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宏法社70位信徒,與佛光山修持監院室女眾禪學堂副堂主永中法師(第一排中)合影。 人間社記者黃惠雯攝
圖說:佛光山修持監院室女眾禪學堂副堂主永中法師於宏法社主講「閱讀《阿含》—人間佛陀‧眾生的光明」。 人間社記者黃惠雯攝
圖說:宏法社信眾專注聆聽永中法師主講的「閱讀《阿含》~人間佛陀‧眾生的光明」講座。 人間社記者黃惠雯攝
圖說:宏法社70位信眾專注聆聽永中法師主講的「閱讀《阿含》~人間佛陀‧眾生的光明」講座。 人間社記者黃惠雯攝從《阿含經》看人間佛教 佛法的生活實踐與解脫智慧
2025-08-10
8月9日宏法社舉辦美化人生佛學講座,禮請佛光山修持監院室女眾禪學堂副堂主永中法師,以「閱讀《阿含》—人間佛陀‧眾生的光明」為題,追溯人間佛教的思想源頭,並探討佛陀的教法如何為世間帶來光明與解脫,超過70位的信眾到場聆聽。
永中法師指出,佛陀初證悟時所宣講的《華嚴經》境界高深,眾生難以領會。佛陀觀察到眾生根機不同,為使教法普遍,慈悲選擇從最根本、貼近生活的教法入手,旨在幫助眾生解決實際問題,追求幸福安樂、離苦得樂。
《阿含經》意為「傳承」,是佛陀人間教化、修行的真實記錄,其核心為「四聖諦:苦、集、滅、道」。法師強調,世間充滿無量苦,現代社會尤其複雜,若無智慧難辨實相。佛陀教導我們需認知苦的本質,並尋求滅苦之道,截斷輪迴關鍵在於覺察因「觸」而生的「受」,若能認知感受無常、變化,不執著,便能破除煩惱,脫離輪迴。
法師談到「三法印」的無常、無我,為理解生命實相的基石,唯「中道」通往解脫。中道不是折衷,而是能容納、轉化的智慧,要理解「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的緣起法則,洞察萬物剎那變化,安住當下。
人間佛教的核心為「行佛」,將佛陀慈悲智慧教法應用於日常。這不是理論,更是佛陀自身實修實證、可行可證的解脫之道。法師說到「自心和悅」是開端,自身歡喜方能利他,修行重「聞、思、修」,需「內正思惟」,以「正念」貫穿行住坐臥,覺察呼吸,是回歸當下最簡便法門。
永中法師以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墨寶「向前有路,光明在望」為總結,勉勵大眾面對困難不必畏懼,只要秉持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勇敢地向前邁進,不可思議的力量,與光明便會隨之湧現。提到佛陀與星雲大師是眾生最大的依靠,應當對自己有大信心,在人間實踐佛法,共同為世間帶來光明與希望。
興華高中老師張智欣分享,講座內容最讓他印象深刻,是佛陀的「習慣修行」不是一時的熱忱,而是日復一日的實踐,不是高談闊論,而是在生活細節的用心。「向前有路,光明在望」像是一盞燈,提醒自己無論遇到什麼境況,都要往前走,因為希望往往就在不遠處。很多人學佛,是為了離苦得樂,卻容易忽略了「當下」的價值,忘了快樂不在遙不可及的未來,而是在每一個用心地覺察和踏實生活的此刻。
永中法師指出,佛陀初證悟時所宣講的《華嚴經》境界高深,眾生難以領會。佛陀觀察到眾生根機不同,為使教法普遍,慈悲選擇從最根本、貼近生活的教法入手,旨在幫助眾生解決實際問題,追求幸福安樂、離苦得樂。
《阿含經》意為「傳承」,是佛陀人間教化、修行的真實記錄,其核心為「四聖諦:苦、集、滅、道」。法師強調,世間充滿無量苦,現代社會尤其複雜,若無智慧難辨實相。佛陀教導我們需認知苦的本質,並尋求滅苦之道,截斷輪迴關鍵在於覺察因「觸」而生的「受」,若能認知感受無常、變化,不執著,便能破除煩惱,脫離輪迴。
法師談到「三法印」的無常、無我,為理解生命實相的基石,唯「中道」通往解脫。中道不是折衷,而是能容納、轉化的智慧,要理解「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的緣起法則,洞察萬物剎那變化,安住當下。
人間佛教的核心為「行佛」,將佛陀慈悲智慧教法應用於日常。這不是理論,更是佛陀自身實修實證、可行可證的解脫之道。法師說到「自心和悅」是開端,自身歡喜方能利他,修行重「聞、思、修」,需「內正思惟」,以「正念」貫穿行住坐臥,覺察呼吸,是回歸當下最簡便法門。
永中法師以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墨寶「向前有路,光明在望」為總結,勉勵大眾面對困難不必畏懼,只要秉持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勇敢地向前邁進,不可思議的力量,與光明便會隨之湧現。提到佛陀與星雲大師是眾生最大的依靠,應當對自己有大信心,在人間實踐佛法,共同為世間帶來光明與希望。
興華高中老師張智欣分享,講座內容最讓他印象深刻,是佛陀的「習慣修行」不是一時的熱忱,而是日復一日的實踐,不是高談闊論,而是在生活細節的用心。「向前有路,光明在望」像是一盞燈,提醒自己無論遇到什麼境況,都要往前走,因為希望往往就在不遠處。很多人學佛,是為了離苦得樂,卻容易忽略了「當下」的價值,忘了快樂不在遙不可及的未來,而是在每一個用心地覺察和踏實生活的此刻。
最新消息
印度沙彌學園出家典禮 沙彌發願復興印度佛教
2025-11-21紐西蘭北島攜手校園 為地球種植600棵樹
2025-11-21Avonside女子高中路跑 為環保植樹獻心力
2025-11-21冬季聲樂發表會 慈恩寺舉辦
2025-11-21法華禪寺迎來佛教文化探索團 肯定人間佛教魅力
2025-11-21松山第六分會敬老關懐 體現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2025-11-21佛光大學圖資長陳麒元 出任EI索引國際期刊主編
2025-11-21鳳霞國小校園講座 從人際看和諧人間
2025-11-21南華大學棒球隊授旗祈福 蓄勢待發力拼大專盃
2025-11-21成福國小生命教育十堂課 學子打開世界的窗
2025-11-21
相
關
消
息







