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人間佛教座談會第一場場次A由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教授程恭讓、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杜保瑞擔任主持人。 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圖說: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教授程恭讓擔任座談會主持人。 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圖說: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杜保瑞擔任座談會主持人。 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圖說:人間佛教座談會第一場場次A江南大學宗教社會學研究所教授鄧子美。 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圖說:人間佛教座談會第一場場次A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教授李利安。 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圖說:人間佛教座談會第一場場次A上海大學音樂學院教授狄其安。 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圖說:人間佛教座談會第一場場次A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教授廣興。 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圖說:人間佛教座談會第一場場次A南華大學永本法師。 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圖說:第四屆人間佛教座談會第一場場次A,12月17日於佛光山麻竹園法輪堂展開。 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兩岸三地學者 闡述星雲智慧
2016-12-17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人間佛教座談會」12月17日在麻竹園法輪堂舉行第一場A場次座談會,由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教授程恭讓、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杜保瑞主持,依序邀請江南大學宗教社會學研究所教授鄧子美、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李利安、上海大學音樂學院教授狄其安、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教授廣興、南華大學教授永本法師發表論述。
鄧子美以「全球弘揚人間佛教的優勢在哪裡?」破題表示,人們對於「佛教就是苦行」、「來自印度的就是真,就與佛教有聯繫、有神聖」等普遍產生誤解,引述星雲大師在《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一書中所提的「人間佛教是啟人智慧、教人明理的正信佛教」;「人人有佛性,好比一顆種子遇緣可以生長,發展佛性可以成佛」等文字,認為大師的論述深入佛藏,達到大乘佛教菩薩道底蘊,大師濃縮其一生超越性智慧的精華,處處散發芬芳。
李利安發表「人間佛教的變與不變」,提出「變」代表人間佛教是中國佛教歷史發展的必然;「不變」代表在回歸佛陀本懷中尋找共識。他把星雲大師劃分中國佛教史為東傳譯經、八宗成立、禪淨爭主、宮廷密教、經懺香火和人間佛教等六個時期,簡化為中國化、民眾化和人間化。稱讚大師的智慧與勇氣在於體悟到時代變化,以全方位理論建構人間佛教思想。佛教界應掌握大師所提的「佛說的、人要的、善美的、淨化的」為基本原則,才能達到共識。
「人間佛教就是佛陀降誕世間、示教利喜的本懷,佛陀所說的一切法都是人間佛教。」狄其安在「佛陀在人間,人間有佛教‧讀星雲大師《人間佛教 佛陀本懷》第二章有感」中表述,此章節如同一部濃縮的佛陀傳,大師講述的佛陀弘法利生皆有跡可循,例如《佛說內藏百寶經》記載的平等觀念;《大寶積經》、《金剛經》記載佛陀創建僧團托缽等生活細節,印證大師「佛陀是人,生活在人間,傳道在人間」的說法。他以佛光祖庭大覺寺舉辦的短期出家、攝影、三好兒童營、佛學會考等各項活動為例,說明人間佛教與佛陀在人間依人施教所做的實事是吻合的。
廣興就「讀星雲大師《人間佛教 佛陀本懷》有感」表述,佛陀的本懷就是為了解脫人生的痛苦,亦即讓眾生離苦得樂,並透過《中阿含204經》與南傳《中部26經》舉證分析。談到大師在此書中,明白點出佛陀的教導就是以人為本、不離人間、服務社會的人間佛教。大師創辦的佛光山是人間佛教的典範,尤其從大師獲得世界各地的大學所頒發榮譽博士,可知其得到社會大眾的肯定與讚賞。
永本法師在「《人間佛教 佛陀本懷》之我見」的論文中,表達星雲大師一生推動、實踐和開展人間佛教的種種行跡,藉由閱讀此書提出蘊涵的價值和意涵,包括為佛教定位、樹立宗風、佛法翻轉以及未來標竿。他提及,大師畢生弘化只有「努力」兩個字,全然為佛教、為眾生而努力,並轉述大師「佛光山未來50年的方向」朝文化、教育、慈善、國際化等多面向發展;且同步「瘦身計畫」,教團除了精簡、精緻外,致力培養人才,四眾弟子肩負弘化責任,透露佛光山教育擺在第一。懸念佛教、眾生的大師為法忘軀,以世界和平為終極目標。
這場座談會透過程恭讓、杜保瑞兩人專業又風趣的穿針引線、點評中,讓原本嚴謹的學術研討,時而傳來陣陣歡笑聲。程恭讓稱揚星雲大師異於一般人之處是越老越勇敢,以善巧還原、敘述佛陀的人生;並指出,研究佛教以公允、客觀為原則。講評一針見血的杜保瑞則謙虛又幽默分享,平常在家都看永本法師的電視弘法節目學習佛法。他建議,佛教界除了接納有信仰的學者外,也要與不信仰佛教的學者往來,藉以鍛鍊實力,達到弘法目的。
鄧子美以「全球弘揚人間佛教的優勢在哪裡?」破題表示,人們對於「佛教就是苦行」、「來自印度的就是真,就與佛教有聯繫、有神聖」等普遍產生誤解,引述星雲大師在《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一書中所提的「人間佛教是啟人智慧、教人明理的正信佛教」;「人人有佛性,好比一顆種子遇緣可以生長,發展佛性可以成佛」等文字,認為大師的論述深入佛藏,達到大乘佛教菩薩道底蘊,大師濃縮其一生超越性智慧的精華,處處散發芬芳。
李利安發表「人間佛教的變與不變」,提出「變」代表人間佛教是中國佛教歷史發展的必然;「不變」代表在回歸佛陀本懷中尋找共識。他把星雲大師劃分中國佛教史為東傳譯經、八宗成立、禪淨爭主、宮廷密教、經懺香火和人間佛教等六個時期,簡化為中國化、民眾化和人間化。稱讚大師的智慧與勇氣在於體悟到時代變化,以全方位理論建構人間佛教思想。佛教界應掌握大師所提的「佛說的、人要的、善美的、淨化的」為基本原則,才能達到共識。
「人間佛教就是佛陀降誕世間、示教利喜的本懷,佛陀所說的一切法都是人間佛教。」狄其安在「佛陀在人間,人間有佛教‧讀星雲大師《人間佛教 佛陀本懷》第二章有感」中表述,此章節如同一部濃縮的佛陀傳,大師講述的佛陀弘法利生皆有跡可循,例如《佛說內藏百寶經》記載的平等觀念;《大寶積經》、《金剛經》記載佛陀創建僧團托缽等生活細節,印證大師「佛陀是人,生活在人間,傳道在人間」的說法。他以佛光祖庭大覺寺舉辦的短期出家、攝影、三好兒童營、佛學會考等各項活動為例,說明人間佛教與佛陀在人間依人施教所做的實事是吻合的。
廣興就「讀星雲大師《人間佛教 佛陀本懷》有感」表述,佛陀的本懷就是為了解脫人生的痛苦,亦即讓眾生離苦得樂,並透過《中阿含204經》與南傳《中部26經》舉證分析。談到大師在此書中,明白點出佛陀的教導就是以人為本、不離人間、服務社會的人間佛教。大師創辦的佛光山是人間佛教的典範,尤其從大師獲得世界各地的大學所頒發榮譽博士,可知其得到社會大眾的肯定與讚賞。
永本法師在「《人間佛教 佛陀本懷》之我見」的論文中,表達星雲大師一生推動、實踐和開展人間佛教的種種行跡,藉由閱讀此書提出蘊涵的價值和意涵,包括為佛教定位、樹立宗風、佛法翻轉以及未來標竿。他提及,大師畢生弘化只有「努力」兩個字,全然為佛教、為眾生而努力,並轉述大師「佛光山未來50年的方向」朝文化、教育、慈善、國際化等多面向發展;且同步「瘦身計畫」,教團除了精簡、精緻外,致力培養人才,四眾弟子肩負弘化責任,透露佛光山教育擺在第一。懸念佛教、眾生的大師為法忘軀,以世界和平為終極目標。
這場座談會透過程恭讓、杜保瑞兩人專業又風趣的穿針引線、點評中,讓原本嚴謹的學術研討,時而傳來陣陣歡笑聲。程恭讓稱揚星雲大師異於一般人之處是越老越勇敢,以善巧還原、敘述佛陀的人生;並指出,研究佛教以公允、客觀為原則。講評一針見血的杜保瑞則謙虛又幽默分享,平常在家都看永本法師的電視弘法節目學習佛法。他建議,佛教界除了接納有信仰的學者外,也要與不信仰佛教的學者往來,藉以鍛鍊實力,達到弘法目的。
最新消息
沙巴人間音緣佛光普照 500聽眾體悟星雲大師慈悲智慧
2025-11-27在雨聲、茶香與覺照間 溫哥華佛光人體驗禪心
2025-11-27佛光童軍三好家庭營 共築和諧與善念
2025-11-27丹佛講堂感恩節送暖 三好四給關懷社區警消與基層服務人員
2025-11-27曼城佛光人再展慈悲願力 捐贈物資助抗癌研究
2025-11-27菩提寺感恩節送暖 向人民保母致敬
2025-11-27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參訪佛館 讚歎佛光山行善「有影」
2025-11-27星雲大師全集》【傳記】 百年佛緣──生活篇.我的母親──徒眾們口中的老奶奶4-3
2025-11-27員林講堂三好親子彩繪燈籠 創意點亮願力之燈
2025-11-26松信分會彩繪燈籠 社區里民歡喜豐收
2025-11-26
相
關
消
息
覺誠法師受國際伊斯蘭大學之邀 分享跨宗教與跨文化和諧方法 2024-04-24
〔佛光山2024年春節平安燈法會〕佛館九色鹿花燈放光 還有展覽雜技與茶禪 2024-01-31
〔佛光山2024年春節平安燈法會〕平安燈彩繪燈籠照亮全山 雲水自在祥和歡喜迎好年 2024-01-31
〔佛光山2024年春節平安燈法會〕無人機、光照大千、雲端吉印全攻略 2024-01-31
〔佛光山2024年春節平安燈法會〕春節好去處 佛光好事集、親子園區共度歡樂時光 2024-01-31
星雲大師文學與思想 南華大學辦國際研討會 2023-12-23
菲律賓基督教教堂開燈 佛光山受邀點亮世界 2023-11-25
洛杉磯亞市各宗教感恩節慶 說故事闡揚分享與感恩 2023-1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