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08月13日 星期三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教育人文> 兒童心理學 激發讀報教育新視角

教育人文

字級

兒童心理學 激發讀報教育新視角

【人間社 鄭婉齡 台北報導】 2025-07-28
為增進教育現場對兒童心理的理解,人間大學台北分校特別於7月27日暑假期間,為讀報教育中心的講師群舉辦增能課程。邀請具有豐富臨床與教學經驗的心理師李韋蓉主講「從心理學角度給孩子的正向指導」,近70人聆聽受益,現場反應熱烈。

台北道場住持滿謙法師開示,感恩是強大的心靈力量,不論順逆境,常懷感恩能轉化生命。法師引用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感恩的人生最富有」,勉勵大眾每日寫三則感恩日記,與人結好緣。並舉《八大人覺經》,大人即菩薩,能包容接納一切因緣,提醒大家每天微笑以對,感恩回向,以歡喜心面對日常。

讀報教育中心主任劉秀勤感謝常住安排心理課程,幫助提升教師的專業知能與心理素養,深化教育品質。讀報教育的對象是中小學學生,品德教育須透過適切的方法傳遞,學習兒童心理可以理解孩子負面行為的背後心態,有助於教學與推廣三好理念。

李韋蓉具備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心理學碩士與美國俄亥俄州大學特殊教育學碩士雙重學歷,擔任多所大專院校教職與臨床輔導工作,擅長處理青少年心理議題。講座開始,李韋蓉強調:「沒有理解的愛,是不會有力量的。」孩子的負面行為,常是內在心靈碎片的呼喚,需要成人以理解與安全感回應,而非責備。他比喻心理治療師的角色,就像協助病患撿回心裡的碎片,幫助他們重新整合自我。

課程中,李韋蓉分享田邊聖子偷竊二手書的故事,說明「惡」不僅僅是錯誤行為,也可能是自我創造力萌芽的訊號。當孩子能以創作來自我滋養時,就不再需要從外在取代內心的匱乏。他指出,善良者未必能創作,因為缺乏想像力;很多自我實現的開始,其實來自於被誤解的「惡」。

李韋蓉引用榮格心理學「影子」的概念與佛教的「無明」思想,強調教育的終極目的,不是壓抑孩子的「惡」,而是引導其照見、理解與轉化。他提到,若我們不與自己的影子對話,它終將主宰我們的人生。唯有照見陰影,才能轉識成智。因此,成人自身亦需具備面對黑暗的能力,才能帶領孩子走向光明。

最後,李韋蓉引導學員們討論名著《小婦人》,身為母親會如何回應孩子的困惑?參與者紛紛表示對「負面行為」有了全新視角,理解與陪伴才是引導孩子成長的關鍵,尤其不帶評價的聆聽,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長大後自然能夠獨自飛翔。

學員顏孝芬分享,未來會以正向看待孩子的負面行為,學習以理解取代評斷,營造安全環境,提醒自己身為教師應與孩子建立尊重信任的關係,共同成長、彼此理解。

陳美君認為,從心理學出發,看見「惡」背後的深層意涵,提醒大人需先覺察自身黑暗,才能帶領孩子走向光明。傾聽與不評價是慈悲的開始,學會以同理心開啟對話橋樑,對班級經營與親子溝通助益甚大。

姜幼瓊感謝課程帶來啟發,學會以不帶評價的傾聽,陪伴孩子談論內心黑暗。唯有創造安全環境,孩子才會表達與選擇,並展現內在力量。情緒得以說出,才能被轉化,這是讀報教師的重要能力。

此次講座不僅提供理論架構,更透過實例與故事,深化教育者對心理動力與行為背後意涵的認識,實為一場極具溫度與深度的心靈課程。
12345678910第4 / 416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