊嚴殊勝,8月26日專題講座壓軸場,邀請新加坡大學客座教授古正美,主講「犍陀羅佛教造像的性質與內容」,談論經典與犍陀羅造像的關係,現場150位聽眾穿越時空與佛同行,與會有佛館館長如常法師、副館長永融法師等。

如常法師表示,此次講座是教授多年來的研究,讓大家能夠清楚解析貴霜王朝、犍陀羅時期佛教造像的內容特性,以及如何影響中國的佛教造像藝術。

古正美表示,大家在佛館本館看見的展品,多數是犍陀羅晚期的作品,而所謂的佛教藝術作品,就是用雕塑、繪畫等製作佛像。古正美以「犍陀羅佛教藝術名之所由」介紹,犍陀羅佛教藝術之所以會被稱為「犍陀羅佛教藝術」,乃因貴霜王朝在犍陀羅定都之際,用大乘佛教信仰建國的緣故,遂有製作佛教造像的活動。而「建國信仰」即是以大乘佛教信仰作為建國及治國的方法及內容。「貴霜在統治犍陀羅之際,就用大乘佛教作為統治貴霜的信仰。」

「根據研究,在犍陀羅用佛教信仰建國的貴霜王,同時也是貴霜王朝的建國者丘就卻,丘就卻為流通建國信仰內容與方法,以大乘經典流傳統治貴霜的方法及內容,如《道行般若經》;同時用鑄造錢幣的方式流通轉輪王的形象。」古正美進一步說明,從丘就卻的第一、二類錢幣可見,丘就卻以佛教轉輪王的姿態統治貴霜,也可在錢幣上見到其轉輪王號。轉輪王就是只用宗教信仰建國的帝王,也因此佛教轉輪王也有「法王」或「世界大王」之稱。

由於丘就卻以大乘佛教信仰建國的活動,因此《道行般若經》卷十不但提到當時的人供養佛像,同時也製作佛像。到了丘就卻的曾孫迦尼色迦一世(King Kanishka I),便認為應該製作佛像紀念佛陀。迦尼色迦也以佛教信仰統治貴霜或犍陀羅之際,發展佛教造像活動,如丘就卻一般,以鑄造錢幣方式流通其轉輪王造像,而所造的錢幣便造有佛像,也有彌勒菩薩像。

古正美強調,由於迦尼色迦對製作佛像及供養佛像是鼓勵態度,因此許多學者都認為,佛像製作起源於迦尼色迦的時代,尤其迦尼色迦所鑄錢幣明顯造有佛像,甚至有佛陀字樣。「這種看法是有問題的。」因為如《道行般若經》所說,自佛涅槃後便有造佛像及供養佛像的活動。

而佛教造像的大量、系統性的製作,也不是迦尼色迦統治貴霜的時代,而是其子胡為色迦(Huvishka)統治貴霜時期。胡為色迦不僅造有佛教轉輪王造像經典《悲華經》,並依據《悲華經》大量、系統性的製作各種佛教轉輪王造像。「胡為色迦先造了經典《悲華經》,再依經造像。」

古正美指出,犍陀羅大量製作佛教造像的活動,並非製作佛陀或釋迦的造像,而是製作佛教轉輪王造像。「今日保存的早期犍陀羅造像,或我們所說的早期的犍陀羅造像,基本上全部都是胡為色迦王時代製作的造像,或根據其造像法製作而成的佛教轉輪王造像。」

而《悲華經》自西晉後,在中國被翻譯了四次,現存於《大正藏》的《悲華經》譯本,是北涼曇無讖所譯。根據隨代法經編撰的《眾經目錄》所說,北涼時期的《悲華經》共有19種不同的譯文,而此「十九經」都只有一卷長的譯文,並不是完整《悲華經》譯本。「十九經」的內容,主要是《悲華經.大施品》的經文故事情節或內容。

「翻譯多次的原因,自然與依經造像有密切關係。由此可知《悲華經.大施品》在中國造像史上的重要性。」古正美說明,《悲華經.大施品》的經文內容,也是說明轉輪王修行、成佛的故事。古正美並將《悲華經.大施品》的6段相關經文簡述,然「悲華經經雕造像」只依據其中5段記述經文製作,無記載寶海梵志。

「目前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和私人收藏,常見各種『悲華經經雕造像』,其中以巴基斯坦拉后博物館(Lahore Museum,Pakistan)收藏的編號572號及1135號兩座石雕被保存得最為良好,也最常被學者用來討論及說明犍陀羅早期造像的內容與性質。」古正美以多張照片輔以說明。

而唐代不空金剛(Amoghavajra)翻譯的《金剛頂一字頂輪王瑜伽一切時處念誦成佛儀軌》(此後稱《金剛頂經》)清楚說明,亞洲轉輪王有特殊坐姿或坐相:交腳坐相、垂一坐相、獨膝豎坐相等。而轉輪王所配戴的飾物也是辨別轉輪王的方法,如:閻浮檀金作龍頭瓔、真珠貫等。

古正美說,「爾後的亞洲帝王在發展佛教建國信仰之際,都會沿襲貴霜依經提倡佛教信仰,及依經造像的方法製作佛教轉輪王造像。直至今日,我們所研究的佛教造像址及佛教石窟的造像,都是古代帝王建造的佛教造像。如《魏書.釋老志》記載有北魏文成帝以下幾位北魏皇帝開鑿雲崗石窟及造像的情形。這也是學者為何知道自16窟到20窟的「曇曜五窟」是文成帝時代、五位皇帝所造。」

古正美分享,「佛教藝術研究的就是佛像,我們過去都認為研究佛教造像是研究佛陀造像,但其實我們所研究的佛教造像,都是用佛教信仰建國的帝王造像或轉輪王造像,而不是我們一直以為的佛陀造像。他也提醒,由於造像都依據大乘經典製作,因此若不研究相關經典,是無法了解這些造像的性質與內容。」現場也開放聽眾提問,聽眾回響熱烈。
12345678910第5 / 62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