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08月14日 星期四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大師專區> 【星雲大師全集116】隨堂開示錄─教育講習34-4

大師專區

字級

【星雲大師全集116】隨堂開示錄─教育講習34-4

【作者: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 2022-06-30
十項修鍊7-4

海內外徒眾講習會 

時間:2004年3月13、14、16日.地點:佛光山傳燈樓集會堂

3.追求自我超越

追求就是嚮往,在佛光山,想自我超越的人,有的人要求去念大學、念碩士、念博士,但是你不明理,也不能超越,求榮反辱。過去,我規畫要送去讀書的人將來可以做我們大學的校長、教務主任、學務長或做雜誌主編,因為要向政府辦理登記,必須具有大學學歷以上。

不過,有的人很能幹,已經具有做領導人、主管的條件,又何必再去念書呢?相反地,如果你不能做主管,讀博士、碩士又有什麼用?讀回來只有讓別人看不起你,處處都以「博士」、「碩士」講話或做事的標準來要求你。所以,你要有自知之明,自己真具備有讀書的條件嗎?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博士的。

所謂「超越」,是你現在會煮飯了,還要會煮菜;會煮菜了,還要會辦齋;現在做了知客,還可以做代表對外交涉;會掃地,還要懂得環保清潔;在殿堂做香燈,還要會對信徒說法。凡事要自我超越,如果你在體能上不超越、在智能上不超越、在語言上不超越,你的知見就落伍了。

事事認真 不棄不餒

我們要如何超越?像慈容法師,年輕時是宜蘭鄉下的一個小姑娘,能有什麼前途與未來?但他不服輸,要超越,所以參加念佛會學敲法器。現在佛光山的人眾當中,說到敲木魚,是沒有人能勝過慈容法師或慈嘉法師的。帶領幼稚園小朋友期間,他們也都很努力研究方法,可以說,一路走來,無論做什麼事都很認真,這就是超越自己、超越極限。不像有的人只會說:「唉!是我沒有用!」「唉!不要跟人搶,那是人家有福氣,我們沒辦法!」「我這麼努力、精進,就是沒有貴人幫助或提攜!」你自己不求超越,光說這些話,對自己也不能有幫助。

如何超越?例如:原本看一本書需要一個禮拜的,現在一天讀完;原本一個月讀三本書的,現在一個月讀四本;撰寫一篇文章,規定自己要在多少時間內完成。

像心定和尚為了要超越自己,很努力講英文,甚至到處發心結緣,在慈悲上超越,在隨緣上超越。尤其他隨眾上殿、過堂,即使很忙,忙到晚上一、兩點回來,五、六點鐘也還要起來與你們做早課。難道他不疲倦嗎?他是為了超越。為了領眾,他以身作則,樹立形象,勤勞精進。

發心立願 自我超越

其實,在佛光山,無論是工作上、讀書上、說話上、修行上,求自我超越的人很多。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用智慧、用能力、用勤勞、用辛苦、用誠意、用鍥而不捨去超越。

尤其在世界各地擔任職事的人,在做人處事、領導信徒方面要能超越;在佛學院讀書的同學也要超越極限,在一個學期之中,規定自己讀幾本書。許多人去留學,第一個學期都要先讀五十本書,教授才肯收他做學生,所以我們也要自我要求。

在十大修鍊中,說真實語的習慣,如何養成?面對過失,如何反省改過?習慣要改變、過失要改善,等於割自己的肉一樣很痛苦,所謂「惡習難改」,你沒有勇氣、沒有決心是改不了的。

自我超越也是不容易,像運動員要超越體能的極限,冒險家不顧生命危險超越極限,讀書人懸梁刺股也是要超越極限。如何超越自我極限?要發願,用願力幫助自己超越,必定會有進步!(待續)

【延伸閱讀】

超越極限

人生像五指一樣,希望做大姆指,最大、第一、頂好;做食指,手一指,就是命令、是領導、是指揮;做中指,最長、最中、最粗;做無名指,無名才是真名、無名指才配戴黃金鑽石的手飾;做小姆指,小姆指總是想到,只要合掌,就是我和聖賢、長者最為靠近。

所以,基本上,人都有挑戰極限的渴望。例如:建築商人要建最高的大樓,工程專家要闢最長的道路,學生要考取最好的學校,甚至人人都想創造金氏紀錄,都想成為世界的總冠軍。

秦始皇建築萬里長城,功勞蓋世;亞歷山大想要征服世界,雄心萬丈;拿破崙希望統一歐洲,建立不朽事業;隋煬帝開鑿運河,希望到揚州極盡人生的享樂。

世界上的拳擊好手,莫不希望擊倒拳王阿里;世界上的長跑健將,莫不希望自己是馬拉松第一的保持人。甚至許多跳高跳遠的選手,總希望自己跳得最高、跳得最遠;最主要的,他們在體育界,總是希望能超越人類體能的極限。

因為嚮往人生的極限,世界上的首富,建立各種事業王國,希望自己最是富有、最具權威、最大成就、最有貢獻;大陸的四歲小童燈娃,游泳橫渡長江;「亞洲第一飛人」柯受良,騎機車飛越黃河峽口,他們都在超越人生的極限。甚至有人用圓桶飄渡尼加拉瓜大瀑布,有人用直昇機環遊世界;大家不計生命危險,只為了創造人生的極限,寫下歷史的第一。

每個人都有無限的潛能,也都希望不斷的進步;人人希望追求最好、最美、最高的成就,這就是一種超越極限的本能、欲望。但也有的人安於現狀,跟現實妥協,不敢跟自己挑戰。

其實,人生最大的極限是智慧,可以「見到因緣,頓悟無生」;人生最大的極限是慈悲,可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人生最大的極限是發心,可以「頭目腦髓,供養十方」;人生最大的極限是成佛,可以「了脫生死,圓滿人生」。吾人學佛修行,就是在向最大的人生極限邁進,也就是向成佛作祖挑戰。人人都想挑戰人生,超越極限,何信乎來! ──摘自星雲大師《迷悟之間》
1234567第4 / 7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