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08月16日 星期六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文化藝術 > 美術展覽> 青年畫家張雅媛個展 現實與超現實的交織

美術展覽

字級

青年畫家張雅媛個展 現實與超現實的交織

【人間社 李旺政 高雄報導】 2025-04-13
青年畫家張雅媛以「台灣島嶼、海洋、世界風景點」等為創作標的,即日起至6月8日,於佛光山普賢寺藝文展覽室,舉辦「日常‧間隙--海」系列創作個展,展出20幅油畫作品。

張雅媛表示,此次個展以「日常‧間隙--海」為主題,聚焦於見隙之中看見自然,畫布中的風景,是他對於「海洋」的感受,把海洋給他感觸最深、觸及最多的自然景緻,串接一起,將海洋的氣息融入鋼筋水泥的堆疊之間,在建築物與建築物的間隙間,作為發現「自然」的窗口。

「當我透過顏料去表達時,試圖將『感受』表現出來,並創造出一種『間隙』,一種既斷裂又銜接的情感空間,畫裡的空間不需要如實呈現。我作畫不是為了重建外部的現實,我所試圖去捕捉的並非是自然的樣態,而是它帶給我的時間流動之感。」

張雅媛解說〈觀‧點〉這幅畫,每一艘船在平面中所呈現的樣貌與角度都不盡相同,由下往上依次是俯視、45度角、平視,此呈現方式體現其看待事物的特色,並非再現空間的真實,而是在「共時性」的時間裡呈現「不同時」的船隻諸多面向與樣態。

「對我而言,觀畫是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的間隙,它同時又作為一個給予觀者與日常拉開距離的間隙,期待觀者能透過畫作中的風景,找到屬於自己的間隙,那是一個停頓的瞬間,先將對於一切都要有所意義的要求擱置一邊,放慢步調與心態,仔細去傾聽展覽中的畫作帶給自身什麼樣的感受。無論是正面、負面的諸多複雜情感,讓我們反思自我與外在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

「藝術的目的,並非忠實地還原自然,而是回到『感受』與『體驗』本身,再現自然帶給我們的感受。」張雅媛分享,從事藝術創作4年,其創作的起點在於「感受」(sensation),感性地說出個人對藝術作深入的剖析與詮釋。

張雅媛為佛光子弟的第三代,同時也是佛光普賢青年團團員,對道場活動熱心參與。自幼師承舅舅繪畫,加上外婆棉紙撕畫傳統藝術的薰陶,結合生活體驗,從其畫作中能窺探現實與超現實的交織碰撞,呈現「人、城市、海」的親密關係,並充分展現出對自然的觀察,進而提升心靈的感悟,每一筆觸均蘊含著生命的溫度與深度,令人驚豔。
12345678910第4 / 76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