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香港漫畫家鄺志德作品《龍虎鬥》。 圖/台灣藝術教育館提供
圖說:日本漫畫家岩見靜治的《似顏繪》。 圖/台灣藝術教育館提供
圖說:黃勻弦的作品《當一個人》,將傳統捏麵工藝融入動畫。 圖/台灣藝術教育館 提供
圖說:王登鈺的作品《金魚》。 人間社記者周倫攝
圖說:動畫導演劉育樹作品《墨世曙光》。 人間社記者周倫攝
圖說:《動漫鳥居》以紅色回收玩具組成。 人間社記者周倫攝
圖說:《獅去勇氣》以童話「綠野仙蹤」的膽小獅子為靈感。 人間社記者周倫攝
圖說:策展人趙瞬文示範「視覺暫留」的動畫原理。 人間社記者周倫攝
圖說:「新浪潮」展廳。 人間社記者周倫攝
圖說: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人間社記者周倫攝〔紙上博物館〕台灣藝術教育館 動漫藝次元特展
2021-08-23
「漫畫」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隨著科技進步,「動漫」已成為跨領域藝術,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當期特展「動漫藝次元」,匯集20多名國內外藝術家,展出動畫、漫畫、動偶畫、沉浸式動漫體驗、裝置藝術等聲光藝境。
策展人趙瞬文表示,台灣藝術教育館位於台北市「南海學園」內,每年舉辦主題展,今年的主題是動漫美學,包括「動畫」和「漫畫」兩大主題,有來自9個國家、20多名藝術家參與聯展。
這次特展依作品內涵分成「新浪潮」與「跨世代」二大展區。「新浪潮」展出台灣藝術家的金獎作品、原創動畫與漫畫,及以數位科技所襯托出的沉浸式動漫體驗,體現台灣原創動漫的奇幻視覺與聲光藝境。
「跨世代」藝術家則來自不同時代與國籍,展區空間提供動漫美學教育,呈現漫畫創作的工作現場與創作過程的軌跡;或以手翻書互動裝置呈現「視覺暫留」現象的動畫原理,同時匯集台灣、韓國、法國、葡萄牙及俄羅斯等國的動畫短片。
新浪潮 展現台灣動漫能量
有30餘年創作經驗的動漫創作者王登鈺,動漫風格充滿詩意與奇想,2019年以作品《金魚》獲得第56屆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這次除了展出得獎作品《金魚》外,同時也展出他與煙囪精靈團隊、動漫家張清龍共同合作的台灣首部原創怪獸圖鑑《秘密耳語之怪獸圖鑑》。
生於傳統捏麵工藝世家的黃勻弦,展出作品《當一個人》,這部作品獲2018年台中國際動畫影展台灣獎首獎、第55屆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獎。作品使用傳統的捏麵工藝,透過逐格攝影方式變成動畫,以一名修理紗窗維生的老人,每天踩著三輪車穿梭大街小巷的故事,來啟發觀眾關心社會的小人物、關懷長者。
在「超萌的異世界」區,藝人黃子佼與塗鴉藝術家蕭閔釗、呂志文,以回收的二手玩具為媒材,打造《跨越彩虹》《獅去勇氣》《動漫鳥居》等藝術作品,將各式被遺忘的玩具,與童話、藝術結合,賦予二手玩具新生命,展現多元的藝術風貌。
動畫導演劉育樹原創IP作品《墨世曙光》,以聲光影像打造沉浸式體驗空間,透過漫畫、動畫、聲光、科技呈現出全新的奇幻世界。《墨世曙光》融合典故寓意與軟科幻為創新故事,讓觀眾彷彿躍入「后羿射日」的魔幻空間。
跨世代 提供動漫美學教育
動畫導演趙瞬文展出的作品《新移民》,是一部暗示物種競爭與進化的動畫影片,主要傳達不可預期的進化過程與對人類命運的憂慮。這是一支由觀眾自己決定故事結局的影片,如同人類是否覺醒,一切都關係著地球的命運。
從事四格漫畫創作40年的日本殿堂級漫畫家岩見靜治,展出作品《八朔桔男孩》,這部作品在日本是相當具代表性的四格漫畫,自1989年於NEWS和歌山連載30年。此外,岩見靜治也以快手繪製肖像畫《似顏繪》聞名。
香港漫畫家鄺志德,漫畫風格反映香港文化背景,作品色彩豐富,這次展出的作品《龍虎鬥》是香港經典長篇連載武打漫畫,自1969年開始出版,以市井小民成為英雄、擊倒社會惡霸為內容,並被拍成同名真人版電影。
張勝福有「新加坡影視改編漫畫第一人」之稱,這次展出作品《我們的故事》,改編自新加坡導演梁志強的電影作品,故事內容講述1965年到70年代,一個大家庭從鄉村搬到政府組屋的生活變遷,反映新加坡建國初期的城市發展為老百姓所帶來的苦與樂。
日本漫畫家本庄敬的超人氣作品《蒼太的菜刀》在日本連載超過10年,這次展出《北海道壽都町吉祥物風太君系列》與《旭山動物園物語》。其中《旭山動物園物語》是真實故事改編,講述動物園如何度過經營危機,成功轉型的故事,作品曾被拍攝成電影《搶救旭山動物園》和日劇《奇蹟的動物園》。
馬來西亞新銳漫畫家阿魚丸,展出線上連載作品《我的巨型宅男友》,內容敘述身材嬌小的藝術家,與其199公分宅男男友的生活故事。阿魚丸的作品融入馬來西亞華人文化與地方風情,讓觀賞者藉此了解馬國傳統文化習俗。
策展人趙瞬文表示,台灣藝術教育館位於台北市「南海學園」內,每年舉辦主題展,今年的主題是動漫美學,包括「動畫」和「漫畫」兩大主題,有來自9個國家、20多名藝術家參與聯展。
這次特展依作品內涵分成「新浪潮」與「跨世代」二大展區。「新浪潮」展出台灣藝術家的金獎作品、原創動畫與漫畫,及以數位科技所襯托出的沉浸式動漫體驗,體現台灣原創動漫的奇幻視覺與聲光藝境。
「跨世代」藝術家則來自不同時代與國籍,展區空間提供動漫美學教育,呈現漫畫創作的工作現場與創作過程的軌跡;或以手翻書互動裝置呈現「視覺暫留」現象的動畫原理,同時匯集台灣、韓國、法國、葡萄牙及俄羅斯等國的動畫短片。
新浪潮 展現台灣動漫能量
有30餘年創作經驗的動漫創作者王登鈺,動漫風格充滿詩意與奇想,2019年以作品《金魚》獲得第56屆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這次除了展出得獎作品《金魚》外,同時也展出他與煙囪精靈團隊、動漫家張清龍共同合作的台灣首部原創怪獸圖鑑《秘密耳語之怪獸圖鑑》。
生於傳統捏麵工藝世家的黃勻弦,展出作品《當一個人》,這部作品獲2018年台中國際動畫影展台灣獎首獎、第55屆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獎。作品使用傳統的捏麵工藝,透過逐格攝影方式變成動畫,以一名修理紗窗維生的老人,每天踩著三輪車穿梭大街小巷的故事,來啟發觀眾關心社會的小人物、關懷長者。
在「超萌的異世界」區,藝人黃子佼與塗鴉藝術家蕭閔釗、呂志文,以回收的二手玩具為媒材,打造《跨越彩虹》《獅去勇氣》《動漫鳥居》等藝術作品,將各式被遺忘的玩具,與童話、藝術結合,賦予二手玩具新生命,展現多元的藝術風貌。
動畫導演劉育樹原創IP作品《墨世曙光》,以聲光影像打造沉浸式體驗空間,透過漫畫、動畫、聲光、科技呈現出全新的奇幻世界。《墨世曙光》融合典故寓意與軟科幻為創新故事,讓觀眾彷彿躍入「后羿射日」的魔幻空間。
跨世代 提供動漫美學教育
動畫導演趙瞬文展出的作品《新移民》,是一部暗示物種競爭與進化的動畫影片,主要傳達不可預期的進化過程與對人類命運的憂慮。這是一支由觀眾自己決定故事結局的影片,如同人類是否覺醒,一切都關係著地球的命運。
從事四格漫畫創作40年的日本殿堂級漫畫家岩見靜治,展出作品《八朔桔男孩》,這部作品在日本是相當具代表性的四格漫畫,自1989年於NEWS和歌山連載30年。此外,岩見靜治也以快手繪製肖像畫《似顏繪》聞名。
香港漫畫家鄺志德,漫畫風格反映香港文化背景,作品色彩豐富,這次展出的作品《龍虎鬥》是香港經典長篇連載武打漫畫,自1969年開始出版,以市井小民成為英雄、擊倒社會惡霸為內容,並被拍成同名真人版電影。
張勝福有「新加坡影視改編漫畫第一人」之稱,這次展出作品《我們的故事》,改編自新加坡導演梁志強的電影作品,故事內容講述1965年到70年代,一個大家庭從鄉村搬到政府組屋的生活變遷,反映新加坡建國初期的城市發展為老百姓所帶來的苦與樂。
日本漫畫家本庄敬的超人氣作品《蒼太的菜刀》在日本連載超過10年,這次展出《北海道壽都町吉祥物風太君系列》與《旭山動物園物語》。其中《旭山動物園物語》是真實故事改編,講述動物園如何度過經營危機,成功轉型的故事,作品曾被拍攝成電影《搶救旭山動物園》和日劇《奇蹟的動物園》。
馬來西亞新銳漫畫家阿魚丸,展出線上連載作品《我的巨型宅男友》,內容敘述身材嬌小的藝術家,與其199公分宅男男友的生活故事。阿魚丸的作品融入馬來西亞華人文化與地方風情,讓觀賞者藉此了解馬國傳統文化習俗。
最新消息
佛光山2025年五戒菩薩戒會 青年班首發願行佛
2025-10-25【星雲大師全集20】佛教管理學.禪門的管理法③
2025-10-25堅持理想一路到底 普中校友楊世均的世界麵包冠軍之路
2025-10-24光明大學師生以藝術詮釋生命 以舞蹈傳遞善與美的精神
2025-10-24紐西蘭北島攜手校園VEGRUN 450師生跑步推動綠色公益 We Got It
2025-10-24全球拯救飢餓兒童計畫 達拉斯協會響應
2025-10-24紐西蘭南島協會贈敦煌展特刊 予敦煌研究院
2025-10-24艾姆赫斯特醫院心靈關懷週 紐約道場受邀共祈安康
2025-10-24普中原音社原住民語歌謠比賽第一名 唱歌不只是唱歌
2025-10-24紐約大男童軍清掃公園 用行動愛地
2025-10-24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