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08月13日 星期三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社會萬象 > 地方采風> 裕聖里「一社區一蓮花」 「旅行」讓生活更多采

地方采風

字級

裕聖里「一社區一蓮花」 「旅行」讓生活更多采

【人間社 舒麗麗 台南報導】 2025-07-13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台南南區第五分會,7月12日台南市東區裕聖里活動中心,舉辦「一社區一蓮花」幸福生活講座,主題「旅行」,國際佛光會檀講師楊政達主持、第三督導區副督導長何春菊、督導王柴梅、督導莊絢涓與談,分享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文章及自身體證,里長黃姿雅及里民近90人共襄盛舉,逾半數是20歲以下年輕人。講座前,會長吳美賢以「十巧手」帶動,現場大眾熱情參與。

黃姿雅感謝佛光山台南講堂、以及台南南區第五分會舉辦講座,強調特為里民選擇「旅行」為主題,希望里民好好聆聽,讓生活變得更加多采。

楊政達說明講座活動重點在於促進佛光會和社區的結合,以推動人間佛教的核心理念「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此外,「旅行」的主題深入探討人生中的「美」、「養分」以及「服務奉獻」的重要性,並與大師的「人間佛教」理念緊密結合。

何春菊分享〈自然之美〉,每天適度的運動,如健身、瑜伽、太極拳、皮拉提斯等,能鍛鍊身體,使人精神飽滿、氣色明亮。這種由內而外的健康與活力,也是一種「提升內在之自然美」的方式。此外分享了在西藏、不丹和美國大峽谷與羚羊谷的旅行經歷,展現「自然之美」與當地文化的深刻連結。在西藏體會到簡樸生活中堅定的信仰與韌性;在不丹感受到簡樸生活帶來的內心平靜;在美國見證壯觀的自然奇蹟,讚歎人力無法創造的美。鼓勵大家親身體驗不同文化與自然的意義。

王柴梅分享〈旅行的意義〉,旅遊可以增加對地理環境認識,旅行應抱持學習態度,了解當地文化,增長見聞,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體現。透過購買當地特產、與當地人互動,都是廣結善緣的方式。

莊絢涓分享〈增加營養〉,真正的營養是來自於內在的心靈養分,包括樂觀積極、愛人感恩、知足慚愧、惜福結緣、慈悲智慧。因為看到車禍和肝臟問題的病人,深刻體會到生命掌握的重要性,強調外在的行車安全和內在的情緒管理對健康的影響。分享職涯中「遇到貴人」的經歷,一位主任給予他很多幫助和提攜,讓他獲得轉調至大醫院工作的機會。多年後,在佛光會的活動中,意外地與這位主任的媳婦結識,這段「因緣」再次印證感恩、知足、結緣的重要性。鼓勵即使是簡單向人打聲招呼都是在結緣。服務奉獻是最好的營養,人生以服務為目的。

覺立法師強調佛光山的「三好」理念,鼓勵大眾參與社區和佛光會活動。最後恭讀大師〈旅行出遊祈願文〉。
12345678910第4 / 360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